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效果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完成开颅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行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 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恢复状况总有效率为76.66%,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6.6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疗效显著,术后恢复状况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颅骨修补 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 脑外伤
  颅骨修补术是一种脑外科常见手术,主要针对脑外伤及开颅手术等导致颅骨缺损进行修补,以解决缺损区无法有效保护脑组织、供血障碍、脑脊液循环异常以及外形修复等问题。颅骨缺损得不到及时修复,易发生颅骨缺损综合征及继发性脑损害[1]。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分期手术,即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如今,临床上已采用早期联合手术,即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后 3个月后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早期去骨瓣减压可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降低致死率,但术后易发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意识、神经功能修复。本研究分析了2011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的60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分别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4~59岁,平均(32.6±10.8)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62岁,平均(35.6±14.3)岁。患者致病原因:5例高处坠落跌伤患者,12例重物击伤患者,30例车祸伤患者,其余13例为其他原因所致。患者入院时进行GCS昏迷评分,16例患者3~5分,31例患者6~8分,13例患者9~12分。23例患者单侧瞳孔散大,6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8例患者硬膜外血肿,14例患者脑挫伤伴硬膜下血肿,4例患者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患者脑内血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根据患者血肿、挫裂伤部位选择颞顶部或额颞顶部取马蹄形切口。去除骨瓣在6 cm×8 cm~10 cm×12 cm之间。小心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术中彻底止血,以防失血性休克症状发生。呈放射状切开硬脑膜,取帽状腱膜片做硬脑膜腔进行减压缝合。留置硬膜外引流管,放置1~3 d拔除。术后给予护脑、抗感染、止血、脱水护理,并根据患者情况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后 3 个月左右,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同时进行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给予抗生素,使用进口分流管及钛合金颅骨修补材料,并根据颅内压选择分流管。在全麻状态下一次性施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取侧脑室三角区进行穿刺,置入导管 7~9 cm,腹腔端置入腹腔,留置20~30 cm,分流泵置于患者枕部。引流部分脑脊液,颅内压下降后行钛网颅骨修补。由于伤后时间不长,部分患者有炎性粘连症状,需要小心分离头皮或颞肌与假性硬脑膜。对照组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待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
  1.3 疗效评定
  术后3~6个月,依照GO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分为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死亡5个级别。恢复良好: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中度残疾:患者有残疾,但能生活可以自理;重度残疾:患者身有残疾,大脑清醒,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植物状态,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有较小的反应;死亡:患者失去生命特征。总有效率=(良好+中残)/总例数×100%
  1.4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术后观察组术后恢复总有效率为76.66%,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n(%)]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6.6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脑外伤是由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临床上多表现为脑振荡综合症、昏迷、谵妄、遗忘综合症、硬膜下血肿等,如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2]。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规范化的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缓解颅内高压,但术后易出现脑膨出、积水、颅骨缺损等现象。对于脑积水患者,需要进行分流术治疗或脑脊液循环通路重建治疗,保证脑脊液的循环。脑脊液循环动力紊乱、脑部血流灌注压降低会给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传统治疗方法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个月,脑膨出症状消失后行颅骨修补术,可防止术后感染、皮瓣下积液形成,但受伤后3个月是脑外伤的黄金恢复期,传统手术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恢复时期[3]。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有效预防脑积水对神经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避免脑膨出,因此对神经系统损伤小。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及早修复脑部结构、稳定颅内压、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避免再次损伤。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手术前后需要注意抗感染治疗,以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患者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不可盲目手术[4]。手术前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及家属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诉,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疗效显著,术后恢复状况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斌权,刘民,奚少东.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并脑积水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87-88.
  [2] 张毓,肖三潮,雷振海,等.回顾性总结分析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25):5159-5160.
  [3] 李涛,丁昊,蓝美锐.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6):3096-3098.
  [4] 黄绍崧,林伟,温玉星.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0):1491-1492.
其他文献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1]。目前X线平片是诊断新生儿肺炎的重要依据。本文收集了我院2014年1月至8月间163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3例中,男性95例,女性68例。年龄45
期刊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积极防治血脂异常势在必行,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其认识和治疗存在不少误区,分析如下:  1 认识误区  1.1 血脂异常就是血脂高 这是对血脂异常的概念未正确理解。血脂异常不仅指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
期刊
摘要:分析监测血清β-HCG与孕酮水平对早期异常妊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至2014月来我院收治的异常妊娠患者21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是异常妊娠组有患者69例,乙组是先兆流产组有患者70例,丙组是难免流产组有患者71例。监测并记录三组患者的血清β-HCG与孕酮水平。结果:24h后,相对于甲、丙组,乙组患者血清的β-HCG和孕酮水平更高;72h后,甲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病人只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健康宣教,对比两组病人半年后门诊复查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均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控制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乳酸血症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8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乳酸动态监测结果,将监测过程中血乳酸曾升高的48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监测过程中血乳酸持续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好转、多器官功能不全、休克、死亡),把48例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指标(乳酸水平、乳酸升高时间、乳酸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 年来我院急诊科危重抢救病人718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重病人中各种创伤523 例,占72.8 % ,且多为青壮年, 675 例经抢救1~5h 后全部收入院。结论:急诊科工作核心是对危重病人的病情综合全面评估,必须熟练掌握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及时做出初步诊断及处理,尽快收入专科进一步抢救,以不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
期刊
摘要:目的:鹅颈灯在断指(趾)再植术后患者中应用观察。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66例再植术后患者,按照1:1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鹅颈灯,对照组采用台灯,观察两组间患者舒适程度、睡眠质量、护理时间成本等。结果:不管在患者舒适程度或睡眠质量,观察组皆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时间成本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断指(趾)再植术后患者中应用鹅颈灯,不仅能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非典型微腺体腺病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2例乳腺非典型微腺体腺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左乳乳腺间质及脂肪组织中布满增生的腺管,分布不规则,且不形成实性或梁状结构,张开的腺腔内含有嗜酸性分泌物;腺管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细胞,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边形,胞浆内常有空泡或呈颗粒状,胞质呈透亮或空泡状;细胞核无异型,无病
期刊
摘要: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伴随较高的病死率,然而,早期识别重症,及时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本文通过病例讨论,提出重症手足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注意事项,对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  1病历摘要  患儿男,2 岁3个月。因“发热2天,抽搐半小时”2013-06-22入院。患儿2d 前发热,体温波动于38 ℃左右,无寒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动力髋螺钉(DSH)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对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DSH固定治疗,治疗组行PFN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髋关节评分比较t=2.5450、12.5211、2.9494,总并发症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