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探究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从整个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来看,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阅读技能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一、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开放性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新教材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二、培养质疑解疑能力的策略
  抓住题眼进行争论学生会对课文内容许多地方提出质疑,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推出来引导争论。如学课文《鸬鹚》的时候,同学们看鸬鹚捕鱼的录像,当看到渔夫抓住喉囊鼓鼓的鸬鹚把鱼挤出来时,许多同学都不由自主的发出惊讶声,觉得渔夫太残忍、太不人道了。进一步了解到,鸬鹚的脖子上被装了个圈,渔夫只让他捉鱼,而不让他吞咽,于是更觉得呕心。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进行争论。一部分同学持“渔夫残忍”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还有不少同学觉得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渔夫残忍”论者的理由不说自明。不同意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鸬鹚本是渔夫捕鱼的工具,渔夫养活他们,训练他们,就是让他们捕鱼的。如果没有鸬鹚,渔夫就捉不到鱼了,他们的妻儿们就活不下去了。这不也很残忍吗?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的同学自然是前思后想,左右为难。这样的争论做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立足于创造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质疑问难进行争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的发言和老师结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的策略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的策略
  引导学生拓展性地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几本教材是不够的,应致力于建设“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对课文的拓展性阅读,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完《大自然的语言》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学习《王二小》以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红孩儿》了解革命战争时期的儿童团的事迹;学习完《古诗词三首》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描写山水方面的古诗词。由于小学生辨别能力有限,而社会上很多书籍思想内容不健康,容易腐蚀学生的心灵。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向,推荐好的读物,比如,科普类、寓言类、童话类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探究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其他文献
教师评价学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行为不仅能给予学生反馈信息,也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  从对课堂观察分析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评价行为还存在不足,而且对课堂教学中评价行为的认识和运用都还不够科学和系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但农村小学受人力、物力的制约,缺乏电教媒体设施,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农村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还是常态课。我们的课堂应该简单、实在,讲究有效。我们的课堂应该从常态状态去思考。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符合教学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那么怎样上好常态课呢。  一、增加研究意识,上好常态课  农村小学许多常态课,教师对教材钻研
期刊
在农村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汉语拼音教学的改进显得尤为迫切,如何激发农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效率,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一、准确掌握发音  由于学前教育的不断推广,农村中很多学生也进入幼儿园学习,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候就接触了拼音字母。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的口形普遍不到位,导致发音不准确。因此,从一开始,我就非常重视教师的示范功能,课前多看视频、多向有经验的教
期刊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费尽心血,可学生并不爱写。老师的评改常常消耗大量的心血,可学生都不看,老师长达七八个小时的批阅根本是无效劳动。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尝试三步作文教法进行教学。  一、激发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利用小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心理,我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班级博客,把学生的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录到博客中,并发动家长朋友给孩子们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
期刊
以往的阅读教学大多以教师讲为主,重点放在精讲课文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即使读也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新课改强调“以读促讲”,把重点放在“读”上。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课文,咀嚼文字,感悟文本,以读促讲,以讲促悟,从而达到语言内化与人格感化的统一融合。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的示范引领,灵活评价,才能使课标要求落到实处。  一、开发文本,吸引学生朗读  语文文
期刊
一、激发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情趣  1 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爱上看书,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怎样选择好书呢。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好书,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可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
期刊
一、精心备课,打牢基础  没有高质量的备课,就不可能合格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在钻研中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教学元素。解读教材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一词一句,甚至标点符号都要用心的反复推敲。题目更需要认真研究,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与文章的内容、主题和表达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题目的研
期刊
什么是一次古诗教学?从实践论的观点去看,一次古诗教学,当指学生开始接触古诗到本首诗学完这一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次古诗教学的流程,或者说教学步骤,应由以下的四个环节构成。  一、知诗人、解诗题  题是文魂,破题方能入文,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年表达的情感及作品的风格,是古诗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得好,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倍工半的效果。但是在知诗人,解诗题时应注意,要简介时代背景,更不
期刊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慢慢地发现班里学生的作文写得真实感人。老师、领导、家长也一致反映学生的作文写得好,提及“经验”?我静下来反思,深深地觉得“体验”在作文教学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亲身体验,从日记写起  一年级就开始写日记了,不过是一周一篇,应叫周记吧。那时候孩子小不懂什么叫日记,他们只知道用那只言片语写一写:“我今天在家里帮妈妈擦地了”,“今天,爸爸喝酒了,我帮爸爸
期刊
《詹天佑》一文,在讲到顺着山势设计“人”字形铁路时,我运用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点击鼠标出示“人”字形铁路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读书,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点击鼠标切换成三维动画来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铁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看了形象逼真的动画,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并且由衷地钦佩詹天佑那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  问题与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