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3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总结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结果

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为88.7%(227/256),发生不良临床结果24例(9.4%),其中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3.5%)。该9例患者中,发生出血3例(1.2%),其中1例(0.4%)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出现头痛86例(33.6%),且多见于支架辅助栓塞术后(P=0.004)。随访时间为3~49个月,平均(18.6±1.5)个月。256例患者中,随访期内发生支架内狭窄6例(2.3%),动脉瘤复发10例(3.9%),无死亡病例。95.7%的患者预后良好(mRS<2分)。对于巨大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直径>25 mm),行血管内治疗易发生不良结果(P=0.045);直径>10 mm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后易出现动脉瘤复发(P=0.004)。

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干预,能够减少出血风险,获得良好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相关听神经瘤生长速度的临床因素,为NF2的治疗时机及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6例NF2患者(74个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采用ImageJ软件测量NF2相关听神经瘤的体积,以单位时间内肿瘤体积的变化衡量肿瘤的生长速度;记录患者各项临床特征。以线性回归分析肿瘤的生长速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
目的探讨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总结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血管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2例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患者,其中男3例(14%),女19例(86%)。总结分析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6例WNB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采用Raymond评分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术后30 d行临床随访,
期刊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15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共16个动脉瘤。2例采用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包裹术1例,单纯夹闭术1例;其余13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平均随访11个月(3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25例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共25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5例均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总结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和安全性。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临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