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duzh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的陶冶之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以情燃情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父子间深沉的感情,但学生难于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钝。因此,在教学中,每当分析到父亲蹒跚的为“我”买橘的背影时,我常常动情的向学生讲述我的父母对我的关心,还把我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那一次我的心流泪了》读给学生。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我通过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是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课文的介绍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做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生气地说 “做什么吃什么。”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课堂的辐射面大大扩展了。
  
  三、音乐渲染
  
  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则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二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于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我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
  
  四、竞赛激发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激发竞赛情境。我在课堂中采用了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麦琪的礼物》一文中,设置悬念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设置悬念之处,看谁找得多、快!学生被激发了全部的主动性,紧张的去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大多都能在这种竞赛的情境下解决了问题。
  
  五、补改结尾
  
  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学习课文,同时也要让他们具备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创造情境,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利用一些课文的开放性结尾,可以很好的达到目的。《小麻雀》中,在课文学习完后,让学生去运用创造想象写出小麻雀的各种未来。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学生写小麻雀终于回到广阔的天地,天高任鸟飞。有的则写小麻雀痛苦的死亡。还有的写依旧是从前的生活……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很多,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震动,切身的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纵然绞尽脑汁,费尽心计,还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为“作文”而作文的心理,任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真正动起笔来还是套用“公式”,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以致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遍一律,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丧失了应有的灵气和活力。如何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形式主义樊笼,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近年来,我尝试
期刊
摘要:对初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改“接受”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三个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是重点,探究是关键,而自主的关键是自疑,学生不能自主提出问题,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关键词: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自主质疑     一、实现两个改变,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 改变狭义的素质观  新课改中,已经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
期刊
高中农学专业课内容比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以致学生不愿意深钻,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同时也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那么,如何讲好农学专业课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介绍一些经验,供叁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成绩。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介
期刊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但随着地位的突出,社会和时代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与学“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应承担的责任做了比较全面地概括,是我们教学的指南。   
期刊
差生之所以被称为差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问题,而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上课的积极性不大,学习习惯以及其它良好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但在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却非常的活跃。所以切确的为差生下个定义是:差生并不能叫真正的“差生”,他们只是学习上的暂时落后他人,智力上并不落后他人。只要老师家长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认为转化差生的最好的切入点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让差生进步的最大内驱力就是兴
期刊
上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怎样提高上课的质量是一种的复杂问题,新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创新,就不会发展。没有学习,就不会进步。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设计一堂课呢?下面我就自已的体会谈几点:    (一)导入设计    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导语,可迅速打开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有几种导语运用效果较好。  1、开门见山。设计了一段描述语言,用饱含
期刊
在现代社会里,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强。它要求社会成员在较高的口语水平,能在众人面前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会讲标准的普通话,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社会不仅要求人人都说普通话,而且要具备相当水平的说话能力。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使幼儿尽快地从用表情、动作与周围人交往,进入用口语周围人交往,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欢与人交际,并
期刊
教材内容: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一《春天在哪里》  教材分析:这一主题活动的重点意在引导儿童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体验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所带来的愉快,加深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在看、听、闻、想、说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品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
期刊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人陈献章又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一,随着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的地位更显其重要。怎样更好的进行阅读教学,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就成为我们探究的课题。那么,阅读教学也应贵在善于质疑,应贵在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如何进行质疑求解呢?一般地说,在质疑求解的过程中,应主要从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恐怕已没有人怀疑了。但计算机如何有效地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计算机用在教学上,怎样才算用好了,怎样才算是用得其所了,似乎谁都还没有能提出一整套大家都能欣然接受的模式。正因为如此,我从去年就开始开探索如何将计算机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  因为条件的限制,我分为两步研究:上学期,初步将计算机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这一阶段,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机对话速度的训练,训练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