核武器:角逐与选择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6810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武器,这一诞生于二战时期的终极武器,是一把令人爱恨交加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如魔王撒旦一般具有瞬间将人类灭绝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它的威慑力量却又能起到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作用。正如人类其他伟大的科技发明一样,核能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它既可使生灵涂炭亦可造福人类,而选择权就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核武器的诞生与发展,窥视这一历史进程当中各方力量的协作、角逐与选择。
  原子能的发现——核武器诞生的科技背景
  作为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项重大事件,原子能的发现是一代代科学家艰苦努力不断探索的结果。科技史意义上的原子能诞生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这更新了人们对物质内部结构的认识,发现了原子中贮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宝藏;第二阶段是原子核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人们寻求人为变革原子核的路径,以实现对原子内部能量的利用。
  1895年,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不仅可以穿透木头、橡胶,还可以穿透铜、铁等金属的光线——“X射线”。伦琴的发现震惊了整个物理界,X射线仿佛原子能世界透出的一道曙光,开启了人类探索原子能的历史。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比铀的放射性高400倍的新元素钋,又于1902年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放射性元素镭。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迫使科学家们开始思索阴极射线的本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解答了这个疑问,证实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粒子组成。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和汤姆逊的发现昭示了原子内部存在巨大能量潜力,为原子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05年,爱因斯坦由狭义相对论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这从理论上证实了原子内部蕴含着的巨大能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并利用原子内部的巨大能量呢?这一问题吸引了无数科学家为之竞相折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不仅发现了原子核中质子的存在,而且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将一种元素转变为另一种元素,开辟了人为变革原子核的路径。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开辟了人类利用这一新能源的广阔前景。
  科学家们的抉择与较量
  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一个月,纽约麦迪逊学校物理部主任伯纳德·杰夫撰文说道:“许多科学家原想不到要着手制造一件实用的奇器,他们只在供给理论的概念与数学的公式,却不料应用这种概念与公式,竟造成了人类从未梦想到的最凶恶的武器。”伯纳德的论述颇具道理,正如爱因斯坦在提出质能转换公式之时,一定从未想过利用这一原理去毁灭人类。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原子能的开发被最先用于军事目的,正是科学家们推波助澜的主动结果。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原子能的这一历史命运是当时社会和政治条件影响和制约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家们退之无路的无奈选择。
  1939年1月26日,第五届国际理论物理研讨会在华盛顿大学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哈恩发现核裂变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犹如一声惊雷炸响在与会科学家们的心中。他们半喜半忧,既为这一重大科学发现而欢欣鼓舞,又为哈恩的德国人身份而担忧不已。
  此时,虽然离二战全面爆发还有8个月,但是,德国法西斯的铁蹄早已踏遍不少欧洲国家,欧洲大陆风雨飘摇,笼罩在一片战争的阴影之下,无数的犹太人被迫流离失所离开故土。而此次前来参会的科学家们,有的已经为了躲避迫害而流亡美国,有的早已目睹希特勒的好战与残暴。核裂变现象由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在德国的实验室中发现,不得不让其他科学家们开始隐忧核能的巨大能量将为希特勒所用,成为这一战争狂人的杀人武器。更为科学家们所担心的是,哈恩所揭示的中子被吸收后有时会引起铀原子裂变这一事实,意味着一个裂变的铀原子可以释放出足够的中子来引起一项链式反应——原子能与空前绝后的杀人武器之间已经只有一步之遥。
  危险迫在眉睫,流亡来美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和维格纳对德国法西斯的残酷和野蛮有过切身体会,为了防止德国率先将原子能用于军事目的,他们邀请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费米出面去提醒当局,注意德国可能出现的原子能威胁。费米拜访了美国海军军械部部长胡珀上将,但是胡珀却对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心存怀疑,甚至认为这只是科学家们为了获得经费资助而缔造的神话。费米碰壁后,西拉德和维格纳转而求助于当时的科学界泰斗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虽然对核能应用于军事不感兴趣,但是他担心德国纳粹在秘密研制核武器的事实。于是,一封由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联袂上书的信送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前,在邀请专家进行认证之后,罗斯福下令成立“铀顾问委员会”,初步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也已经于1939年4月成立了“铀协会”,在海森堡、哈恩等物理学家的主持之下开始研制核反应堆。虽然核裂变的发现提供了核武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是如何克服在方法、材料、工艺和技术上的难题以真正制造出可以用于军事目的的核武器,却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核反应堆的研制是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们之间的角逐,同时,也是一场正义与民心的较量。
  1940年开始,美国在物理学家费米的主持之下开始了核反应堆的实验,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1942年12月2日,费米的原子能反应堆实验成功。而令人蹊跷的是,此时的德国,却似乎正在放弃制造核武器的计划。1942年6月,海德堡向军备部长的一份报告中声称核武器计划的技术难题难以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使得“铀计划”与纳粹德国热衷研制“速效”武器的战略产生矛盾,德国几乎放弃了核武器计划,而改为建造一个提供能源的原子能反应堆。1943年2月和11月,英国和美国先后袭击了德国在挪威的重水生产厂,重水是核反应堆的慢化剂和冷却剂,这对德国研制核能的进程更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德国依旧占领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具备着制造出核武器的巨大可能性,却在临门之际放弃了整个核武器计划,个中缘由后人众说纷纭,不少证据与猜想都指向了铀计划主持人海森堡——这位有良知的科学家不愿意看到原子能成为法西斯的杀人武器,继而和其同事们故意拖延和破坏了这一计划。   “只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原子弹的诞生
  美国核研制进展顺利。1942年6月,美国陆军部正式启动原子弹研制计划,称之为“曼哈顿计划”,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专门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犹太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担任“曼哈顿计划”实验室主任,“曼哈顿计划”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核科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因此被称作“诺贝尔得奖者的集中营”。奥本海默领导着整个团队,历时3年终于完成了这一科学奇迹,而他因此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29分45秒,第一颗原子弹“大男孩”在阿拉摩高德沙漠上空引爆,一团蘑菇云迅速飙升到10000英尺以上的高空,与此同时,整个天空散发出从未见过的刺眼白光。观察站中的奥本海默看着远处冉冉升起的巨大火球,心中浮现出了古印度《摩诃婆罗多经》中的《福者之歌》:“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只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然而随即,这首诗中的另外一句又涌现出来:“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
  原子弹成功试爆,是科学史上旷古奇观。短短5年之内,少数科学家承袭着20世纪以来无数探究原子核心的其他科学家的余荫,用事实证明了原子核的力量,“使这个世界可以不断地被改进,也可以全部毁灭。”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上午9点14分17秒,一架装载着原子弹“小男孩”的B-29美机对准了广岛的一座桥,60秒种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45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随即散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白光,震耳欲聋的大爆炸响起。顷刻之间,空中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整座城市沦为一座焦热的火海。
  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强烈白光致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或是双目只剩下两个窟窿;爆炸散发的冲击波与高温,将城市的一切都摧毁殆尽,城市四处皆是烧焦的尸体和残垣断壁;紧接着落下的“黑雨”——爆炸产生的尘埃与空中水汽凝结而成的放射性雨滴使得许多幸存者在后续的日子里在癌症、白血病的折磨中死去。据统计,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中死亡人数总计26.9446万人。
  广岛事件后,日本法西斯仍然负隅顽抗。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扔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日本法西斯在巨大的国际国内压力下,终于在8月15日宣告投降。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提前到来。然而同时,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震惊了全世界,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超级武器,它对人类的毁灭前所未有地高效而彻底——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接踵而来的将会是什么呢?
  核竞争与核安全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全球霸权主义,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然而,美国独家拥有核武器的时间并不长,1949年,决议与美国争霸世界的苏联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局面。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核弹头的数量成倍增长,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此同时,其他大国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原子弹的研发工作,1952年和1960年,英国和法国先后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中国试爆原子弹成功。至此,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均拥有了核武器,成为得到国际法承认的五大拥核国家。
  然而,事实上拥有核武器或具备拥有核武器能力的国家却要远远多于这个数字。“核威慑”的作用使得不少国家意图通过拥有核武器作为威胁,从而实现本国的战略目标。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先后试爆原子弹成功,被认为是事实上的核国家。除此以外,伊朗、朝鲜有制造核武器的动机和能力,被认为是准核国家。而巴西、南非、阿根廷等国家有着制造核武器的历史,但先后放弃了。日本、德国等不少国家则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条件,并拥有大量的核材料,具备在短时期内制造出核武器的能力。


  那么,目前世界上的核武器到底有多少呢?根据国际著名的研究机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13: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的估计,至2013年1月,当今核大国和事实上的核国家拥有用于实战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如下:俄罗斯拥有8500枚,美国拥有7700枚,法国拥有300枚,中国拥有250枚,英国拥有225枚,巴基斯坦拥有100至120枚,印度拥有90至110枚,以色列拥有80枚。
  除了数量的增长,核武器的质量也在二战后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美国在广岛和长崎上投放的原子弹分别为1.5和2万吨TNT,然而,现在美俄两国核武库中的核弹头,许多都超过了100万吨TNT。一个100万吨TNT如果在高空爆炸的话,可以让100平方公里内所有的砖瓦建筑顷刻倒塌,产生的冲击波会以声速将人和物体瞬间抛到10公里以外。
  除了数量与质量的增长,核武器的种类也在二战后迅速增长。1952年11月1日,美国第一次试爆氢弹成功,这次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上的试爆将艾尼维塔克珊瑚礁从地图上永远地抹去。这颗重达70吨的氢弹释放出了相当于1040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是二战中投到长崎那颗原子弹的520倍。1977年,美国又研制成功新一代核武器——中子弹,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当量小型氢弹,以敌方人员为攻击目标,对建筑物和设施破坏很小,也不具备长期放射性污染。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分别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核武器。而如今,不少国家正在加紧研制第四代核武器——核定向能武器,主要种类有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激光引爆核炸弹、干净的聚变弹、同质异能素武器等。
  战后核竞争的事实使得核武器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种类上都有了惊人的增长,这使得核安全问题愈发迫在眉睫。限制核武器的发展日益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缔结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1990年代以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都放慢了核武器的发展脚步,暂停了本国所有的核试验。对核安全的承诺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应有的态度。中国在1964年首次核武器试验后即宣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在近年来几乎每一部国防白皮书中均明确并无条件写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保证。
  然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及伊朗等国家却依然积极发展核武器。而朝鲜更是在2003年退出了条约并相继三次成功进行了核试验。除此以外,各种国际恐怖组织和国际犯罪组织也在谋求核武器,一旦核武器落入恐怖主义或犯罪组织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核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2010年4月起,国际社会每两年定期召开核安全峰会,以倡导核安全并打击防范核恐怖主义。在2014年3月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中国核安全的措施和成就,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核安全观”概念的国家,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决心与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潘多拉盒子虽然已经打开,但是,人类的文明与理智终将战胜杀戮与疯狂。科学可以创造文明也可以毁灭人类,而选择权,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位世界公民的手中。
其他文献
年终是企业决定员工去留,员工自己酝酿去留的特殊时期。一般情况下,这个期间许多员工已经开始燥动了。员工队伍的这种燥动一方面使得"干群"关系更为复杂,凝聚力下降;另一方面使
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防空导弹专家。1934年5月生于吉林九台,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历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等职。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
1984年底,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抽调258人组成新的核工业二一六大队,从甘肃徽县伏家镇向西北挺进新疆乌鲁木齐,以原五一九队大院的一部分作为暂时工作生活基地,吹响了新疆铀矿地质工作恢复发展的号角。30年来,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发扬核工业“四个一切”精神以及铀矿地质的“三光荣”精神,以“扎根新疆创伟业,发展核能壮国威”的雄心和气概,努力建设求实创新和谐团队文化,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为核工业以及国防军工事业的发展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湖南省益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中核集团科技委主任。提出了“放射性废物管理应以地质处置为中心的观点”,奠定了我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
再一次阅读《钱学森》一书,我不仅为他谦虚民主、严谨探索的治学风范所折服,还敬重他清廉自律、艰辛实干的高尚人格,更景仰他一心为民、强国富民的崇高境界。再次对这位我国航天事业先驱足迹的追忆,使自己在岗位学习“三严三实”中增了几分自信,在落实“四个全面”中添了几分自觉。  “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不完全属于我自己”。科学无国界,但应该把它献给进步与光明的事业。  成长于山河破碎的痛苦岁月,目睹任人宰割的景象
西班牙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催化剂,可由氢和氧在一溶剂中直接制备过氧化氢。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开发一种非均相催化剂,它能使氧部分还原成过氧化氢,而不深度还原成水。研究中发现
一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报告,一种不植根在此就不能如此的文学作品。《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刘凡君著中国文联出版社这是一本长篇纪实散文,是重庆作家刘凡君奉献给读者的第九部
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在党建工作的新常态下,其素质能力、领导水平、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企业处于激烈的竟争当中,员工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心理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着力点也应该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紧扣新理念,把握新特点,注意把握好十个“要”,把党建工作的各项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目标、具体措施,成就新作为。  一要意践融和。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