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对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新要求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必就成为首要任务,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所以,探索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因此,本文就对高中生物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
引言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原则和规律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以生活为导向,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倡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建立、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而与生物教学的实际联系较少。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内容,是人和动物的调节方式之一。免疫学的知识与人类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等息息相关,教材中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很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有一定难度。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免疫学相关的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1开展高中生活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育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一直都贯穿“生活”这条主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学生的需求,将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中。传统的教学情况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材中的很多例子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的兴趣会随着课程的开展而逐渐降低。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生物现象中所体现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充实教学理论,反思教学实践的不足,以提升教学能力。若将教学与实际相联系,教师需要关注生活,拓宽视野,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尝试教学与实际联系的过程中,探索出最适合将教育实践与课程联系的模式,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实践水平和理论。
2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策略
2.1实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的实验导入,能够从介绍实验的第一步就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状态。完全已知或者完全未知的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欲望,而这种充满未知而又熟悉的生活化实验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谜一般的解答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这一实验时,传统的教学中由教师带领着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下,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植物的一生,视频当中出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棵青菜,青菜从种子开始,在阳光的沐浴下生长,就能够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从而成长起来。观看完视频,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通过课本学习了植物通过叶绿体来将阳光转化成能量,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叶绿体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生活化导入下,学生们对这次的实验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植物,到底是依靠什么物質将阳光转化成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的呢?这样的疑问使得学生充满动力地想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发现,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
2.2结合教学课例,创作生活化作业
学生不仅需要做传统的试题作业以应对考试还需要做生活化的作业以应用于生活实践。教材的理论归纳总结若没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便显得空洞。指导学生参加课外调查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当地的一些正式状况,如环境污染程度、生物多样性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开展调査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调查作业,让他们自主的体验实际情况调查之前需要设计调查方案、座号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必要安全保护;在调查实践中,按照调查方案进行并做好记录与数据的收集;调查结束后,需要对数据等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归纳出结论,并做好调查活动的经验总结。
2.3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教学时,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较为抽象难懂,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预先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情境[8],并通过学生过去接触过的生活情况进行解释。例如,教师: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皮肤烧伤病人很容易发生感染,在野外被蚊虫叮咬,用唾液涂抹能减轻症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皮肤是人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属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入。而唾液可以减轻蚊虫叮咬的症状,是因为唾液当中含有溶菌酶,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检测学生对“免疫”这一概念是否理解正确。通过生活实例讲解人体的第一、二道免疫防线,学生会更熟悉、更容易理解,教师讲解时也更轻松。教师:虽然,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可以防御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大多数病原体。但仍有些毒性较强的病原体可能突破第一、二道防线,进入我们的身体。这时,身体并不会听之任之,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将会发挥作用。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第一、二道防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入第三道防线。
结语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生物学问题有机地串联使教学过程更加逻辑性更强、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以及科学思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挖掘生活教学素材,加强学生的生物生活化训练,使生物知识得到合理的迁移,进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生物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敏,王伟.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05.
[2]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49-250.
[3]陶莹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47.
[4]姜斯奕.高中生物实验生活化学习策略探讨[J].丝路视野,2017(36):54.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
引言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原则和规律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以生活为导向,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倡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建立、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而与生物教学的实际联系较少。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内容,是人和动物的调节方式之一。免疫学的知识与人类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等息息相关,教材中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很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有一定难度。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免疫学相关的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1开展高中生活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育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一直都贯穿“生活”这条主线,“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学生的需求,将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中。传统的教学情况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材中的很多例子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的兴趣会随着课程的开展而逐渐降低。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生物现象中所体现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充实教学理论,反思教学实践的不足,以提升教学能力。若将教学与实际相联系,教师需要关注生活,拓宽视野,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尝试教学与实际联系的过程中,探索出最适合将教育实践与课程联系的模式,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实践水平和理论。
2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策略
2.1实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的实验导入,能够从介绍实验的第一步就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状态。完全已知或者完全未知的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欲望,而这种充满未知而又熟悉的生活化实验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谜一般的解答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这一实验时,传统的教学中由教师带领着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下,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植物的一生,视频当中出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棵青菜,青菜从种子开始,在阳光的沐浴下生长,就能够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从而成长起来。观看完视频,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通过课本学习了植物通过叶绿体来将阳光转化成能量,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叶绿体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生活化导入下,学生们对这次的实验充满了兴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植物,到底是依靠什么物質将阳光转化成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的呢?这样的疑问使得学生充满动力地想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发现,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
2.2结合教学课例,创作生活化作业
学生不仅需要做传统的试题作业以应对考试还需要做生活化的作业以应用于生活实践。教材的理论归纳总结若没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便显得空洞。指导学生参加课外调查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当地的一些正式状况,如环境污染程度、生物多样性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开展调査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调查作业,让他们自主的体验实际情况调查之前需要设计调查方案、座号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必要安全保护;在调查实践中,按照调查方案进行并做好记录与数据的收集;调查结束后,需要对数据等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归纳出结论,并做好调查活动的经验总结。
2.3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教学时,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较为抽象难懂,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预先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情境[8],并通过学生过去接触过的生活情况进行解释。例如,教师: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皮肤烧伤病人很容易发生感染,在野外被蚊虫叮咬,用唾液涂抹能减轻症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皮肤是人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属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入。而唾液可以减轻蚊虫叮咬的症状,是因为唾液当中含有溶菌酶,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检测学生对“免疫”这一概念是否理解正确。通过生活实例讲解人体的第一、二道免疫防线,学生会更熟悉、更容易理解,教师讲解时也更轻松。教师:虽然,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可以防御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大多数病原体。但仍有些毒性较强的病原体可能突破第一、二道防线,进入我们的身体。这时,身体并不会听之任之,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将会发挥作用。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第一、二道防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入第三道防线。
结语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生物学问题有机地串联使教学过程更加逻辑性更强、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以及科学思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挖掘生活教学素材,加强学生的生物生活化训练,使生物知识得到合理的迁移,进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生物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敏,王伟.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05.
[2]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49-250.
[3]陶莹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47.
[4]姜斯奕.高中生物实验生活化学习策略探讨[J].丝路视野,2017(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