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在学段目标中,也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等教学目标,可以说,新《课标》把课本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联系的紧密程度作为了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但在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本中,出现的例题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习题也是经过编制的可以套用公式、模仿例题的各种练习。加上现在的中小学生较少参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学习中很少考虑书本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懂得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长期的学习中,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虽然可以达到熟练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的要求,但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不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各种现实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很多是解题能手,但也有不少学生在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面前产生了乏味、厌学情绪。美国19世纪著名心理学家杜威认为:儿童之所以对传统教材感到厌倦,就在于给他们提供的东西同现实生活的经验相脱离。 在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種状况,把生活例子引入课堂教学,逐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科学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数学的价值,不仅使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时,若当时正在进行世界杯比赛,其赛况必然成为学生课间的热门话题,在教学中便可选用中国队在小组赛中的比赛场景,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实况录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几场比赛(分上半场、下半场)的净得分情况,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从而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讨中掌握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二、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实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实践(“做一做”)、思考(“想一想”)、探索(“猜一猜”)、交流(“议一议”)等学习过程来展开。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能力化
  知识是数学的源头活水,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引导学生多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深刻重视数学同实践的紧密联系,掌握它们的能动反映。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四、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是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实现数学“生活化”的途径。
  学生抽象能力较好,就可以将生活问题变得清楚,转化成数学问题,容易解决。比如:要求拦河坝的体积,就要把它的横截面抽象成梯形;要求仓库的容积,就要把仓库抽象成长方体……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生活情境,让学生把生活情境编成数学题目;或是尽量少给学生提供模型,代之以适当的实物,使实物自然地成为学生课堂中的学习模型。抽象能力是学生沟通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一种必备能力,抽象能力的提高,将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定要善于挖掘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走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丰富、有趣,学生的学习才会更积极、主动。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对历史课感兴趣,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才能打开历史科信息之锁。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轻松地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从而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较全面的认识。本文根据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試谈让学生轻松学习历史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中,教师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 应用 鼓励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素质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新一轮高中课改已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努力做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互动,共同参与,创建和谐课堂;贴近生活,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  每一次课改都能引发教育界人士的讨论,有批评也有支持,孰是孰非,当然只有
期刊
学生分组实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它又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合理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提高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分组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做好分组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明确实验
期刊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一种现代教学论思想,它正确而又简明地指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谓“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但在备课上深刻理解教学大纲,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在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地位,设计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秩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优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通过适当的课内、课后作业和适当的课外活动来巩固
期刊
摘 要:把握文章的主旨是學习语文课文的必要要求,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相关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训练学生通过从背景、作者、字句、行文、引用等方面分析得出一篇文章的主旨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达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文章背景 作者知识 重要词段 行文发展 引用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是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它让学生对一篇文章所
期刊
过去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满堂讲到满堂问,改来改去,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也就缺少了学习兴趣,这显然不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基于五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我们确立了历史课堂的五步教学法,即:学(情境导入,定标自学)——研(组内合作,初步释疑)——展(全班交流,展示提升)——教(精讲拔高,点拨拓展)——达(当堂落实,达标检测)。  一、情境导入,定
期刊
《语文课程标本》特别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其“前言”部分更是开篇明义,突出了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而语文学习又是极具个性化的,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期刊
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教轻学;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实践”的弊端。因此,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的整合作用,才能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课堂 高效 见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城市的新课改成效显著,而农村的新课改由于种种原因却举步维艰
期刊
德国一位教育学者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是那么美味。情境对于学习而言,如同盐与汤一般,学习就是那勺盐,而汤就是情境。只有学习,没有情境,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只有把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正如盐放入汤中后,人们才能享用到美味的汤一般。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如同厨师做汤一般,在于为学生做出怎样的一锅好“汤”来,让学生愿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