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一个在美国吾友王生,三十有余,就职某高科技公司,事业小成,是首都中产阶级的一员。最近,喜得大胖儿子,高兴了没几天,又满脸愁苦起来。探其究竟,是正在为全家移民美利坚奔走,说辞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我对他的说法深表怀疑。私以为,美国社会壁垒森严,作为少数族裔,若想要勇攀“社会阶梯”,华人群体远远没有白人群体来得容易。
肤色“折扣”
教育是攀爬“社会阶梯”的要素,不妨从教育谈起。美国的大学录取和中国高考大有不同:一般来说,学生要参加SAT考试,测试读写、逻辑和基本数学能力。然后,学生要做一份申请,罗列参加过的课外活动、陈列奖章奖杯奖牌,甚至录制拉小提琴的视频,极力说服录取官自己才是最适合的人选。除此之外,“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也是录取官必须考虑的因素:法案要求大学必须对非洲裔和拉丁裔进行“照顾录取”——就算条件差一点的黑人或者拉丁裔学生,也要给予录取,让此类学生得到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Thomas Espenshade教授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亚裔学生A,一名白人学生B,和一名黑人学生C同时申请一所大学,假如A的SAT分数是1600分(在旧SAT考试中即满分),B的分数为1460分,而C为1150分,那么三人获取这所大学录取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也就意味着,相比于亚裔学生A来说,C的棕色皮肤为她获得了450分的大“折扣”。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美国私立名校都有对于华人的“潜规则指标”——亚裔学生一般要控制在16-18%,决不可以超过20%。
由于加州的特别立法,加州公立大学在录取时不予考虑“平权法案”,即完全按照申请学生条件录取,不问肤色。作为加州系统的一个公立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亚裔学生占到42%,而白人学生只占到23%。相形之下,在执行“平权法案”的美国西北大学,亚裔学生只有不到20%,而白人学生多达56%。简而言之,平权法案帮助了一些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获得更好的大学教育,但是也剥夺了诸多更加优秀的亚裔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美国所谓倡导“正义”的平权法案一手炮制了对于亚裔学生的“制度性歧视”。
职场潜规则
即便在这样的“制度性歧视”下,52.4%的亚裔获得了大学本科学位;相比之下,全美平均只有29.9%,略显寒碜。但是,出类拔萃的教育背景并没有让亚裔雇员们成为职场的佼佼者。纽约的顶尖律师事务所里的亚裔律师助理(Associate)众多,但是这些拿着哈佛、斯坦福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证的亚裔律师极少成为律所合伙人。即便在亚裔最“擅长”的计算机软件行业里,亚裔也极少出现在管理层或者董事会中。硅谷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软件工程师是亚裔,但是在硅谷最大的25家公司里,只有6%的董事会成员和10%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亚裔。也就是说,大多数亚裔工程师的职业都止步于中层或者底层。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入门职位亚裔众多,但是到达中层以上,就所剩无几。所以,即便优秀的亚裔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地通过了大学录取的“制度性歧视”,也大多无法逃脱职场潜规则。
在美国打开电视机,很少能看见亚裔人物。如果在电视剧中存在亚裔人物,几乎都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亚裔男性往往戴着酒瓶底眼镜,身材瘦小,是彻头彻尾的书呆子,智商极高,但是表情呆滞,和周围世界几乎完全无法沟通。不言而喻的是,这位“亚裔男性”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除此之外,他似乎毫无吸引力、也极难找到女朋友。这一切显然是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在亚裔身上的刻板印象。而这些“缺乏领导力”,“没有情商”以及“沟通能力低下”的刻板印象让亚裔在职场很难受到重视,从而缺乏提升的机会。
不过,情况也非全然悲观,近年来美剧中的韩国人形象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正面、主流,比如《实习医生格蕾》当中两位女主角之一的Dr.Yang,正是以韩国ABC、优秀医师的身份出现。
永远的外国人
与此同时,亚裔们也面对另一重歧视。即便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亚裔,也经常被认为是“外国人”。我认识一位在芝加哥出生成长的亚裔姑娘Susan,她已经是第三代移民。Susan没有去过中国,中文只会个位数的词,没听说过葫芦娃,但是张口就是小时候看过n遍的迪斯尼动画片歌曲和百老汇歌剧。即便如此,Susan在自己的国家经常被当作“永远的外国人”。比如,经常有美国人问她:“你从哪里来?”如果她回答“芝加哥”,他们往往会说:“我是说,你到底从哪里来?”显然,问这些问题的人并不把她当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如果她说出了“中国福建”这类地名,他们就满意了,不再追问。更有甚者看到她是亚裔,直接夸她“英文说的真好”。这些经历让她哭笑不得,因为毕竟她和询问她的美国人一样都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为什么因为她是亚裔,就成了“二等美国人”?为什么她必须来自“中国福建”,而不能来自“芝加哥”?
Susan的苦恼反映了美国人心中对于“公民身份”的潜意识:美国在本质上是白人和黑人的国家,而亚裔——即便你的家庭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将近一百年——照样也是“外国人”。所以,针对亚裔的“制度性歧视”在许多美国人的潜意识中转化为“阻止外国人和我们竞争有限的资源”,于是这些歧视性法规似乎变得“冠冕堂皇”起来。
在美国校园里,一个理想主义者会以为所有族裔的孩子们都喜气洋洋,像蒜瓣一样围成一圈学习和玩耍。但是,如果我们走进美国大学的餐厅,就会发现—总体来说,白人和白人坐在一起,亚裔和亚裔坐在一起,非洲裔和非洲裔坐在一起。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国真的是否是人们宣称的“种族大熔炉”吗?白人的朋友往往是白人,而亚裔的朋友通常也是亚裔。而在白人精英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时代,亚裔同学们从大学开始便被边缘化。虽然很多课程上拿A的都是亚裔同学,而每天晚上喝酒派对的往往都不是亚裔,但是毕业之后找到光鲜亮丽的投资银行、咨询工作的往往是后者。
对这种现象,我一直甚为不解。有同学解释,后者因为经常参加活动,和学校里学长学姐混得很熟,常有在投行中坐稳的校友同学积极引荐,所以得来职位毫不费力。而那些每天图书馆中埋头苦干的、聪明绝顶的亚裔同学往往并没有这些“人脉资源”。细想之,发现这些颇有用的校园活动大多是白人主导、白人参加,无形中就边缘化了孜孜不倦的亚裔同窗。
亚裔在美国的处境既优越又尴尬:亚裔是美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种族,但是,在毕业后的日子里,大多并没有像他们的父母希望的那样“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种困境是所有想要留在美国的留学生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十年之后,“留”下来的留学生也会成为“美籍华人”,而他们的孩子也会成长在一个有“制度性歧视”的、白人精英主导的世界里。经常有人声称美国已经进入了“后种族”时代,即一个不论肤色,绝对机会均等的社会。但凡作为一个少数族裔在美国生活过,就会深知:离此目标,美国何止“路漫漫其修远”矣。
加州SCA5法案
2014年1月30日,拉丁裔民主党籍加州参议员(State Senator)贺南德兹(Ed Hrnandz)提出SCA5加州宪法修订案,要求限制亚裔入学,提高西裔和非裔在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中的入学比率,理由是加大学系统中亚裔学生太多了。此提案已在当地时间1月30日获得参议院(State Senator)投票通过(27票赞成,9票反对)。下一步即将提到州众议会投票。
此提案如果在州众议会(State Assembly)获得通过,将于今年11月公投,决定是否恢复在加大校园中实行所谓的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即平权法案,限制亚裔招生,多招西裔和非裔。
平权法案要求录取官照顾有色族裔,在此法案下,亚裔学生需要比西裔和非裔高出百余分才能获得名校录取,例如亚裔的SAT成绩必须比黑人高出450分才能录取,同样的成绩下,非裔被医学院录取的机会是亚裔的三倍。目前加州公立大学系统在录取时不予考虑“平权法案”,完全按照申请学生条件录取,这也是造成加州大学系统中亚裔学生占据近一半名额的原因。
SCA5法案一旦实行,将令亚裔学生更难获得理想大学的垂青。因而此法案遭到华人的强烈反对,在美华人和中国留学生正通过游行、请愿等方式阻止法案通过。目前此事件正在进一步发酵中。
生活过的亚裔就会深知,这是一个用制度保障歧视的壁垒森严的社会,即使你的家族已经在这儿生活了一百年,你也永远是个外国人。
肤色“折扣”
教育是攀爬“社会阶梯”的要素,不妨从教育谈起。美国的大学录取和中国高考大有不同:一般来说,学生要参加SAT考试,测试读写、逻辑和基本数学能力。然后,学生要做一份申请,罗列参加过的课外活动、陈列奖章奖杯奖牌,甚至录制拉小提琴的视频,极力说服录取官自己才是最适合的人选。除此之外,“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也是录取官必须考虑的因素:法案要求大学必须对非洲裔和拉丁裔进行“照顾录取”——就算条件差一点的黑人或者拉丁裔学生,也要给予录取,让此类学生得到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Thomas Espenshade教授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亚裔学生A,一名白人学生B,和一名黑人学生C同时申请一所大学,假如A的SAT分数是1600分(在旧SAT考试中即满分),B的分数为1460分,而C为1150分,那么三人获取这所大学录取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也就意味着,相比于亚裔学生A来说,C的棕色皮肤为她获得了450分的大“折扣”。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美国私立名校都有对于华人的“潜规则指标”——亚裔学生一般要控制在16-18%,决不可以超过20%。
由于加州的特别立法,加州公立大学在录取时不予考虑“平权法案”,即完全按照申请学生条件录取,不问肤色。作为加州系统的一个公立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亚裔学生占到42%,而白人学生只占到23%。相形之下,在执行“平权法案”的美国西北大学,亚裔学生只有不到20%,而白人学生多达56%。简而言之,平权法案帮助了一些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获得更好的大学教育,但是也剥夺了诸多更加优秀的亚裔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美国所谓倡导“正义”的平权法案一手炮制了对于亚裔学生的“制度性歧视”。
职场潜规则
即便在这样的“制度性歧视”下,52.4%的亚裔获得了大学本科学位;相比之下,全美平均只有29.9%,略显寒碜。但是,出类拔萃的教育背景并没有让亚裔雇员们成为职场的佼佼者。纽约的顶尖律师事务所里的亚裔律师助理(Associate)众多,但是这些拿着哈佛、斯坦福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证的亚裔律师极少成为律所合伙人。即便在亚裔最“擅长”的计算机软件行业里,亚裔也极少出现在管理层或者董事会中。硅谷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软件工程师是亚裔,但是在硅谷最大的25家公司里,只有6%的董事会成员和10%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亚裔。也就是说,大多数亚裔工程师的职业都止步于中层或者底层。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入门职位亚裔众多,但是到达中层以上,就所剩无几。所以,即便优秀的亚裔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地通过了大学录取的“制度性歧视”,也大多无法逃脱职场潜规则。
在美国打开电视机,很少能看见亚裔人物。如果在电视剧中存在亚裔人物,几乎都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亚裔男性往往戴着酒瓶底眼镜,身材瘦小,是彻头彻尾的书呆子,智商极高,但是表情呆滞,和周围世界几乎完全无法沟通。不言而喻的是,这位“亚裔男性”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除此之外,他似乎毫无吸引力、也极难找到女朋友。这一切显然是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在亚裔身上的刻板印象。而这些“缺乏领导力”,“没有情商”以及“沟通能力低下”的刻板印象让亚裔在职场很难受到重视,从而缺乏提升的机会。
不过,情况也非全然悲观,近年来美剧中的韩国人形象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正面、主流,比如《实习医生格蕾》当中两位女主角之一的Dr.Yang,正是以韩国ABC、优秀医师的身份出现。
永远的外国人
与此同时,亚裔们也面对另一重歧视。即便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亚裔,也经常被认为是“外国人”。我认识一位在芝加哥出生成长的亚裔姑娘Susan,她已经是第三代移民。Susan没有去过中国,中文只会个位数的词,没听说过葫芦娃,但是张口就是小时候看过n遍的迪斯尼动画片歌曲和百老汇歌剧。即便如此,Susan在自己的国家经常被当作“永远的外国人”。比如,经常有美国人问她:“你从哪里来?”如果她回答“芝加哥”,他们往往会说:“我是说,你到底从哪里来?”显然,问这些问题的人并不把她当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如果她说出了“中国福建”这类地名,他们就满意了,不再追问。更有甚者看到她是亚裔,直接夸她“英文说的真好”。这些经历让她哭笑不得,因为毕竟她和询问她的美国人一样都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为什么因为她是亚裔,就成了“二等美国人”?为什么她必须来自“中国福建”,而不能来自“芝加哥”?
Susan的苦恼反映了美国人心中对于“公民身份”的潜意识:美国在本质上是白人和黑人的国家,而亚裔——即便你的家庭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将近一百年——照样也是“外国人”。所以,针对亚裔的“制度性歧视”在许多美国人的潜意识中转化为“阻止外国人和我们竞争有限的资源”,于是这些歧视性法规似乎变得“冠冕堂皇”起来。
在美国校园里,一个理想主义者会以为所有族裔的孩子们都喜气洋洋,像蒜瓣一样围成一圈学习和玩耍。但是,如果我们走进美国大学的餐厅,就会发现—总体来说,白人和白人坐在一起,亚裔和亚裔坐在一起,非洲裔和非洲裔坐在一起。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国真的是否是人们宣称的“种族大熔炉”吗?白人的朋友往往是白人,而亚裔的朋友通常也是亚裔。而在白人精英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时代,亚裔同学们从大学开始便被边缘化。虽然很多课程上拿A的都是亚裔同学,而每天晚上喝酒派对的往往都不是亚裔,但是毕业之后找到光鲜亮丽的投资银行、咨询工作的往往是后者。
对这种现象,我一直甚为不解。有同学解释,后者因为经常参加活动,和学校里学长学姐混得很熟,常有在投行中坐稳的校友同学积极引荐,所以得来职位毫不费力。而那些每天图书馆中埋头苦干的、聪明绝顶的亚裔同学往往并没有这些“人脉资源”。细想之,发现这些颇有用的校园活动大多是白人主导、白人参加,无形中就边缘化了孜孜不倦的亚裔同窗。
亚裔在美国的处境既优越又尴尬:亚裔是美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种族,但是,在毕业后的日子里,大多并没有像他们的父母希望的那样“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种困境是所有想要留在美国的留学生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十年之后,“留”下来的留学生也会成为“美籍华人”,而他们的孩子也会成长在一个有“制度性歧视”的、白人精英主导的世界里。经常有人声称美国已经进入了“后种族”时代,即一个不论肤色,绝对机会均等的社会。但凡作为一个少数族裔在美国生活过,就会深知:离此目标,美国何止“路漫漫其修远”矣。
加州SCA5法案
2014年1月30日,拉丁裔民主党籍加州参议员(State Senator)贺南德兹(Ed Hrnandz)提出SCA5加州宪法修订案,要求限制亚裔入学,提高西裔和非裔在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中的入学比率,理由是加大学系统中亚裔学生太多了。此提案已在当地时间1月30日获得参议院(State Senator)投票通过(27票赞成,9票反对)。下一步即将提到州众议会投票。
此提案如果在州众议会(State Assembly)获得通过,将于今年11月公投,决定是否恢复在加大校园中实行所谓的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即平权法案,限制亚裔招生,多招西裔和非裔。
平权法案要求录取官照顾有色族裔,在此法案下,亚裔学生需要比西裔和非裔高出百余分才能获得名校录取,例如亚裔的SAT成绩必须比黑人高出450分才能录取,同样的成绩下,非裔被医学院录取的机会是亚裔的三倍。目前加州公立大学系统在录取时不予考虑“平权法案”,完全按照申请学生条件录取,这也是造成加州大学系统中亚裔学生占据近一半名额的原因。
SCA5法案一旦实行,将令亚裔学生更难获得理想大学的垂青。因而此法案遭到华人的强烈反对,在美华人和中国留学生正通过游行、请愿等方式阻止法案通过。目前此事件正在进一步发酵中。
生活过的亚裔就会深知,这是一个用制度保障歧视的壁垒森严的社会,即使你的家族已经在这儿生活了一百年,你也永远是个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