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家魏明伦忆邵燕祥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诗人、杂文家,《诗刊》前副总编邵燕祥8月1日去世的消息,引发很多作家、诗人、读者悼念。戏剧家、作家魏明伦听闻消息“非常感慨”,并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他与邵燕祥交往的往事,“我很早就读到邵燕祥的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诗非常走红,算是那个时代的诗歌明星。他的很多白话诗作, 我当时都能背下来。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光白话新诗写得好,同时旧体诗写得也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邵燕祥的写作从诗歌扩展到杂文和纪实文学的领域。1988年,魏明伦开始写杂文,反响很好。有一天他接到邵燕祥写给他的一封信。这封信直到现在魏明伦还保存着,“信封的落款是1988年11月29日。他在信中写道:‘明伦同志:曾拜读你的戏,近又拜读你的杂文,甚佩,甚佩。日前与友人闲谈,才知你还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表示介绍你入会,得到在座所有朋友们的赞同。作为中国作协会员的我,将以能作你入中国作协的介绍人之一为荣……’后來他确实成为介绍我加入中国作协的两位介绍人之一。”
  之后,两人就持续书信来往,“很多观点都是一致的。我们是心灵之交。有一次燕祥兄到成都,我俩合影,他笑说:‘杂文家的头发桀骜不驯!’ 近些年,我们都年龄大了,来往才较少了。但他的书我一直在读。在我心里,邵燕祥是我最佩服的当代作家。他是清醒的、彻悟 、成熟的,是真的出污泥而不染、不为名利所扰的人。一点俗气都没有。”邵燕祥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被世人称颂。魏明伦说,“他不是只批评别人,更敢于解剖自己。这在作家群体里,是很罕见的。他的杂文集《人生败笔 》提醒了我很多东西。在魏明伦文学馆里,我专门设置一个小栏目,就叫我的败笔,就是受邵燕祥的启发。”上世纪八十年代涌起杂文高潮,杂文家鹊起,比如何满子、沙叶新、鄢烈山等,在魏明伦看来,“不管是从产量还是质量,邵燕祥算是当代杂文第一位。 邵燕祥的离去,宣告了一代杂文潮的谢幕!”
  【选自环京津网】
  插图 / 邵燕祥 / 佚 名
其他文献
在德国科隆市中心有一座教堂,高高直向苍穹。这座大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就是因为这些玻璃画使得这座教堂有了“心”。要说的是,科隆大教堂还有五座大响钟,其中最重的达二十四吨。够“重量级”、声震天宇的大钟楼,何以成不了科隆大教堂的“心”呢?   这得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进行到后期,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德军节节败退,其西线溃退到科隆,德国人欲凭借此最后的据点负隅顽抗。为了不让德军苟延
期刊
有一次,爱迪生和他的助手历经无数日夜的辛苦付出,终于制作成功一个灯泡。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的另一间实验室,留作备用。该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自己手里这个新成果滑落。但是,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发紧张,手也禁不住地哆嗦起来。当他走到楼梯顶端时,一个踉跄,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他窘得满脸通红,半晌说不出话来。  爱迪生得知情况后虽心存不悦,
期刊
即将九十五岁高龄的阿道夫·卡明斯基是一位证件伪造者,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造假证者”。“二战”期间,染匠学徒出身的阿道夫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成功帮助一万四千多名犹太人隐匿身份,逃离纳粹的魔爪。将这个秘密保守三十余载直至七十八岁时,他才将自己的传奇经历口述给女儿萨拉,并由后者整理、集结成《隐身大师》这本书。近日,《隐身大师》中文版引进出版。拯救了一万四千多名犹太人   阿道夫1925年10月1日
期刊
咸丰皇帝临终托孤的八大臣中刚毅排在首位,可惜不久就被慈禧送上断头台了,后人总结这场悲剧时,认为刚毅之所以失败与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不无关系。这位朝廷重臣不光刚愎自用,而且学识浅薄,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念白字,出尽洋相,招人耻笑。旧时犯人病死狱中称“庾死”,沿袭已久。刚毅出任刑部尚书时,自以为是的将呈报公文的“庾死”改成“瘦死”,还当众训斥主管官员不通文墨白字连篇,成为刑部典藏笑柄。入职军机处后,他曾在朝
期刊
十五岁那年,我丢失过一顶帽子。  那时候经济匮乏,人们都过着穷日子。巷子空空,人们都在劳作,包括上了年岁的人也从不虚度,总能找到一点儿赚钱的门道贴补家用。祖父是个脑子活络的人,有一天扛回来一个大麻袋,打开来,是一次性筷子,包装好了大概可以赚到五元钱。那时候,父亲一个月工资是九十八元,按照这个比例,算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我们要帮祖父,他不让,“别耽误你们学习,这点儿活我自己能行,到时候给你们买糖吃
期刊
似乎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火入魔。无论干什么事,开始时都挺冷静和有智慧,却渐渐就疯狂起来。比如一些人相约在一起旅游,逛逛风景,快乐开心,结果成了旅友,又称“驴友”,真就像驴一样到处撒蹄子欢跑,于是迷失方向,于是掉进激流,于是坠下悬崖。但被抢救之后,还继续“驴”下去,绝不悬崖勒“驴”。  我的一个朋友,晚年爱好摄影,说是能延长寿命。他将大半生的积蓄买了相机等拍摄设备,爬山越岭,走南闯北,吃尽了苦
期刊
日前从网上看到一个消息,将疑大于将信:一个省,两年时间,十四所大学查出二百四十二名冒名顶替的学生,真是匪夷所思。但更多的消息印证了这不是谣传,有山东省教育厅的回应为证。  之前,每当看到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报道,总是惊愕,且始终认为只是个案——原来自己天真了。联想到近日山东省查处的冒名顶替案,那位顶替者的同事认为,顶替者拒绝道歉、赔偿,做得太绝,造成“两败俱伤”,颇有惋惜之意。我才意识到一些人对此
期刊
语言自从步入了网络化之后,也就变得水性杨花,见异思迁了。亘古不变,稳如磐石的秉性说没就没了。我读报纸时也经常见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词儿,不得不去请教我们共同的老师——搜索引擎先生。   就说这“网红”吧,我原以为是网络红人,不管是丑闻还是美誉,凡是靠网络传播一夜之间成为“火烧云”的就是“网红”了呢。比如当初的“和菜头”、罗永浩这样的;后来的“芙蓉姐姐”,接着登场的“奶茶妹妹”这样的。   可是有
期刊
这几天,十岁女孩缪可馨坠楼身亡的新闻刺痛了很多人的心——那个年幼的生命再也不会绽放了。   据媒体报道,6月4日,江苏省常州市小学生缪可馨,从教室跑出后翻越栏杆坠楼身亡。八天后,当地联合调查组称,未发现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但其家属爆料称,当时刚上完作文课,她的作文被老师评价要“传递正能量”。   我不想纠结课堂中发生的情况与其跳楼是否有因果关系,也不想探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让人心痛的
期刊
最近,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赛事组委会调查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当事人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某研究员也承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