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新媒体实践中的成效与经验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形式的理解与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是由部分人进行的理论认知过程。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的手段与方式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新媒体不断深入的今天,各类新媒体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务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深入探究,提高大众传播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实践中的效果和经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网络传播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课题编号:2015SJB594。
  作者简介:周南,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俞婷,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23-02
  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众的传播方式上产生质的飞跃,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并深深地影响公众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产生发展、建立联接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深入广大群众的过程。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观众加强了对信息的筛选,加上信息的传播是定量信息,造成马克思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多元化也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了不少困难。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形式下传播的现状
  新媒体具有即信息聚合、及时交互、自由开放以及空间虚拟等特点。新媒体基础的出现,开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其中包括电视、广播、手机报、电子杂志、主题网站等。相对于电视、广播、户外、报刊等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作“第五媒体”。从应用程度方面来看,新兴媒体主要包括各手机媒体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门户网站。目前,手机媒体主要以手机报以及手机游戏等形呈现。如今这些新媒体形式,已经逐渐走入了大众的生活当中。而门户网站主要以数字电视、腾讯、新浪微博以及各类网络超链接形式为主。
  新媒体渐渐地以各类方式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通勤地铁、公共汽车、网上购物这一新媒体购物方式也逐渐由年轻一代传播到日常生活的老年人,是注定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方式消费,人们纸质阅读的基础这一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化,没有再得到延伸。所有的一切,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因其特殊的特点优于其他传统媒体,成为目前较为有效的传播工具。
  据统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且只能通过广播、期刊、报纸及电视等媒体进行简单传播。而新媒体的出现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大于以往任何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普及与宣传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改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模式传播方式,应实现从单向到双向互动模式。在以往的传播模式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传播方式,速度很慢。随着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逐渐往双向互动方面发展。在传播的过程中,群众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病参与发表意见与看法,双向促进马克思思想在人们大众间的影响,也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这种传播方式,信息与大众间形成了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使信息更加丰富,同时也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网络媒体的特点是具有交互性的,集中体现在对网络通信软件的应用。如社交网站、贴吧、网上论坛等各类社交网站,为大众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信息接受平台。新媒体模式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充分体现了互动性和自主性,有助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极大地激发网络用户对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斯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积极性。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问题
  新媒体是相对的杂志、报纸、广播、电视这传统四大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其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卫星,利用电子终端,如手机,电脑在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的一一对应,一对许多,覆盖全球。具有不断创新、实时互动、广为传播的特点。
  一个较为健全的管理机制,相关管理程序以及独立的管理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需的重要前提之一。否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很难在现如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得以长期发展,同时也很难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时效性。但是,现如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技术,手段以及方法等各方面均不能完全满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需要。首先,作为当前最先进的媒体,在新媒体从原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过渡到新媒体手段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旧媒体传播的经验与技术不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的新媒体和要求的特点;其次,虽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输管理学科已形成,但由于缺乏经验,许多方面具体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极大程度的削弱了可操作性。再次,由于新媒体所构建的网络环境均为虚拟世界。虚拟环境可以使得受众人群更好的主动学习并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但同时,也可以使所有人逃避约束,同时也会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漏洞及相关技术手段以虚拟身份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信息。从而导致一些反对科学、动摇信念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大量出现,漠视责任信息和思想在新媒体,甚至影响其他群众的积极思想和观念,这样不但难以实现马克思思想大众化的传播。反而会对广大人们群众造成思想上的伤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掌控程度,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意识逐渐褪色了,传播功能减弱。加之新媒体数据资源的控制,目前,不分家已经形成了对文化信息以及意识形态的集中掌控,这将加剧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控制问题。较的弱控制和不确定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削弱控制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新媒体条件下的科学对策
  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条件下所需要面临的困难要远远高于一般情况。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我们根据当下的新的局势研究全新的对策与解决方案,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
  第一,我们需要及时建立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相关管理机制及管理规程,从而确保有序的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即建立必要的管理规程,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输稳定在这个特定的领域,更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管理系统,在新媒体和受众传播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管理过程的首要条件。
  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建设的学科体系,既要从基础开始,从领导体制的设计流程管理,实现责任到人。也要从人员、资金、设备不断完善,健全工作评价和其他支持建立规章制度, 逐渐形成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组织的总体发展规划。另外,为了规范的普及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通信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责,清晰的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公众舆论信息监控人员、编辑人员工作程序、职责和资格,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辐射整个舆论监督和控制。从而坚实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因为新媒体环境可以从时间和空间影响传播效果,而且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传动过程中各个要素,所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媒体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推广的传播的基本对策。创造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氛围,正确的舆论方向。提高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可以刺激观众的价值观,增强大众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的责任意识,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文化环境建设的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和文化环境建设,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践操作,有利于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并有助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好习惯。不仅如此,新媒体文化环境建设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根据受众人群的认知水平与选择接受的心理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加强传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防止信息量化导致学习困难。一般的通信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过程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众接受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受众群体注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选择性接受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传播中传播权泛化的必然结果。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受众选择性接受的问题沟通,就是把客观的受众人群作为接受主题,这表明坚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发展需求“调动受众人群的积极性,是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 必须重视影响受众人群接受与受众人群接受理论的各类的理论研究,这样才可以不断改良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与接受途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广效果。把受众人群作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体,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媒体传播的规律,从实践层面看,可以有效地增强在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科学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重要条件,而社会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规律科学化的接受成度的重要标杆是研究与探索。同时,提高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根本目的。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大众了解马克思主义积极性,才能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只有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管理,了解社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接受成度。才能做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科学化,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目的,为此,必须要保证社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做好相关调查,了解和掌握受众群体各方面的特点,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区别对待,争取受众人群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视域下传播的理解与认同。
  第四,改进网络传输的相关技术及操作,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网络传输以及相关技术条件,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输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及传播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广在方式方法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与进步。同时,新媒体的概念也逐渐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的传播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普及中尤为重要。如果传播者相关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将会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完善纳科斯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利用先进的思想与技术加强理论研究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的任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吕治国.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思教育导刊想理论.2011(9).
  [3]王玲.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6).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和改进。  [关键词]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效果    多媒
摘 要 本文从职务犯罪侦查的角度,结合当前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和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检务公开的现状,寻找当前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检务公开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积极探讨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侦查阶段职务犯罪案件检务公开制度。  关键词 深化检务公开 职务犯罪侦查 检务公开制度  作者简介:吴芳敏,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
文章以让.居友的原著《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为文本,具体介绍了居友的生命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个体生命所固有的本性是道德之根源;道德情感源于生命的繁殖与扩散的本性;
[摘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组成形式[1]之一,它适应了部分初中毕业生直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并有机地完善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为了更好地培养工作于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目标定位对各阶段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循序渐进地进行设置与完善,并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便很好地进行运用实施。  [关键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有关配合物固相反应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4],通过固相反应法,在室温下直接合成了氨基酸、邻氨基苯甲酸、Schif碱等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但对固相反应过程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我们通过TG法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图在很多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研究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图的相关概念和理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不断加速,新建成大量社区,社区社会性功能日益强化,在我国城市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社区治理混乱,各种矛盾充斥
目的 评价门诊符合阴道炎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本院门诊妇科收治的阴道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实验组行健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多年来居高不下,国内外对其开展了诸多研究,中医上可将其归属为“骨痹”“骨蚀”“骨痿”等范畴.李现林教授认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病机可归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