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这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彰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颠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小学语文;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强调的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但是自主学习绝非教师袖手旁观、更不是学生各学各的,而是以合作为基础,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智慧的火花彼此碰撞,在合作交流中达成理解,这才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真正精髓。
  一、丰富实践活动,营造探究氛围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需要秉承新课改的创新精神,不断的探索教学方式,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主动求知。如果学生能够探索知识,懂得根据知识盲点进行针对性学习,教师的教学目的才算真正实现。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上实践活动,营造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池子与河流》的过程中,由于这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诗歌,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角色的心情。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应该如何借助朗读展现角色心情。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突出抒情性质,渲染诗歌氛围。”还有的学生提出,“应该读出池子的安于现状,读出大河的孜孜追求。”随着讨论的逐步白热化,学生在一些问题上渐渐达成共识:低沉的声调朗诵河流的话语,稚嫩、年轻的语调用来为池子配音。在朗读过程中,每个小组选出了两名代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文本的理解。在朗读结束以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谈谈感想。比如有的学生说,“我赞同河流的观点,生活就应该不断追求。只有鞭策自己进步,才能避免被社会淘汰。”还有的学生说,“虽然池子最后迎来了干涸的局面,但是它的一生却在安稳、淡然中度过,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实践活动中,班级内形成了探究的良性氛围,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得以拉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营造探究氛围,教师可以试着组织一些课堂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走向深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会带来更多思辨,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提供自学机会,促进学生自悟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传授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授业”,还需要“传道”,即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即自主学习,侧重于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根据心理学研究可知,通过自学习得的知识将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持久、深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安静自悟,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作业,但是不局限学生的预习内容。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進行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火烧云”这一自然天象的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课文知识。有的学生介绍了作家萧红的相关资料,有的学生则介绍了《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还有的学生搜集了火烧云的天象形成原因,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找来了很多高清的图片。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基础认知。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初步感知。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都能画出不懂的生字词,有的甚至还会做好备注。有了学生的自学基础,教师开展教学就会更加如鱼得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很多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主导教学,但这样做并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实现深度思考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质疑,是一串打开知识大门的密码,更是小学生身上最宝贵的品性。在质疑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并渴望得到答案。作为教师,如果可以尊重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允许学生对文本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势必能打开学生的心结,让学生产生真正的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表达自我,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发现新知。
  例如,在学习《掌声》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对课文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英子因为小儿麻痹一直很自卑,从来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但是,只因为一次‘无心之失’,英子得到了同学的掌声,就会彻底改变性格吗?我不认为。”面对这样的质疑,教师先别急着否定,而是需要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进行一次小小的“辩论会”,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反驳,“怎么不可能是真的呢?英子以前从来没有表现过自己,是因为她认为同学会嘲笑自己。当听到同学的掌声以后,这给了她很大鼓励,所以才会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随后有学生补充说,“我也觉得不会,一个人的性格怎么可能说变就变呢?而且,真的没有同学嘲笑她吗?一般身负残疾的人,多半都很敏感、自卑,就像蜗牛一样。如果它一直感觉善意,就会慢慢从壳里出来。但是,如果遭遇恶意,就会立刻躲进去。”在这一氛围中,教师可以顺势提出一个话题: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让他们感觉到善意与温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质疑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快乐。
  质疑,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见质疑的重要性。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求知,还为了保持一颗探索、质疑的心灵。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质疑心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步。
  四、倡导合作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发展的核心因素。但是,合作精神的培养不是从成年开始,而是从小学开始就需要纳入教学范围。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出合作的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但是,如何营造这一氛围呢?我认为,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从小组协作开始锻炼自己,懂得与他人合作互动。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势必能得到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思考性话题:文章中的司马光通过砸缸救起了自己的小伙伴,那么设身处地的想,假如你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救人呢?接着,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异常热烈,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会找来绳子把小朋友拉起来;还有的学生说,他会给里面扔几个麦秆,让小伙伴拿着呼吸;还有的学生说干脆几个人一起跳下去,这样水就从缸中漫出来了;还有的学生说自己会找盆往外舀水……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对课文也产生了更多见解,可谓一举两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精神同样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促进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得以碰撞,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知。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需要保持耐心、细心,懂得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达成共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将得到提升,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艳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9(47):72
  [2]任迎春.彰显语文魅力,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9(36):62+65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理念上、形式上、内容上、实践上都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与机遇,要通过教学创新使“大思政”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第一是重视新媒体融入构建立体教学;第二是以体验为切入引导教法创新;第三是拓展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第四是秉持发展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联网+”;思政教育;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新
期刊
【摘要】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加强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中职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改进德育教育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教育;课程建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专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从理性的问题思维引导感性情感体验的思路出发,构建能够引导“音乐体验层级”逐级深入的问题支架,让感性的音乐课堂换发出理性智慧的光辉——“感性体验的理性引导”。  【关键词】问题思维;音乐体验层级;问题支架;感性体验;理性表达   音乐是作用于人类感知体验的艺术。我们在音乐中能够获得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情绪感受和各种故事、意境的体验。音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课堂中充满着情感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力,实现学生主体发展,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相关教学案与教学课件,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结合预习学案,辅助学生自主预习;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自主探索新课知识;联系新旧知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引入生活
期刊
【摘 要】构建物理模型,即创设联系的“图景”,通过这种物理“图景”,可以使物理过程变得更为形象和清晰,对启发学生思维,正确理解概念,分析物理问题,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以“多种方法测量定值电阻”一课为例,说明在物理课上如何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能力,并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模型构建;思维能力   初三学生接触到的电学概念和规律,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在电学的习题
期刊
【摘 要】通過习题进行系列问题串设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思路完善知识结构,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达到提升高三二轮深度复习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题串知;二轮复习;思维建模
期刊
【摘 要】初中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点之一,教师要做到有耐心、用真心、展爱心来有效转化后进学生:第一是耐心全面查找学生后进原因,找到后进生转化突破口;第二是真心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开展有效转化;第三是用爱心来激活后进生的转化动力,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有教无类;爱心育人;后进生;有效转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学生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
期刊
【摘 要】八年级科学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认知的启蒙阶段,而科学涵盖了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体现了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在课堂上倘若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围观的兴趣,学生就会有着追求真理、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围观的兴趣呢?本文以化学方程式教学为例,谈谈怎样在课堂中建构微观认知的学科素养,旨在与各位一线教学的同仁互相切磋,共同点亮科学的
期刊
【摘要】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课型,旨在运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是词汇和句型的讲解,学生无法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本文讨论了如何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有效地提高听说课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听说;建构;学法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十余年
期刊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方法、有策略、有方向、有路径。如正确认识挫折,在畅所欲言中认识自己;勇于内心对接,在探究分享中矫正自己;巧借团体情境,在无痕浸润中锻造自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仅是明理课,也是心里成长课;不仅仅是技能提高课堂,也是思想开悟、心理透亮和健康人生的演绎课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直面内心;探究分享;无痕浸润  曾有专家说:“心灵沟通有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