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四个要点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gz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四个要点,认为教师要注意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利用好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把握“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加强读写结合。
  【关键词】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单元教学目标 助读系统 阅读体系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28-02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广西使用至今已有3年多,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参加过新教材培训,部分语文教师已经完成一轮新教材循环教学,接触新教材时间最短的语文教师也都使用新教材一年半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没有把握好新教材的特点,教的是新教材,用的还是老一套的教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研究新教材,只凭原有的教学经验去教学,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却没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从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利用好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把握“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加强读写结合四个方面用好新教材。
  一、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每册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前面都有对该单元的简要介绍和学习该单元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因此七年级上册的单元教学目标侧重朗读和默读这两种阅读方法的培养,七年级下册的单元教学目标侧重精读和略读这两种阅读方法的培养,同时在阅读策略方面侧重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厘清思路等。八、九年级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对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其中八年级的单元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传记、科普作品、演讲词、游记等实用性文体的能力,同时兼顾说明文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九年级的单元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初步欣赏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兼顾议论性文章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这些单元教学目标,并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活动。
  以七年级第一单元《春》这篇课文为例,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教师可以拟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①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教学重点)②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③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既符合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又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
  二、利用好教材中的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各册教材的课文都设计了助读系统。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板块组成,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一般有“旁批”和“阅读提示”;八、九年级共有4个“活动·探究”单元,其中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课文的助读系统主要有“任务一”中的相关提示和每篇课文的旁批,九年级下册“活动·探究”单元课文的助读系统主要有“任务一”中的相关提示和每篇课文的“思考探究”。教材设计的这些助读系统都有其应有的作用,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重点落实单元语文能力要点,并体现思维的渐进性以及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拓展,即由理解把握文本到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语文素养的过程;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是统编教材着力创新的内容,除了“旁批”和“阅读提示”,没有设置练习,目的是加大自主阅读的力度。“旁批”随文设置,主要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思路;“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既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同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活动·探究”单元提供的助读系统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一”,为后面的“任务二”和“任务三”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圆满完成。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助读系统,让助读系统成为备课、教学的第一手辅助资料。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读课《秋天的懷念》为例,该课文在“预习”中介绍作者史铁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之处,让学生体会文章流露的情感,反思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并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找出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细加体会。“思考探究一”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解题;“思考探究二”让学生通过分析细节理解课文蕴含的感情;“思考探究三”让学生谈谈对关键句“好好儿活”的理解;“积累拓展四”让学生品味语句,体会加点词的情感;“积累拓展五”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说话语气、标出节奏、分角色朗读来理解人物两次对话的心情。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紧扣本单元内容简介和教学目标来设置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它们来构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可以利用课文提供的“预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作者、感受亲情、体会课文语句中蕴含的情感;在初读课文环节可以结合“思考探究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同时初步把握课文题目的含义,并将朗读指导这一单元教学目标贯穿其中;在品读研习课文环节可以结合“思考探究二”和“积累拓展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前三段,找出并品味对母亲的细节描写语段,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体会作者的愧疚之情;然后让学生继续朗读研习课文,探究讨论完成“思考探究三”和“积累拓展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些助读系统能让教师在备课时有翔实的资料可用,能让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依托,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从容自如,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自读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他们可能会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一些材料和其他课外资料将自读课设计为讲读课,对“旁批”和“阅读提示”视而不见;对本套教材设计的“活动·探究”单元,有许多教师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像其他阅读单元一样处理的。这样的做法很显然背离了统编教材的编制意图,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活动性,突出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把握“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阅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教读课文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目的是得“法”;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沉淀自主阅读能力。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课外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凭着往日经验仍按原来的教法实施教学,既不分教读和自读,也不管课内和课外;只有教师的机械教,没有学生的自主学;只有课堂的“读”,没有课外的“阅”。这样的做法与“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大相径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教学的编排是这样的:教读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自读课文《女娲造人》,教读课文《寓言四则》,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师就要根据这样的编排来组织教学,首先通过对两篇教读课文的教學初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复述故事的能力,了解童话和神话的特点,把握想象和联想的作用;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读课文《女娲造人》进一步训练快速阅读和复述故事的能力,在自主阅读中,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结合旁批深入理解课文,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比较阅读更好地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想象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神话作品的兴趣;再通过教读课文《寓言四则》的学习来检验、巩固学生在前面课文学习中初步形成的阅读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名著《西游记》的阅读。这样的安排就很好地把握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其落到了实处。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统编教材的“写作”安排除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本单元课文内容,其他各册教材各单元的“写作”安排都是紧扣该单元课文内容设计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学会记事”,是以该单元《散步》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填写表格,弄清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把记事写得有感情,又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告诉学生写记事文章时要记真实的事,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切忌无病呻吟;再强调记事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方面,又以《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二”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表达感情并感染读者的,告诉学生写作文时可有意识地模范课文的写法。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写人要抓住特点”,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入神”时的动作为例,让学生注意写人不要泛泛叙述和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让学生懂得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还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一件或多件事来写。这些写作安排所要达到的训练点都是从所学课文中来的,可以说是对阅读的升华和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要教会学生从课文学写作,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让写作与阅读相伴相随。
  综上所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比以往所用的教材有更多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需准确把握,不能单凭以往经验仍按老教材的教法去操作,尤其要注意新教材设置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助读系统,要领会新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和注重读写结合的特点,用好新教材。
  【作者简介】邓倩倩(1969— ),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高级教师,桂林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桂林市临桂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在互联网的强势发展之下迎来了井喷式的繁荣景象,新媒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网络平台之上由新媒体传播,大众广泛参与的事件讨论成为了引人注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多次强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在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创未来的百年里,创造和积淀了丰厚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
【摘要】本文根据少数民族山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分析当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评价等维度提出相应策略,以完善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少数民族 山区小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13-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本文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论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可解读为知识内容、思想方法、实践创新、价值态度四个维度,有助于教师整合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至善”文化构建策略:择善而居,建设“至善”校园环境;积善成德,打造“至善”师资队伍;循循善诱,构筑“至善”活力课堂;系统开发,打造“至善”品牌课程。  【关键词】“至善”文化 校园环境 师资队伍 活力课堂 品牌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18-02  善,是一切具有正面道德价值行为的总括,如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
本文通过比较北师大版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长度单位”的内容,分析两个版本教材在编写方面存在的差异,从教材单元知识结构、教材例题和习题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教师要分析
中国企业发布在境外的广告一旦以某种形式进入中国境内,就触发了境外广告进入中国境内的争论。“客观事实理论”认为,境外广告只要以某种方式进入中国境内传播,不考虑该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必须适用中国法。“主观意思理论”则认为,境外广告不仅具有已经进入中国境内的事实,而且广告经营者或者发布者还具有让其进入中国境内的主观过错,否则不必承担法律责任。基于此,对于广告经营者或者发布者的行政责任应当采用“客观事实理论”;而其民事责任应当以“主观意思理论”为原则,在承担“无过错责任”时,以“客观事实理论”为例
【摘要】本文认为与之前使用的教材相比,当前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变化较大,其中习作内容编排呈现出衔接性、指导性、渐进性的特点,建议教师认真研读习作教材、根据习作教学目标科学安排写作训练、注重通过说与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习作内容 编排特点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生活体现方式的一种,它的出现与社会事件、人民生活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各大网络媒体相继发布自己的年度网络流行语版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行语的变化趋势。本文以2018至2020年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出网络流行语的成因有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群体的年轻化、文化环境的独特性;网络流行语具有简洁性、幽默性、时代性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需要辩证的看待,正确的引导。
在第三人介入型安全保障义务纠纷中,关于安保义务人在侵权领域承担的补充责任无法归属于任何一种传统的多数人侵权损害赔偿之债的形态.而侵权法领域补充责任的存在并未有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