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状况。 方法 随机选择青浦区徐泾镇4个居委会29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空腹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95例高血压患者中,TC升高占9.8%,TG升高占7.8%,LDL-C升高占7.8%,HDL-C下降占9.5%;血脂边缘异常的患者占很大比例,其中TC边缘升高25.8%,TG边缘升高11.9%,LDL-C边缘升高占22.0%。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升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脂代谢边缘升高的患者比例更高,因此,我们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强调降压的同时必须重视血脂管理。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病;血脂代谢;异常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226-03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增加,已成为国人的沉重负担[1]。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些国家,例如: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尤其是芬兰,心血管疾病患病正逐年下降。他们的防治经验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并重点抓高血压和胆固醇的防治[2]。因此了解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状况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其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社区防治心血管疾病,大多只重视高血压,对于血脂异常的关注远远不够,只有出现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才会重视调脂治疗。本研究通过对29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脂代谢状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状况,为预防心血管疾病,重视高血压患者血脂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青浦区徐泾镇蟠龙、罗家、高泾、宅东4个居委295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女性195例、男性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在18~80岁。排除标准为:(1)年龄>80岁或年龄<18岁;(2)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3)3级高血压患者并存临床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4)继发性高血压[3-4]。
1.2 研究方法
对29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调查同时予空腹血脂检查,血脂项目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5]。
1.2.2 血脂水平分层诊断标准 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摘自《中华心血管病》,2007年第35期)。其中:TC=5.18~6.19mmol/L为边缘升高,TC≥6.22mmol/L为升高;TG=1.70~2.25mmol/L
为边缘升高,TG≥2.26(mmol/l)为升高;LDL-C=3.37~4.12mmol/L为边缘升高,LDL-C≥4.14mmol/L为升高;HDL-C≥1.55mmol/L为升高;HDL-C≤1.04mmol/L为降低[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295例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
从表1可见,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较明显,其中TC边缘升高占25.76%,升高占9.83%;TG边缘升高占11.86%,升高占7.80%;LDL-C边缘升高占22.03%,升高占7.80%;HDL-C升高占21.69%,降低者占9.49%。
2.2 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
本研究对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进行了比较,女性高血压患者中TC、LDL-C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而TG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较高,由表1可见,TC异常患者占35.59%,TG异常患者占19.66%,LDL-C异常患者占29.83%,HDL-C异常患者占31.18%。有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内皮细胞损伤,高脂血症可损伤内皮细胞膜结构,使细胞膜通透性、膜酶和受体功能、代谢改变,脂质浸润,导致动脉硬化病变。TC、TG升高可致凝血、纤溶及其抑制系统功能紊乱。高血压与血胆固醇增高一样,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因果关系,无论在中年人还是老年,轻中度或重度高血压都相应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几率[7]。预防心血管疾病在强调降压的同时必须重视血脂异常的管理。应针对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点,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8]。
在治疗和控制高血压人群的同时不可忽略其中的高血脂人群[9]。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也存在明显差异,女性高血压患者TC、LDL-C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HDL-C升高比例女性患者也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C降低的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低于男性患者,但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在高血压患者中TG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血脂干预过程中对不同性别的患者干预的重点有所不同,对女性患者重点干预TC和LDL-C,而男性患者重点干预TG和HDL-C降低。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贯穿所有心血管事件可变性的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降压和降脂治疗,无疑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心血管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除积极降压治疗外,还需积极干预血脂。由于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10]。对每一位高血压合并血脂边缘升高的患者均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胆固醇、可容性纤维),限制总热量,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育活动,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11]。对于高血压合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积极调脂治疗。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其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需要定期地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争取血压、血脂同时达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结构营养型转化,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逐年提高,并已成为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12]。我国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血症,血脂异常对国人的危险也上升到原来的3~5倍。而该研究也说明高血压患者同时患高脂血症的比例很高。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是社区健康的守门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好社区居民的血压和血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倡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等,以减少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发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何秉贤.高血压的防治务必重视调脂治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9):801-802.
[2] 毛光波,高霞,刘绪真.非洛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6):101-102.
[3] 李剑虹,王丽敏.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14-418.
[4] 张德坤,赵小兰,吉昱.624名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78-4879.
[5] 祝善珠,江孙芳.社区全科医师临床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1-332.
[6] 步秀霞.血脂异常人类健康无声的杀手[M].健康大视野,2007,8:24.
[7] 俸献珠,黄慧,杨泽,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干预[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7(8):85-87.
[8] 莫发敏,杨溶海,涂军荣.强化干预代谢综合征改变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1):49-50.
[9] 甘亚丽,陈光亮.中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17(1):14-16.
[10] 刘喜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思路和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4(12):130-132.
[11] 叶士文.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分析[J].吉林医学,2012,54(3):93.
[12] 冯绍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与相关因素探讨[J].海南医学,2012,39(12):27-28.
(收稿日期:2014-02-26)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病;血脂代谢;异常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226-03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增加,已成为国人的沉重负担[1]。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些国家,例如: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尤其是芬兰,心血管疾病患病正逐年下降。他们的防治经验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并重点抓高血压和胆固醇的防治[2]。因此了解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状况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其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社区防治心血管疾病,大多只重视高血压,对于血脂异常的关注远远不够,只有出现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才会重视调脂治疗。本研究通过对29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脂代谢状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状况,为预防心血管疾病,重视高血压患者血脂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青浦区徐泾镇蟠龙、罗家、高泾、宅东4个居委295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女性195例、男性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在18~80岁。排除标准为:(1)年龄>80岁或年龄<18岁;(2)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3)3级高血压患者并存临床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4)继发性高血压[3-4]。
1.2 研究方法
对29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调查同时予空腹血脂检查,血脂项目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5]。
1.2.2 血脂水平分层诊断标准 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摘自《中华心血管病》,2007年第35期)。其中:TC=5.18~6.19mmol/L为边缘升高,TC≥6.22mmol/L为升高;TG=1.70~2.25mmol/L
为边缘升高,TG≥2.26(mmol/l)为升高;LDL-C=3.37~4.12mmol/L为边缘升高,LDL-C≥4.14mmol/L为升高;HDL-C≥1.55mmol/L为升高;HDL-C≤1.04mmol/L为降低[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295例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
从表1可见,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较明显,其中TC边缘升高占25.76%,升高占9.83%;TG边缘升高占11.86%,升高占7.80%;LDL-C边缘升高占22.03%,升高占7.80%;HDL-C升高占21.69%,降低者占9.49%。
2.2 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
本研究对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进行了比较,女性高血压患者中TC、LDL-C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而TG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较高,由表1可见,TC异常患者占35.59%,TG异常患者占19.66%,LDL-C异常患者占29.83%,HDL-C异常患者占31.18%。有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内皮细胞损伤,高脂血症可损伤内皮细胞膜结构,使细胞膜通透性、膜酶和受体功能、代谢改变,脂质浸润,导致动脉硬化病变。TC、TG升高可致凝血、纤溶及其抑制系统功能紊乱。高血压与血胆固醇增高一样,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因果关系,无论在中年人还是老年,轻中度或重度高血压都相应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几率[7]。预防心血管疾病在强调降压的同时必须重视血脂异常的管理。应针对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点,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8]。
在治疗和控制高血压人群的同时不可忽略其中的高血脂人群[9]。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也存在明显差异,女性高血压患者TC、LDL-C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HDL-C升高比例女性患者也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C降低的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低于男性患者,但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在高血压患者中TG边缘升高与升高所占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血脂干预过程中对不同性别的患者干预的重点有所不同,对女性患者重点干预TC和LDL-C,而男性患者重点干预TG和HDL-C降低。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贯穿所有心血管事件可变性的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降压和降脂治疗,无疑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心血管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除积极降压治疗外,还需积极干预血脂。由于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10]。对每一位高血压合并血脂边缘升高的患者均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胆固醇、可容性纤维),限制总热量,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育活动,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11]。对于高血压合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积极调脂治疗。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其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需要定期地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争取血压、血脂同时达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结构营养型转化,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逐年提高,并已成为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12]。我国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血症,血脂异常对国人的危险也上升到原来的3~5倍。而该研究也说明高血压患者同时患高脂血症的比例很高。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是社区健康的守门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好社区居民的血压和血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倡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等,以减少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发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何秉贤.高血压的防治务必重视调脂治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9):801-802.
[2] 毛光波,高霞,刘绪真.非洛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6):101-102.
[3] 李剑虹,王丽敏.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14-418.
[4] 张德坤,赵小兰,吉昱.624名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78-4879.
[5] 祝善珠,江孙芳.社区全科医师临床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1-332.
[6] 步秀霞.血脂异常人类健康无声的杀手[M].健康大视野,2007,8:24.
[7] 俸献珠,黄慧,杨泽,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干预[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7(8):85-87.
[8] 莫发敏,杨溶海,涂军荣.强化干预代谢综合征改变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1):49-50.
[9] 甘亚丽,陈光亮.中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17(1):14-16.
[10] 刘喜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思路和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4(12):130-132.
[11] 叶士文.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分析[J].吉林医学,2012,54(3):93.
[12] 冯绍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与相关因素探讨[J].海南医学,2012,39(12):27-28.
(收稿日期: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