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地中四”

来源 :地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a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9月13日,由1219钻井队承钻的“地中四井”在钻至650米时发生强烈井喷,原油畅喷三天三夜,日喷原油800吨左右.rn“地中四井”的激情喷薄,宣告了冷湖油田的横空出世.rn冷湖油田在上个世纪50年代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石油基地,位居当时全国四大油田之一,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此,“英雄地中四”就植根于每一个青海石油人的心中,成为柴达木石油精神的一个里程碑.
其他文献
一辈子拍过多少次手掌,无法计数了;多少次掌声响亮,甚至把手掌都拍红了的,也数不清了.但这次的掌声,相信自己会永生难忘,因为掌声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因为掌声和自己的心跳同步!
期刊
郜玉梅是秦安人,生长在玉门油田水电厂,不满7岁就随父母到了庆阳,在马岭公社念的小学.rn郜玉梅高中毕业那年,高考制度恢复了.她也稀里糊涂地跟同学去考,差20多分与大学无缘.郜玉梅的理想是当一名小学教师,她喜欢跟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一起.可是,沉重的家庭负担,打消了她复习再考的念头.在家待业半年后,赶上招工的机会,她就成了一名采油工.
期刊
乍暖还寒的季节,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刚从老家探亲归队的父亲,作为808地质勘探分队的技术负责人,与另外一百多名地质队员,在刘队长和李指导员的带领下,在酒泉物探大队队部休整、集结完毕,一路向西南挺进,进驻祁连山进行测绘、普查找矿.
期刊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况,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国家,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学艺术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期刊
温暖计划公益团购微信群又建起来了,但团长小北姐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重建,完成最后一次团购就解散.不管之前是因为什么让这个群建了散、散了又建,但这最后一次重建,是和一个温暖的结局有关.
期刊
一rn张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跑,在土道上荡起了一股股土烟.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远方那辆马车和那个正在移动的人影.此时,正直北方春夏交替的季节,黄昏的原野上,凉风习习,到处呈现出一片诱人的绿色.
期刊
一rn“倒数第一!光屁股打幡儿,丢人丢到祖坟上去了!”经理办公室的门关着,门里突然传出高八度的怒吼声,火气冲天,差点把在门口等着签字的刘永平吓出心梗来.
期刊
一rn多少年来,塔克拉玛干以它变幻莫测和未被开掘的神秘吸引着无数的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让斯文·赫定魂牵梦萦的地方.温柔时它似娴静的少女,曼妙的 线条起伏绵延,在月的清辉下像坦露的裸体,给人以无限想象和迷恋;狰狞时又搅得天地混沌,翻卷的流沙飞扬跋扈,在风沙的肆虐下身体发肤无不被细沙侵入.尤为恐怖的是,它拂过的地方踪迹全无,刹那间让人方向莫明,心惊胆颤,被称为“死亡之海”,意思是“进去出不来”.斯文·赫定不会想到百年之后,中国石油人在他险些丧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沙漠公路.
期刊
或许是楼层太高,李国成不需要抬头,就看到了空中的朵云,一朵一朵地飘在天边.他游离的眼神落在了楼下,路边的树开满了鲜花,一个年轻人正在树边拍照.他探了下身子,怎么看那个年轻人都像自己的孙子李春晓,郁闷的心情不禁好了起来.
期刊
小山肩扛镢头,步子迈得咚咚响.他在响沟口的小石桥上,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右肩扛着镢头、左手提着编织袋的年轻人.rn年轻人脚穿一双黑布鞋,下身着一条胖大黑裤子,上身穿蓝色棉袄,一头又浓又密的黑发.小山加快脚步.他从背影认出来了,那个年轻人是住在垴上的皂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