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教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选修是必修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具个性化,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比必修有明显的拓展。我们要根据学情在“选”字上作文章,灵活处理选修教材的教材教法,去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中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关键词】学情 教材教法 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这本书内容很充实,且都是学生一向敬而远之的古文,又没有现成的授课模式,因此需要我们去探索。回想一下,在上一轮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时候,自己几乎篇篇俱到,而且很多时候将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学生叫苦连天,自己也觉得时间紧凑,完成进度比较吃力。究竟如何处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这本教材,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一直是我和同事们探究的问题。
  如果说高中语文必修课侧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語交际和鉴赏能力;那么选修课则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语文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选修是必修的延伸和提高,我们可以利用选修课的机会涵泳古代的名家名篇,拓展语文视野,使语文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教学内容要更具选择性,教学方法要更具个性化,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比必修有明显的拓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找到与选修教材内容的契合点,探究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必修与选修的相互配合下,实现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 “ 语文 ” 整合。那么,在进入选修课的教学后,老师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句话,教必修教材要“按部就班”,教选修教材需要“自选动作”。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情,灵活处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的教材教法,去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中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根据学生学情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高中开设语文选修课原为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以前教学陋习。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因各种条件限制,开展并不尽人意,教学方式仍以老师教授为主,与必修课无异。就我身边的 教学情况而言,可以说目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的使用仍然停留在“字斟句酌,精雕细刻,讲解传授,面面俱到”的阶段,这种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选修课教学的需要,但大多数的老师却仍在按部就班,并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无非是有一种心理在作祟,那就是考试要考,不能不讲,既然要讲,就要讲深讲透,于是课课讲,篇篇讲,教师讲得唾沫乱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教学,选修课的选择性从何体现?选修课的开放性从何体现?选修与必修,又有何区别?这种状况不改变,要想发展学生能力,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教材的使用策略。那么选修教材的使用策略又有哪些呢?我认为选修教材的使用策略主要是要在“选”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学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选修模块,老师“选”什么,“讲”什么,必须做到胸中有数,胸中有“货”,不然就选不好专题,更讲不好专题,结果是误人子弟。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情。根据学情的前提,是了解学情。学情的分析,如果不是具体到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他们已经懂了什么、已经能读出什么、他们还有哪些不懂、还有哪些读不好、感受不到,实际上等于没有做过。学情分析要注意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经验结构,要注意学生对课本所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预备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学生层次差异两个方面。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障碍及可能提出的问题。应该说,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这是我国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关注的地方,就是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依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确定这堂课学习的重点,组织这堂课的教学环节。
  所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我们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大胆取舍,舍得放手:
  1、并不是赏析示例和自主赏析就必讲。每个单元可以选择最经典或最具学习价值的篇目来学习,可以让学生选也可以老师来取舍,在上课时我就选择了推荐作品中的《越中览古》《扬州慢》来讲,而将学生普遍不太喜欢的《过大孤山小孤山》等就删掉了。
  2、而且每个单元的要求不同,但并不意味着一个单元只可以从一个角度欣赏,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引入另外的视角。
  3、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作品我就选择放手。钱梦龙曾经说过:“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水平,我读了好几遍才读出的地方就是我要导读的。”这就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去教学生,而是要有选择,那些学生读不明白的才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去赏析。所以很多篇目当我了解到学生掌握得差不多时我就选择放手,只在他们弄不通透的地方做一下指导。
  4、尤其对于推荐作品,几乎每一篇前都有提示,可以让学生自学为主。
  二、根据学情,灵活选择教法
  课堂教学中必修课应主要落实基础知识;选修课则应着重课堂的生动丰富,以教材的“主题”为本拓展课外知识;必修课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巩固基础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必修课应以专题研究安排教学流程,“围绕教材内容,确立专题”,就某个专题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堂围绕专题分析材料,并叫学生相互交流研究的成果,老师辅以点拨即可,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阅读视野的目的。
  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都是学生一向敬而远之的古文,我们就更要想办法在学生的心灵上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发现其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情,灵活选择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长恨歌》《祭十二郎文》等文章的时候,可以长文短教,以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六国论》《伶官传序》等短文的时候,可以采取精篇细教的方法。   2、老师在每课课前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先让学生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情教学生不懂的地方。老师通过批阅导学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把研究学情、备学法作为教学的起点。庄子认为学习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过程。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状况以及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教学,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会、学得通、学得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活动方案等都是根据学情确立的,不同的学生都有能力、有机会、有可能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多让学生朗读吟诵。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朗诵,入于耳,铭于心,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久而久之就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亲近文本——诵读。所以适合朗诵的诗歌可以挑选出来进行朗诵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1)采取配乐朗诵。如:《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歌就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来让学生融入到诗歌的氛围当中,体会诗境。
  (2)可以选择课前老师范读。像《春江花月夜》给人的感觉很美,我觉得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尝试当堂有感情地背诵;之后通过流动的FLASH情景再现,将准备好的朗诵带随之播放,让学生融入到那种优美的氛围当中,当学生被诗歌的美打动时,我想这样的诗歌不用多讲都能很好地理解啦!
  (3)课前让一两个朗读水平好的学生准备朗诵激发学生兴趣。像《将进酒》这样的诗歌很适合朗诵,我们可以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朗诵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自然读时可换六次情绪。可以信马由缰,把自己假想为李白,与之大醉大快大悲大喜高昂激愤,读出情绪上的叹息与无奈,读出失落狂放之情,最后情绪狂放之至。时间允许,还可以在班上搞一个朗诵比赛,看谁读得更好。
  (4)可以一个单元或一个月搞一次诗歌朗诵会。比如对于推荐作品,每一个单元利用一次晚自习,组织学生先来个诗歌朗诵会,然后来个诗歌鉴赏会,让全体学生法参与其中,既让学生展现朗誦才能,又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推荐作品,何乐而不为呢?
  4、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
  (1)和歌曲联系起来教学。例如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只要让学生学习课文后面已经谱好曲的那首歌,会唱了那么也会背了,意境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2)配乐朗诵比赛。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歌来进行朗诵比赛。报名、比赛规则、评委、主持、取奖等全让学生自己组织。结果整个赛程给了我惊喜:有的学生表演式朗诵,有的声情并茂,有的哽不成声,有的激情豪迈……
  (3)进行辩论赛。例如教《项羽之死》的时候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将对项羽的不同看法说出来。当然不要忘记让一个学生做笔录,以便形成系统整理出来,让学生有成就感。
  (4)还可以尝试由学生主讲。可以选择鉴赏示例,也可选择人物传记等浅显易懂的作品,还可让学生自己选择。当然,首先老师得提供素材,还要对主讲的学生进行某些指导等等。
  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对于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学情,灵活处理教材和教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这个宝库中吸取精华,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摘要】 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受“三原色”原理的启发,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奥林匹克精神”、“科学精神培养”三项特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开展特色办学、推动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意的启示。  关键词:三原色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N41  一、“三原色”原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三原色”指红、绿、蓝三种原色。这
期刊
摘要:高校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样受到政府、学校和学术界不同层面的关注,多年的发展实践而今硕果累累。继续教育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这种自发的潜意识能力发展需求转变成科学系统的自主能力培养,既能大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解决各项能力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又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并使他们有意识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期刊
摘要: 由于具有语言新颖,时代性强,版面多样,内容深动,信息量大等特点, 《21 世纪英文报》深受高职高专学生的欢迎。教师采用课堂报告、小组讨论、影视听说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报刊引导学生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展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文报刊阅读;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高职
期刊
摘要:适应性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核心,随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已随市场供给、政府政策、行业企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纯粹对应职业岗位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只有适应岗位发展趋势的预测型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竞争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竞争力,岗位能力预测  中图分类号:G71  在当代,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满足社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飞速发展,经济建设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怎样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工作,构建一支具有党性强、党风廉、党纪严的政治队伍,这事值得我国执政党深思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脱离人民群众基础,不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不重视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发展目标不管多好,都难以实现。故而一定要坚持为人民办实事、清廉为官,从而加强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工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与探索如何在 《中小型局域网搭建与应用》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使用原则、实施的问题以及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意义。以期通过实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关键词: 中小型;目标教学方法;局域网构建;项目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行业各业的人员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职
期刊
[摘要]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频繁,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畅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城市 交通运输 发展 现状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U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运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城市交通运输负担着大量的客货
期刊
中国分类号:G632.474  2014年5月22日,带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嘱托,来到异乡某地开始了为期三周的2014年学业考试命题工作,期间的历练成为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一笔财富。特记如下:  22日到达某地后,带队领导再次强调纪律要求以确保命题工作的安全,为确保质量,重申“科学性、原创性、实践性”的要求;随后社会思品命题组长夏莲老师召集本组会议,要求试卷要有学科性、乡土性、综合性、生活化的
期刊
【摘要】色彩是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色彩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色彩的情感作用,将人和世间万物有机的联系起来,使色彩与人类的情感相通,进而可以作用于人类的内在道德,具有“养德”的功效。德育是大学教育永远的话题,高校德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通过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是通过强制性的学校制
期刊
【摘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不仅是高校党建自身的要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红色社团作用,在注重“我要学”、“怎么学”、“怎么用”上下功夫,对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进行积极探索,制定完善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强化学习效果,为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中党建 ; 学习型 ; 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