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会计假设、会计原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会计理论如何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得到运用,以期不断完善的会计准则可以更好的指导实务,并进一步丰富已有的会计理论。
关键词:会计理论;企业合并准则
引言:对于会计理论,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会计学家莫斯特认为,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对来自实务的原则和方法程序的系统表述所组成的。斯科特则指出,会计理论应从两方面来定义,其一是对会计实务有着解释作用,其二是能改进人们对于会计环境的理解。由此可见,尽管各位学者对会计理论的表述不一,但却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点,即会计理论是在会计实践或会计实务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并且是用来指导会计实践的。以下将从会计假设、会计原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视角出发,探究会计理论是如何在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中体现的。
一、会计基本理论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体现
(一)会计假设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假设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处:
准则第二条和第四条对于合并事项的定义及其主体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准则第九条明确了应由母公司编制合并日有关报表。这些体现了会计主体假设。准则第八条规定,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会计分期假设。准则第五条指出,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体现了持续经营假设。准则第十二条。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货币计量假设。
(二)会计原则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理论上说,在会计中应该有一些原则可用来指导会计方法或有关准则,这些原则通常被称作基本会计原则。但实际上,目前对会计原则的表述仍然不统一,在内容和数量上也不尽相同,但其中被较普遍接受的原则主要有:(1)历史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2)权责发生制,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而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3)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4)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5)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7)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8)一致性原则,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会计原则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处:
准则第七条要求,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合并方在合并日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这体现了一致性原则。准则第十一条规定,购买方应当区别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的不同情况确定合并成本,这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准则第十二条。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历史成本原则。准则第十四条对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符合什么条件的下才单独予以确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企业合并准则的总体体现。目标指财务会计的目的和宗旨;基本概念是作为财务会计基础的概念,如关于应予以入账交易的选择,对这些交易的计量,以及把它们加以总括和传输给利益集团的手段等方面的概念。或者说,概念框架着重研究财务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1)确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2)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3)对财务报表因素进行定义;(4)解决如何指导对财务报表因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大的财务会计问题。
概念框架在企业合并准则的总体体现:(1)企业合并准则的目标:对有关企业合并的理论及实务处理进行统一规范,为决策者提供与企业合并有关的会计信息,以有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2)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实质重于性质、一致性、稳健性、客观性等。(4)财务报表要素:企业合并准则主要与六大要素中的所有者权益有关。
二、总结
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可以更好的指导会计实践,可以科学的规范会计实务,可以促进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本文在阐述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在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以此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发展来推动准则的不断完善,进而促进会计实务的向前推进。这又反过来可以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国辉.企业会计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会计理论;企业合并准则
引言:对于会计理论,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会计学家莫斯特认为,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对来自实务的原则和方法程序的系统表述所组成的。斯科特则指出,会计理论应从两方面来定义,其一是对会计实务有着解释作用,其二是能改进人们对于会计环境的理解。由此可见,尽管各位学者对会计理论的表述不一,但却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点,即会计理论是在会计实践或会计实务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并且是用来指导会计实践的。以下将从会计假设、会计原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视角出发,探究会计理论是如何在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中体现的。
一、会计基本理论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体现
(一)会计假设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假设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处:
准则第二条和第四条对于合并事项的定义及其主体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准则第九条明确了应由母公司编制合并日有关报表。这些体现了会计主体假设。准则第八条规定,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会计分期假设。准则第五条指出,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体现了持续经营假设。准则第十二条。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货币计量假设。
(二)会计原则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理论上说,在会计中应该有一些原则可用来指导会计方法或有关准则,这些原则通常被称作基本会计原则。但实际上,目前对会计原则的表述仍然不统一,在内容和数量上也不尽相同,但其中被较普遍接受的原则主要有:(1)历史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2)权责发生制,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而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3)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4)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5)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7)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8)一致性原则,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会计原则在企业合并准则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处:
准则第七条要求,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合并方在合并日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这体现了一致性原则。准则第十一条规定,购买方应当区别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的不同情况确定合并成本,这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准则第十二条。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历史成本原则。准则第十四条对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符合什么条件的下才单独予以确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企业合并准则的总体体现。目标指财务会计的目的和宗旨;基本概念是作为财务会计基础的概念,如关于应予以入账交易的选择,对这些交易的计量,以及把它们加以总括和传输给利益集团的手段等方面的概念。或者说,概念框架着重研究财务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1)确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2)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3)对财务报表因素进行定义;(4)解决如何指导对财务报表因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大的财务会计问题。
概念框架在企业合并准则的总体体现:(1)企业合并准则的目标:对有关企业合并的理论及实务处理进行统一规范,为决策者提供与企业合并有关的会计信息,以有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2)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实质重于性质、一致性、稳健性、客观性等。(4)财务报表要素:企业合并准则主要与六大要素中的所有者权益有关。
二、总结
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可以更好的指导会计实践,可以科学的规范会计实务,可以促进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本文在阐述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在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以此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发展来推动准则的不断完善,进而促进会计实务的向前推进。这又反过来可以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国辉.企业会计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