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机组耐热钢高温短时持久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amoni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超超临界机组叶片使用的12%Cr系耐热钢调质处理后,常温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满足规范要求,但高温短时持久性能出现明显的分散性.为提高和稳定材料的高温持久性能,对典型的同炉次持久试样进行试验分析,以研究短时持久性能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材料短时持久断裂属于典型的蠕变断裂方式,短时持久强度下降与持久试验温度下板条间和晶界的碳化物粗化有密切关系,能谱分析进一步发现孔洞处脱落物B元素含量较高,达到19.98%,说明晶界的B在高温持久过程中开始向晶内迁移并形成含B的第二相质点,晶界强度明显削弱,在高温持久试验中会造成高温强度的迅速下降并快速断裂,断裂的位置大多是沿晶的,个别会在夹杂物或第二相造成的孔洞处萌生发展.
其他文献
介绍循证实践模式、熟悉现有的循证医学资源.以利于全科医生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掌握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完成专业知识更新,提高诊疗水平.
利用SEM、EDS对钢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形貌特征、界面物相组成及物相析出规律进行研究,并对界面化合物层的厚度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铝固-固界面反应物相的形核及生
通过外加氮化铝颗粒制备AlN/ZL114A复合材料,发现氮化铝颗粒以微区团聚的形式存在于共晶组织中,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强度、韧性下降,硬度上升;850℃重熔处理后,氮
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LY12变形铝合金和YL112压铸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形貌和相组成,并探讨了基材中Si、Cu元素含量以及电解液种类和成分对压铸铝合金微弧氧化
硅铝复合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单脉冲工作模式在AZ9I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系列微弧氧化膜层.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单脉冲工作模式下电流密度、正占空比、氧化时间和频率对
利用等离子体渗氮技术,在1050工业纯铝表面形成氮化铝改性层,考察了氮化层成分分布、相结构及表面形貌.利用往复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氮化层的滑动干摩擦学性能,并与基材进行对比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在不需进行重复试验的情况下,把渗铝工艺中的渗铝温度、保温时间、渗剂中铝粉含量和氯化铵含量的比值3种参数作为3个正交因素,分别进行9组试验。借助能谱
用搅拌摩擦加工(FSP)技术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添加在LC9铝合金板表面,并在其表层形成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强化高强铝合金材料.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可使铝基复合
研究了等离子喷涂NiCrBSi+ 15%WC涂层及对其进行氧乙炔火焰重熔后的组织与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仪分别对两种涂层做了显微结构的观察和显微硬度测测量以及XRD实验,用MM
对AA7085铝合金进行单级和双级固溶处理,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和电导率测试,结合光学显微镜分析,研究了两种固溶处理方式对7085铝合金的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级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