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洞苗族服饰图案剪纸纹样的应用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贵州苗族服图案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由苗族的传说故事内容为创作题材,施洞地区的刺绣图案与剪纸工艺结合创作出史诗般画卷。在苗族地区,剪纸在苗语中称为“苗花纸”“绣花纸”,苗族绣花纸的纹样创作题材不仅内容丰富,且造型变化多样,施洞地区的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运用最多之处于领口、衣襟、围腰、肩臂、袖等,剪纸工艺与刺绣的结合应用相辅相成,独特的图案纹样不仅装饰服饰还是记载苗族历史的活化石。
  关键词:苗族服饰;剪纸纹样;刺绣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67-02
  一、施洞苗族刺绣图案与剪纸图案的关系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各地,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与刺绣是本民族服饰特征,不止用于服饰上、还有头饰、床上用品等。剪纸的主要工具为剪刀或者刻刀,其次是纸,剪纸底样的图案来自于苗族神话,历史传说等,经过想象创作结合剪纸工艺的方式,剪出精美的图案,苗族把这些图案视为美好的吉祥的寓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进步构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刺绣在古代称为“黹”。据《尚书》中记载,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有规定“依画而裳绣”,直到湖北湖南出土的战国绣品,刺绣水平极高。而刺绣在汉族文化中所称为“女红”,多为妇女所做,苗绣亦是民间最具少数民族特色和风格的工艺,也多由苗族妇女所做。苗族把图案绣在服饰的上面可以说是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可以找到苗族各支系的历史联系。南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记载,“宜五谷、蚕桑,织染采文绣、罽毲、帛叠、阑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1]。描述了少数民族一刺绣为服的历史。尤其是黔东南施洞等地区的刺绣纹样也及其出色,如以神话传说、故事为创作题材的刺绣纹样,绣工及色彩等应用完美。
  二、施洞苗族剪纸工艺与刺绣图案的结合应用
  施洞的苗族剪纸与刺绣金美绝伦,他是把自己的文化穿在身上的一个美丽的少数民族,通过在服饰、头饰、首饰等运用剪纸纹样与刺绣及色彩符号等抽象造型表现,图案造型的种类包含很多传说故事、人、动物、植物等,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劳动中沉淀出的艺术瑰宝。在《苗族古歌》中有描述:“姑姑对嫂嫂,说句什么话?嫂嫂对姑姑,说句什么话?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2]说明剪纸与苗族远古的生活息息相关,剪纸工艺出现在远古的苗族生活中。
  在施洞的服饰制作过程中,图案纹样是最主要的元素之一,这一元素主要靠的是剪纸工艺结合刺绣来完成,苗族剪纸是为了方便在服装上更好的刺绣作出图案,只作为苗族刺绣、织绣图案的底样。在铺上剪纸纹样后,在纸样上运用刺绣手法刺绣完成,根据剪纸的图案主要运用的绣法有平绣为主,破线绣和锁边绣为辅,平绣的绣法是将剪纸纹样铺平,用很细的线根据剪纸轮廓平铺绣在纹样上,这样的绣法也叫作剖线绣,将线破成丝绣,直到将图案绣满,形成平面式构图。最后轮廓线锁边,以锁边的方法来勾勒出图案的形态,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固定图形还可以使布面平整干净,绣完整的纹样也具有立体感。在施洞苗族剪纸纹样中主要以动物形象为主题,人物次之,“在动物的形象中,有龍形,龙牛、虎、象、狮、狗、猫、猴、鹿、鸡、鹅、羊、牛、马、猪、兔、鼠、蜈蚣、蛙、蟾蜍、穿山甲、鱼、虾、蟹、蝴、蝶、蝙蝠、蜜蜂、锦鸡、猫头鹰、鹅、喜鹊、雀等”[3]。动物形象的剪纸纹样《鱼龙图》的特征是鱼身龙头,并长有一对牛角,在空的地方配以花鸟或者人物,人物一般骑在鱼龙身上。
  人物形象主要配以动物使用,在以植物变形成为简单的花草纹,造型变化多样,最具代表性的人与动物的剪纸图案纹样之一的历史性图案苗族女英雄“务么细”,剪纸图案上的务么细背上长着两双翅膀,举着伞,有骑着马的,骑着龙牛或者鱼龙,在结合蝙蝠、鸟、鱼龙、蟾蜍等吉祥寓意的纹样作辅助图案。不仅以此来纪念英雄人物,也具有给予人美好愿望和强烈的装饰效果,图案上就这一主题的剪纸的造型变化多种多样,如人物形象与苗龙结合,人与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和谐相处,不仅反映人与自然的联系,也体现苗族的历史渊源悠长。在苗族服饰上,精美的刺绣图案显示出苗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刺绣图案主要使用在服饰上的袖臂、肩、衣襟、围腰,搭配上精美银饰显得更加华丽。剪纸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刀和纸,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最早出土于洛阳西汉古墓中的青铜剪刀,剪刀锋利可铰断纸、布、麻线等,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方便的裁剪工具,在施洞地区的剪纸主要剪和刻并施。而纸得出现大大促进了剪纸的发展,纸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代替了古人在娟、帛上书写,成为后人书写的重要工具,以及对于剪纸工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要绣出精美的刺绣图案,必须要学会剪纸,在施洞地区的剪纸主要使用的工具有剪刀、刻刀、矬子、蜡板、锥子、等。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工艺主要分为几大部分,首先,把需要大小尺寸的纸裁剪叠在一起,一般一叠大约15张左右,在用线或者捻子钉在一起固定,在第一张白纸上绘出图案纹。其次,是把绘好的样稿放在蜡板上,蜡板是为了防止刀具磨损。在绘好图的样本上剪或者刻,根据所绘的样稿和所需要的画面采用阴刻和阳刻来区分线条的粗细和图案的明暗关系,使用刻刀把大块空白的镂空,也就是阳刻,阴刻则是保留下来的面。最后是把剪完的纸分页码好,也可以放在布面上辅助刺绣,但一般会把最上面绘有样稿图的第一张保留下来,作为以后绘图参考样本。
  三、对于施洞苗族刺绣与剪纸手工艺的现状分析
  苗族服饰是记录着苗族历史史诗的载体,刺绣与剪纸工艺便能更好的作为记录的工具。它是为了纪念祖先开天辟地和人类神话起源的传说,苗族古歌《开天辟地》中的互答互问中“哪个生最早,火耐算最早,哪个算最老?火耐算最晚。府方生最早?府方算最晚。府方生的晚,府方不算晚。哪个生最早?哪个算最老?养优生最早,养优算最老.... ...天刚生下来,相叠在一起,哪个是好汉?劈开天和地。剖帕是好汉,打从东方来,举斧猛一砍,天地两分开。”[4]在古歌中唱到先有府方,再有火耐、剖帕、修狃到云雾,然后由巨人把天开把地劈开。在如“蝴蝶妈妈”和“姜央造人”等人类起源神话系列的剪纸纹样,反映了苗族祖先的朴素的唯物思想,人与自然甚至与万物的演变观念。
  如需要完成一套苗族盛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般都在盛大的节日活动上穿,精美的刺绣配上重达十几斤的银饰,烘托节日的隆重。刺绣剪纸纹样不容易保存,费工又费时间,所以成本比较高。现在集市上有专门以卖剪纸纹样的苗族妇女,一方面可以鉴于别人的图案纹样,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另一方面是许多年轻人会剪纸的越来越少,这样可以直接买剪纸就可以绣了。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交通的便利,受到商品经济和现代经济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几乎外出到发展省份打工,以这种方式摆脱贫穷,以至于使传统手工艺逐渐没落,大多数只有中年妇女还在刺绣剪纸,再者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机器可以代替人的工作,不仅时间快,成本也低,而且做出来的刺绣品不仅粗糙而且颜色单调。如今传统手工制作的刺绣价格逐渐长高,不会做苗服的买一套服装大概需要一万元左右,传统刺绣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更显得手工刺绣越来越珍贵。
  总结:
  施洞苗族剪纸图案内容丰富,造型多变,大部分都只用在装饰服饰上,不仅做为刺绣底样,而且作为作为苗族民间文化的历史载体。苗族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传说做为穿着题材,苗族妇女的独特想象力,对于图的胸有成竹,和手工艺的娴熟,把这史诗作为创想与剪纸、刺绣融为一体,体现了苗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对自然对人造物的崇拜。不仅延续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也是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先的尊崇。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M].中华书局,2014.6
  [2]钟涛.苗族民间剪纸[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1
  [3]潘定智 杨培德 张寒梅编.苗族古歌[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1
  [4]潘定智 杨培德 张寒梅编.[苗族古歌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体育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体育和非体育两个专业的学生
期刊
本人一直潜心在美术区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寻找科学游戏,开展各种融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褪去了“科学”高高在上的面纱,让幼儿知道原来“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美术区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年满3岁还没去幼儿园的孩子,如果要求他一日只吃三餐,每餐吃饱,然后等着吃下一餐,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小孩子,特别是4岁以前的儿童,他们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只能吃一点,但身体
期刊
【摘 要】本土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家乡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因此我们开展关于本土非物质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我们家乡本土的非物质文化,感知本土非物质文化神奇的魅力。我们幼儿园应该挖掘乡土资源并把它转化为教育资源,将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建构游戏中去,让幼儿在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的博
目前,对体育课程本质的认识普遍存在着模糊和偏差的现象.本文首先探讨了本质和体育课程的基本涵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体育课程本质的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