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片《至暗时刻》的叙事策略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至暗时刻》(Darkest Hour) ,是由乔赖特导演的一部 引起观众强烈反响的一部历史传记类影片。该影片以在1940年5月二战白热化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做出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决定为主线,讲述了一位力挽狂澜的勇士他以信念划破黑暗的英雄时刻。《至暗时刻》是一部毫无悬念的历史电影,但无论是从节奏叙事还是从演技上来说,这部电影的完美都使那已然被岁月所尘封的往事再度流光溢彩。
  关键词:《至暗时刻》;叙事策略
  一、影片背景
  2017年的好莱坞,目光好像格外关注二战。当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把镜头聚焦在普通人身上时,乔赖特把镜头指向了首相丘吉尔,可是殊不知,这场胜利逃亡,只是丘吉尔当上首相后,所面临的众多难题之一,他接手的绝对是个百年不遇的烂摊子。在二战前夕,丘吉尔提出政见在英国国内树敌颇多,加之他在一战时指挥的失败,他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政治污点的人,却因为种种机缘巧合,走进了唐宁街十号的大门。
  对于这样的一部历史传记类影片而言,该影片的核心人物——即该传记主人的塑造,对最终质量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创作出的作品,既要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又要符合观众的主观想象。所以在美国传记电影中,虚实结合的叙事策略是最重要的。传记电影的主人公往往是大众所熟知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历史事件或者某个社会领域中具有超群的地位,他们的特质以及贡献正是传记电影中最吸引人、最精彩的部分。纪实叙事以事实为出发点,能够将这一部分较好地展现出来,当然,也包括主人公身上消极的一面,这既保证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也为电影提供了叙事的骨架。而虚拟叙事则为叙事填充了血肉,使电影更具有富于美感的细节,增强了叙事的戏剧性,博取观众更多 的情感波动,如 《左拉传》 ( The Life of Zola,1937 ) 、《莎翁情史》 ( Shakespeare in Love,1998) 、《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2001)等莫不如此。
  例如,在电影中的丘吉尔,香槟与雪茄时刻不离手,接受完记者的采访展示”V”手势,这些都是在史料记载中,丘吉尔的标志性动作。导演通过巧妙的镜头设计,将一个爱酗酒,老烟枪的首相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不过,现实中的丘吉尔可不是一位“正常人”,在《丘吉尔自传》等书中,刻画的丘吉尔的形象更为饱满,更贴近历史真相,现实中的丘吉尔对军事的狂热,可丝毫不亚于希特勒,他对于奔赴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在同时期的英国,绝对没有人能出其右。但是在电影中,他有脆弱的一面,在英军30万人被困在敦刻尔克的时候,他偷偷躲在厕所里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失败使他暗自哭泣。他有幽默的一面,当他得知反V手势的真实含义以后,在过道里与女秘书开怀大笑。他有坚强的一面,当他在地铁里与老百姓唠家常,得知他们的意见后,毅然决然的在下议院演讲,决定与纳粹战斗到底。这些内容你无法在史书中找到,导演的这些虚构,也决不是颠覆丘吉尔原本的形象,说到底加入这些性格元素,也是为了让这位战争狂人更具亲和力,将他打造成一个爱抽雪茄、作V字手势同时兼具魄力与魅力的英伦油腻白胖子。
  二、人物造型及表演
  其实,对于传记电影来讲,传主的人物造型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要素,无论是追求“形似”还是“神似”,观众对银幕上人物形象的要求往往高于其他類型的电影,好与不好,就在“像与不像”,而这种对人物形象的判断,往往是在观众看见主人公的一瞬间就决定的。
  在《至暗时刻》中,加里奥德曼真可谓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教科书般的表演。为了演好丘吉尔这个角色,拍摄前,他特地喝出了一个啤酒肚,剧组每天花4小时为他打造“双下巴”,为了学习丘吉尔微微向前倾的走路姿势,他将自己的音调变得更加低沉,说话时的嘴巴轻微蠕动和颤抖,情到浓时,因为紧张还说话结巴,这简直就与二战纪录片中的丘吉尔毫无二致。
  此外,在人物造型的塑造方面,除了演员本身的妆容与表演之外,灯光对于人物的塑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片中的灯光运用也十分巧妙,首先本片的主要基调是冷暗的,大多数场景都设计在战时内阁的地下指挥中心,英国党内斗争激烈,法国即将沦陷,敦刻尔克撤退还没有结果,暗色调也为当时的战争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我的眼前却一直有来自光的引领与照耀。那幽蓝的钢铁般的光,那橙色的人性的光。特别是丘吉尔孤身闯地铁车厢,点燃了的民众的目光,那黄光代表的是感性的色彩,温暖、柔和。莱顿是故事的线索人物——故事从她给丘吉尔当秘书开始,在电影的高潮之前,由她劝说丘吉尔深入了解群众,并以目睹他在下议院慷慨陈词告终——贯穿整个故事。她是个普通人,一个感性的女人,以她为主的镜头多是黄光。
  最后,无CG特效,全部采用实景拍摄,也为人物造型的塑造增添了一抹亮色。加里·奥德曼在采访时称,导演乔·赖特要求《至暗时刻》里的三次重要演讲必须“要背景、要群演”,所以最终全部采用实拍。在如今电影行业普遍采取CG手段来制作恢宏场面时,奥德曼坦言,导演的这一举动“前所未闻”,同时也意味着,自己不能只是简单对着一两百人和CG完成一次演说,而是要站上议会大厅,在足足六百“议员”面前,说出那些垂名历史的词句。正是实景拍摄所烘托的真实之感,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才使这部电影在人物的造型塑造上如此成功。
  三、影片中的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古代史学中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艺术作品中。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载体,电影艺术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通过对特定意象的设计来提升影片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有利于激发观众对影片内容的深度赏析。
  1.张伯伦的手绢
  影片中最主要的意象无疑是张伯伦的手绢。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丘吉尔刚当选新任首相进行就职演讲时,张伯伦在保守党内的影响力比丘吉尔大,保守党议员需要看张伯伦的眼色行事,张伯伦如果在会议上用手绢擦额头,保守党就赞成丘吉尔的决议。而显然在当时,丘吉尔在自己党内和反对派那里都得不到支持。在影片的最后,丘吉尔在下议院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得到了反对派的支持,张伯伦看大势已去,拿出手绢擦汗,象征着丘吉尔已得到整个议会的支持,同纳粹德国斗争到底的决心。同时,也将张伯伦这个见风使舵,两面三刀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议会现场
  对于整部电影来说,对于首相丘吉尔来说,他的战场就是议会,而位于议会现场的演讲台的设置非常讲究,不仅完全按照英国的议会实际来设置,导演在演讲台斜上方设置了一个射灯,射灯增添了演讲的仪式感。影片的第一场演讲,丘吉尔并不在现场,导演只是点亮了丘吉尔的一顶帽子,最后一场演讲,丘吉尔简直就像是在聚光灯的中央。这样强烈的对比设置十分具有戏剧性。从一开始的并未现身,到最后整个议会现场的沸腾,毫无疑问,是丘吉尔带领整个英国走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综上,由于传记电影中所叙述的故事和人物以现实中的人物和事迹为原型,有着极高的可信度,因此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传记电影依靠其独特的话语方式、情节元素、主题价值等,满足观众的审美趣味,并成为现代美国主流世俗社会、文化最有力的自我观照方式和最直观的立体缩影、文化编年史。
  参考文献:
  [1](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法)麦茨 等.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学与电影[M].王志敏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盛丽娜,丁荫楠.人物传记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梓帆(1995-),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其他文献
摘 要:二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让人永远联想到无尽的悲伤和人性的泯灭,怎样让这样的历史跳出沉重的血腥套路,在黑暗的大背景下绽放出一丝温暖的人文气息呢?影片《偷书贼》选用了一个德国女孩的眼睛去解构和批判那一场人类的灾难,视角独特,匠心独运。  关键词:二战;电影;评析  近年来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比比皆是,佳片层出不穷。如以鸿篇巨制展开的《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钢琴家》、《血战钢锯岭》等影片
期刊
摘 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转型后执导的首部作品,该片改编自辛夷坞的小说,通过讲述郑微与林静、陈孝正之间发生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青春生活与步入社会的迷惘抉择。本文通过对音画关系和叙事线索的分析,力图解读影片所透露的暖伤气息。  关键词:青春;暖伤;激情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著名演员赵薇在攻读完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的毕业作品。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再现了“70后”一
期刊
摘 要:主旋律影视剧一经提出经历数次变革,但如今也像其余类型化影视剧一样,面临创作手法僵化、脱离群众等问题。本文传统主旋律影视剧出现问题的根源,以《湄公河行动》和《人民的名义》为例,探讨当代主旋律影视剧的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剧;直观真实  主旋律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電影领域提出的,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
期刊
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是美国宪法保障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立法侵犯人民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和新闻自由(freedom of press)。新闻自由一般可以理解为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即新闻媒体有决定出版或者发表哪些言论的自由。或者说新闻自由是新闻媒体这一特殊主体的言论自由,它是一个从属于言论自由的概念
期刊
摘 要:本文章主要是通过电影节奏、电影剪辑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再分析基本的节奏类型,当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节奏类型时,了解这些节奏意义后,我们剪辑时就会知道影片最终会呈现什么样的风格和效果。  关键词:秩序; 剪接;段落  前言  时间对于电影来说像是生命,那么节奏对于电影来说犹如灵魂。每一种物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节奏,比如说人的心跳,人的呼吸声,如果这些节奏乱了,说明人的器官出现问题了,需要修理。对于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短视频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文字+图片的信息传播模式,用户只需要发布简短的视频便可获得大量流量,并得到相关利益。这种便捷式的信息传播模式,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高碳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本文以基于年轻人打造的社交应用抖音APP为例,阐述其在打造优质内容方面的不足、以及伴随它的火爆对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短视频;文化内
期刊
摘 要:随着动漫创作技术越来越先进,色彩和风格更加多元化,人物形象和语言也越来越丰富,特别是近几年含有暴力元素的动漫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暴力元素的呈现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对含有暴力元素的经典动漫《海贼王》中动漫角色的设计进行浅析,研究其暴力元素成功的原因,和暴力元素的优势以及局限性,并对我国此类型的动漫给出具体借鉴方法和革新方案。  关键词:动漫;《海贼王》;暴力元素;动漫角色  
期刊
摘 要:中国电影风格的多样化,在给观众带来不同满足的同时亦带来疑问,中国的电影创作要不要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在创作时,要不要加入中国传统性的东西并在一定的框架内,形成如好莱坞电影般浓厚的自我风格,帮助中国电影更好的走出去。针对这一问题,作此研究。  关键词:中国电影;风格;中国元素。  《刺客聂隐娘》在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刺客聂隐娘》带有浓厚的导演风格,是典型的作者电影,获得最佳导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部农村题材电影,《蘑菇香了》既表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又表现出新一代农民干部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该电影以国家环保政策和农业产业化政策为背景,描述了农村女党支部书记李杏姑带领村民由煤焦领域转型到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的故事,歌颂了党的惠民政策和党的农村基层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关键词:《蘑菇香了》;文艺创作;农村题材  《蘑菇香了》是由中国农业电
期刊
摘 要:长镜头作为影视作品中的一种特殊镜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性与镜像魅力。一个令观众看后并不会感觉枯燥,反而对其赞叹不已的长镜头,完全要归功于电影导演熟练、高超的场面调度技巧。本文用长镜头与场面调度基本知识对电影导演的调度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例较为详尽地对导演在场面调度中起到的作用作总结。  关键词:长镜头;场面调度;电影导演  在电影创作中,导演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角色,对整部片子的节奏、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