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头七年毛泽东关于中心任务转移的理论和实践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真研究和吸取我党在建国头七年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对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实事求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这已经为全党所共识。在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反映出时代的鲜明特点。
一 人民革命胜利以后,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就未来的中国提出自己的设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将来向前发展过程中,它将实行国家工业化政策,它将实行国家农业集体化,它将逐步实行完全有计划的国民经济”。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思想成果。本国的国情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中国具体国情的调查研究。
从建国之初,毛泽东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末设想,三个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从“大跃进”时期妇孺皆知的“赶美超英”战略,到60年代初强调要100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从一届人大开始提出现代化的号召,到三届人大宣布至本世纪末两步走的战略步骤;毛泽东关于发展战略的思想与实践,在曲折与失误的另一面,同时蕴容着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作为一种指导人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系统地研究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就必然涉及到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即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
调查研究作为认识论和工作方法,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的。列宁、斯大林也作过一些调查研究,但将这一理论和实践发展得更加完备并作出卓越贡献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在参加和锈导中国革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逐步认清中国的国情,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2009年12月7日,我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在明德新闻楼会见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柯林·斯巴克斯(Colin Sparks)教授。双方就两院合作事宜进行磋商,并就中国软实力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和副院长彭兰教授、院长助理雷蔚真副教授、外事秘书陈继静博士一同参加会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的历史经验,也是毛泽东的最大历史功绩。他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善于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建立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走过了不少弯路。但是不管怎么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艰辛探索,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三大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他在曲折探索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论和“不发达”阶段思想,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理论上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