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方言的“子/儿”缀量词

来源 :华中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皖北方言的“子、儿”缀量词进行了描写分析,指出部分“子、儿”缀量词与“一”组合且已经词汇化,部分“子、儿”缀量词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还与其他方言进行比较,指出了它们的异同.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童话学家齐普斯作为西方童话研究的集大成者,基于社会历史视角建构了独特的当代童话理论体系.齐普斯从“童话”的西方文化史语境中,厘清童话的口头传统以及从口头传统中汲取养分的文学传统,由此区分出口头民间故事和文学童话两个类型.进而提出“童话话语”概念,借鉴心理学和文化研究成果探究童话的本质,为童话的多元纵深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20世纪初,梁启超等从日语引入“革命”一词,并将其推向广义.现代中国的文学发展经历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再到大众文学的历程.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艺界从城市到乡村流动后面临如何面对“民众”“农村”.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艺为人民”话语成为解放区权威性的文艺观念,民间文艺在这一话语的架构下呈现新样态:革命民间文艺成为人民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特性逐渐向“人民性”靠拢.1949年以后,文学成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和形成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革命民间文艺因其独特的人
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分析了感叹句式“不要太……”的来源,并探讨了它在语言特区里从否定祈使句式发展到感叹句式的语法化过程.在整个演变过程中,伴随的是否定副词“不要”的语义消失和感叹标记“太”的语义强化和凸显.语言接触作为外在推动力,为感叹句式“不要太……”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基础.网络语言特区作为内在推动力,加速了“不要太……”语法化为感叹句式的演变进程,同时也为它在网络语言特区中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最有利的语用环境.
《爸爸的“可能”书》是美国最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写给两个儿子的书信集,也被视为他的“封笔”之作.奥布莱恩向儿子叙述了自己的三次“转身”——因“单独媾和”失败而从学生到越战士兵、从士兵到全方位思考和书写越战的作家、从作家到洞悉美国“双重标准”的历史本质的父亲,并借此希望两个儿子在认识和理解自己“转身”意义的基础上吸取父亲的经验与教训,认清美国历史的本质逻辑,做一个有强烈历史批判意识和正义感的美国人.
本文从《南音三籁》的评语中筛选出对于通韵的论述,归纳为四类通韵.南曲通韵渐多,大概是受到方音、诗韵、词韵的影响以及部分作者用韵宽松这几个原因造成的.对于曲中通韵现象的认识,明代曲学家早有共识,在各自著作中留下了一致的记载.
在汉语共同语中,处置标记从古至今都是单音节语素,但在汉语方言中却存在大量双音节的处置标记,而且大多是由单音节处置标记与其他语素复合而成.本文讨论了汉语方言复合处置标记的地理分布、结构类型及产生机制.
作为当代法国文艺理论大师,罗朗·巴特的“大众戏剧”观为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1950年代布莱希特叙事戏剧在法国的传播,对巴特的“大众戏剧”观的时代特征及其“观众、剧目和先锋性”三大元素分别进行阐述,乃是对这一对法国当代戏剧的转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戏剧理论一次初探.文章结语部分结合法国同时期重要戏剧导演、国立大众剧院院长让·维拉尔的实践,阐明巴特的“大众戏剧”理论其实根植于维拉尔的实践.
目前国内有关构式语法理论的个案研究和理论探索研究较多,但构式语法理论在应用方面尤其是教材编写方面关注较少.文章包括三大板块:一、概说目前学界关于构式语法理论和教材编写的研究现状;二、《家有儿女》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方面体现出很强的构式语法思想,但也有许多提升之处;三、结合《家有儿女》中的构式编写思考如何进行构式语块教学.
秦汉之际,无论是自然界中的怪异现象,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反常事物,都被居心叵测的文人和史家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味,这些现象成为他们解说政权、投机政治的绝佳素材.在西汉初期,官方知识分子用秦汉灾异的比较为新生政权辩护,建设刘氏的政权合法性.而后,一批主流的儒家学者尝试将儒家经典与怪异现象相结合,为自然现象寻求政治象征意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当为代表.《汉书·五行志》的怪异分类和阐释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人事、政事解说怪异现象的理论走向成熟.从王充解构神秘主义和天人感应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遭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冷遇,便可看出
李宓传说始于天宝战争,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形成了融历史传说与信仰传说于一体的本主传说群.传说的五大主题与李宓从恶灵到善魂、从鬼到神、从小神到大神的“安魂”之旅相契合.在此过程中,来自本土民众、外来移民、地方政权和中原王朝等多方力量参与了传说的生长,并助力了安魂的过程.最终,“显”的传说与“隐”的安魂合力将沉重的历史改变成和谐的现实,李宓也完成了败将成神、转凡成圣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