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中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斯霞有著名的“三品之说”,即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当前中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不尊重父母和老师、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二是懒惰、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三是盲目攀比、贪图享受;四是社会责任感不强、爱国情感淡化。
二、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2004年,中央接连颁布8号文件和16号文件,就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重要决定,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可见,在当代,德育越来越显得重要,有很多学校都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口,开展了德育的实践和研究,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思想政治课改的必由之路。从2009年以来,我校政治课题组老师就排除一切阻力,端正教学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探讨教改方法,在思品课中进行德育渗透。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思品课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三、思品课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课本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让学生懂得爱
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他的人生是灰色的。在《我和父母》这一课中渗透爱父母的教育,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通过讨论、发言等形式,让学生明白爱、懂得爱、实践爱。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对其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了“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做什么事从来不考虑他人感受和后果。我们可以在教授《生命宝贵》《自立自强》《关爱社会》这些课文时渗透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让他们看看别人怎样生活,让他们谈谈对人生的体验思考,从而丰富他们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珍惜学习机会。
3.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在教授《立报效祖国之志》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陶冶自身修养,我在其中渗透了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做到胸怀天下,放眼未来。
(二)利用早读进行德育渗透
积极组织学生朗读政治报、思品课本、时事等,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眼界,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我校每周安排三次思品课早读,每次早读都由政治科代表组织,政治老师指导。通过早读,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愿望和学习兴趣,改变了他们早读睡觉、无心、懒散、讲话等坏习惯。还有对学生注重适时教育,如结合开展“雷锋月”活动,早读课时我介绍学生读全国优秀少儿报刊《时事》初中版第4期——“雷锋”为啥长盛不衰?学生通过朗读学习雷锋精神,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三)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每学年会根据所教年级选择活动专题组织第二课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日常化。如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我建议学校举办“反浪费展览”;针对学生经常上网,我在班上开展“中学生上网利弊”的辩论会等,我们政治科组组织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可在课堂上讨论,可在图书室、电脑室查找资料,最后写成时事政治论文,参加学校甚至是县里的比赛。
(四)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在思品课教学中强化德育作用,进行社会实践是不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活动中学政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对政治课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乡情乡貌,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五)利用法律渗透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思品课有法制内容,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弘扬法制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的要求学生关注新闻,收看近期央视播出的“今日说法”“法制频道”“与法同行”“焦点访谈”等节目。通过合理引导,组织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撼;通过开展的“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教育手抄报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更使他们认识到“法盲”会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让法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只有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好今天,把握好明天,才能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关注社会热点、渗透社会热点,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还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思品学科的优势,挖掘思品课教材的德育因素,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斯霞有著名的“三品之说”,即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当前中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不尊重父母和老师、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二是懒惰、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三是盲目攀比、贪图享受;四是社会责任感不强、爱国情感淡化。
二、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2004年,中央接连颁布8号文件和16号文件,就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重要决定,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可见,在当代,德育越来越显得重要,有很多学校都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口,开展了德育的实践和研究,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思想政治课改的必由之路。从2009年以来,我校政治课题组老师就排除一切阻力,端正教学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探讨教改方法,在思品课中进行德育渗透。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思品课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三、思品课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课本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让学生懂得爱
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他的人生是灰色的。在《我和父母》这一课中渗透爱父母的教育,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通过讨论、发言等形式,让学生明白爱、懂得爱、实践爱。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对其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了“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做什么事从来不考虑他人感受和后果。我们可以在教授《生命宝贵》《自立自强》《关爱社会》这些课文时渗透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让他们看看别人怎样生活,让他们谈谈对人生的体验思考,从而丰富他们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珍惜学习机会。
3.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在教授《立报效祖国之志》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陶冶自身修养,我在其中渗透了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做到胸怀天下,放眼未来。
(二)利用早读进行德育渗透
积极组织学生朗读政治报、思品课本、时事等,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眼界,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我校每周安排三次思品课早读,每次早读都由政治科代表组织,政治老师指导。通过早读,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愿望和学习兴趣,改变了他们早读睡觉、无心、懒散、讲话等坏习惯。还有对学生注重适时教育,如结合开展“雷锋月”活动,早读课时我介绍学生读全国优秀少儿报刊《时事》初中版第4期——“雷锋”为啥长盛不衰?学生通过朗读学习雷锋精神,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三)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每学年会根据所教年级选择活动专题组织第二课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日常化。如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我建议学校举办“反浪费展览”;针对学生经常上网,我在班上开展“中学生上网利弊”的辩论会等,我们政治科组组织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可在课堂上讨论,可在图书室、电脑室查找资料,最后写成时事政治论文,参加学校甚至是县里的比赛。
(四)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在思品课教学中强化德育作用,进行社会实践是不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活动中学政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对政治课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乡情乡貌,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五)利用法律渗透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思品课有法制内容,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弘扬法制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的要求学生关注新闻,收看近期央视播出的“今日说法”“法制频道”“与法同行”“焦点访谈”等节目。通过合理引导,组织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撼;通过开展的“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教育手抄报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更使他们认识到“法盲”会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让法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只有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好今天,把握好明天,才能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关注社会热点、渗透社会热点,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还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思品学科的优势,挖掘思品课教材的德育因素,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