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表分组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77例,将其分组为常规护理组(n=38例)和综合护理组(n=39例),并对两组产妇护理后产时及产后出血问题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护理组护理后产时出血量(139.78±15.85)mL和产后24小时出血量(254.78±20.01)mL均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产时出血量(200.77±20.39)mL和产后24小时出血量(362.87±25.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产妇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改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产妇有效遏制出血方面的问题,对于母婴的生命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引言
分娩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必然生理过程,产时因为产道扩张、微血管撕裂、子宫壁血窦未完全封闭常引起产中适量出血,产时大量出血易增加分娩风险,威胁母婴生命安危。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或产后1周-2周子宫大量出血,作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悉,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以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为典型症状,多与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及胎盘等因素存在相关性,需要予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帮助改善产时及产后出血问题,通过专业化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处理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保证分娩安全的同时促进产后恢复。
产时、产后出血作为产妇在围产期容易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这种问题不仅会导致产妇出现流血方面的问题,影响产妇正常生产工作的进行,同时还会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还会导致产妇的死亡。我院将收治的77例产妇进行了护理研究报告的制定,护理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通过随机分组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7例产妇,一组常规护理组(n=38例),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8.18±5.25)岁,另一组为综合护理组(n=39例),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27.93±4.87)岁。被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前整理产检资料,组织产妇做产前检查,评估产妇身心状态,讲解分娩知识,分娩时给予产程护理,针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给予止血处理。(2)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建立产妇档案,评估产时及产后出血风险,给予产前干预,制定紧急处理方案,准备急救物品,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联络,防范不良事件。②为产妇及家属普及分娩知识,传授分娩技巧及情绪调节方法;告知家属产妇承受的身心压力,多给予鼓励支持,必要时家属陪同分娩。③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检查,产前出血、妊高症、巨大儿或羊水过多者做产后出血防范准备,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基础疾病;识别产中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程过长者指导产妇进食、休息,嘱咐排空膀胱,给予镇静剂、输液、导尿;第二产程注意控制分娩速度,动作轻柔;第三产程预防性给予缩宫素,检查胎盘、胎膜、产道。④观察胎心、宫缩情况,陪产时安抚产妇,适当沟通,按摩子宫,密切监测阴道出血情况,稍有异样及时查明原因止血补血,视出血情况给予宫缩素、钙质剂、前列腺素制剂或宫腔填塞纱布,医患互相监督开展分娩工作,严格无菌操作。⑤待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转运至病房,密切监测产妇各项指标,同时告知产后可能出现出血问题,并讲解原因、症状、治疗措施,产后24 h加强看护,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治感染、纠正休克。此外,根据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给予饮食、运动指导,主动关心患者,鼓励其表达主诉,尽可能满足合理需求,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排除情况,产褥期禁止盆浴,注意保持口腔、呼吸道及皮肤整洁。
1.3观察指标对两组产妇护理后产时和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对象数据的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而(%)则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对两组数据通过t和x2进行检验,以P<0.05表明所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护理组护理后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詳见表1。
3 讨论
为帮助产妇减少受到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影响,随着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护理人员逐渐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了产妇的生产过程中。其中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向其讲解与出血方面有关的知识,对其进行止血工作的讲解,并给予产妇更多鼓励性的话语,同时进行病菌感染的预防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产妇减少受到病菌问题的影响,促使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让产妇提升生产的信心,对于产妇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结合研究,产妇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改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产妇出血问题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接受护理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为帮助产妇减少受到出血问题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需要对产妇实施综合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产妇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改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产妇有效遏制出血方面的问题,对于母婴的生命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海芳.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9,28(2):103-104.
[2]王艳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4(20):108-110.
[3]郭美丽.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 23(1): 158-159.
[4]何秀芳.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心理情绪及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7(1): 96-98.
作者简介:
王俊(1987-)女,目前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从事护理工作。
【关键词】综合护理;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引言
分娩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必然生理过程,产时因为产道扩张、微血管撕裂、子宫壁血窦未完全封闭常引起产中适量出血,产时大量出血易增加分娩风险,威胁母婴生命安危。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或产后1周-2周子宫大量出血,作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悉,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以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为典型症状,多与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及胎盘等因素存在相关性,需要予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帮助改善产时及产后出血问题,通过专业化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处理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保证分娩安全的同时促进产后恢复。
产时、产后出血作为产妇在围产期容易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这种问题不仅会导致产妇出现流血方面的问题,影响产妇正常生产工作的进行,同时还会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还会导致产妇的死亡。我院将收治的77例产妇进行了护理研究报告的制定,护理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通过随机分组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7例产妇,一组常规护理组(n=38例),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8.18±5.25)岁,另一组为综合护理组(n=39例),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27.93±4.87)岁。被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前整理产检资料,组织产妇做产前检查,评估产妇身心状态,讲解分娩知识,分娩时给予产程护理,针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给予止血处理。(2)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建立产妇档案,评估产时及产后出血风险,给予产前干预,制定紧急处理方案,准备急救物品,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联络,防范不良事件。②为产妇及家属普及分娩知识,传授分娩技巧及情绪调节方法;告知家属产妇承受的身心压力,多给予鼓励支持,必要时家属陪同分娩。③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检查,产前出血、妊高症、巨大儿或羊水过多者做产后出血防范准备,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基础疾病;识别产中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程过长者指导产妇进食、休息,嘱咐排空膀胱,给予镇静剂、输液、导尿;第二产程注意控制分娩速度,动作轻柔;第三产程预防性给予缩宫素,检查胎盘、胎膜、产道。④观察胎心、宫缩情况,陪产时安抚产妇,适当沟通,按摩子宫,密切监测阴道出血情况,稍有异样及时查明原因止血补血,视出血情况给予宫缩素、钙质剂、前列腺素制剂或宫腔填塞纱布,医患互相监督开展分娩工作,严格无菌操作。⑤待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转运至病房,密切监测产妇各项指标,同时告知产后可能出现出血问题,并讲解原因、症状、治疗措施,产后24 h加强看护,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治感染、纠正休克。此外,根据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给予饮食、运动指导,主动关心患者,鼓励其表达主诉,尽可能满足合理需求,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排除情况,产褥期禁止盆浴,注意保持口腔、呼吸道及皮肤整洁。
1.3观察指标对两组产妇护理后产时和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对象数据的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而(%)则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对两组数据通过t和x2进行检验,以P<0.05表明所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护理组护理后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詳见表1。
3 讨论
为帮助产妇减少受到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影响,随着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护理人员逐渐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了产妇的生产过程中。其中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向其讲解与出血方面有关的知识,对其进行止血工作的讲解,并给予产妇更多鼓励性的话语,同时进行病菌感染的预防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产妇减少受到病菌问题的影响,促使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让产妇提升生产的信心,对于产妇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结合研究,产妇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改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产妇出血问题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接受护理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为帮助产妇减少受到出血问题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需要对产妇实施综合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产妇产时和产后24小时出血问题的改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产妇有效遏制出血方面的问题,对于母婴的生命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海芳.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9,28(2):103-104.
[2]王艳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4(20):108-110.
[3]郭美丽.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 23(1): 158-159.
[4]何秀芳.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心理情绪及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7(1): 96-98.
作者简介:
王俊(1987-)女,目前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