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与BTV科教《健康北京》联动 六次脑梗之谜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hu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5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正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儿孙满堂的黄金时期。但是对于曹锦刚来说,55岁却是他此生的断崖。本期《健康北京》节目邀请到了曹锦刚及其主治医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李小刚医生,为大家揭秘曹先生六次脑梗之谜。
  六次脑梗让曹锦刚想到了轻生
  说到最近一次脑梗发作,曹锦刚的家人回忆道,前一天晚上吃完饭,他就感觉自己起不来床了,被搀扶起来后他又猛地瘫坐在地上,此时他的下肢突然失去知觉,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犯了脑梗。这已经是两年之内,他第二次发生脑梗了。从2010年到2012年,脑梗就像一个阴魂不散的恶魔纠缠着曹锦刚。据他家人介绍,他平时身体很好,体检从来没有任何问题。血压正常、血脂正常,一向很健康的曹锦刚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脑梗呢?
  随后,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各大医院就诊,但是始终没有找到病因。曹锦刚五次脑梗原因不明,脑梗就像守在家门口的一条恶犬,随时都可能扑上来咬他一口。而且,本來身体健壮的曹锦刚如今也只能借助拐杖行走,巨大的心理阴影和落差让一个七尺男儿的心中浮起了轻生的念头。
  曹锦刚也来到了节目现场。据他回忆,2010年2月20日是自己第一次住院的时间,经过治疗自己很快就出院了,恢复得也很好。但没想到在2011年8月8日晚上,刚刚从成都出差回家的他突然感觉自己左腿行走不便,前往北医三院就诊并因脑梗再次住院。之后他也咨询了很多这方面的医学专家,得到的答案是脑梗就是这样的。第三次在治疗中发生,第四次是出院一个多月后。他说,自己的发病一次比一次厉害,到最后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恨不得自杀。
  然而,五次脑梗之后,曹锦刚的厄运并没有结束。在2012年春节前夕,他因为第五次脑梗住院,经过溶栓治疗,他赶在春节之前出院了。但是万万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天,第六次脑梗不期而至。这也是他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脑梗,他直接瘫倒在地,左侧肢体失去了知觉。
  心脏里的一个小孔竟是元凶
  脑梗厄运一次又一次无情地降临在这个男人身上。更为蹊跷的是,这次脑梗居然在核磁检查结果上找不到堵塞的部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导致他多次脑梗的血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查清病因,曹锦刚找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李小刚医生。
  李小刚医生回忆道,经过对曹锦刚的各种检查,发现他堵塞的位置是脑干的小血管,而且他的病灶是多发的。在临床上像他这样多发堵塞的病人比较常见,但是会六次复发的还比较少。因为每次复发都会加重,经过两三次复发后,最后病人不得不卧床,甚至失去生命。
  曹锦刚六次脑梗后,找到了李小刚医生。他像倒苦水一样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一件件都讲给了李主任听。面对一个两年内连发六次脑梗的患者,李主任非常想把他从阴霾中救出来。经过进一步检查,他终于看出了端倪。
  经过全面的检查,他发现曹先生的大血管状态不错,心脏功能也没有异常。但是在做经食道超声检查时发现,他有个卯圆孔未闭。
  卵圆孔就在心脏的左房和右房之间。正常人的卵子圆孔是封闭的,有大约20%的人没有闭合,左心房和右心房就可以相通。一般情况下,左房压力比右房要高,但是在某种特定状态时,右房的血也会被挤压到左心房,血栓就有可能穿过去随着动脉掉到脑部的血管,形成堵塞。
  虽然发现了曹锦刚的卯圆孔未闭,但李小刚医生并不能确定这百分百就是他多次复发脑梗的原因。卵子圆孔未闭的手术有适应症,像曹先生的卵子圆孔比较小,只有1厘米,不需要用手术去封堵。医生决定,用正规的二级预防给他抗栓降压,改善生活方式。
  之后的几年,曹先生身体各项指标都控制得很好,还坚持运动和服药。另外,如果曹先生能够把烟戒掉,效果可以更好。
  曹先生过去一天抽四包烟,发生脑梗后,他把吸烟的量减少了很多。
  三个自测办法查脑梗
  一旦发生脑梗,致残的可能性非常高,只有及时溶栓开通血管,才能保住肢体功能。所以,在脑梗发生时,做出正确判断尤为重要。那么,哪些症状表现代表已经发生了脑梗呢?
  李医生说,如果您此时感觉到不舒服,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脑梗发作时,就对着镜子龇牙笑一下,看看面部两侧的鼻唇沟到底是不是对称。如果歪了的话就可能是脑梗。还有一个方法是把两只手平举起来,如果一侧手往下耷拉下来,就说明肢体一侧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就是脑梗。第三个方法是让病人自己走路,如果感觉不稳、哪条腿没劲、摇摇晃晃,这就可能有脑梗的可能。只要感觉自己不对头,就要立刻去医院。
  他强调,如果病人发现自己确实是中风了,也就是脑梗犯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急救电话。病人绝对不能擅自吃药。比如有人会吃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这是绝不可取的。
  脑梗病人日常护理尤为重要
  脑梗致残率高,日常生活护理尤为关键。脑梗病人行动不便,到底如何护理既安全又简单呢?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长周宝华在现场模拟脑梗偏瘫病人的坐位移动。帮助病人挪动位置是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动作。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让病人二次摔倒,导致二次伤害。周护士长告诉大家,首先让病人双腿并拢与肩同宽,你站在病人对面,让他的双手搭到自己的脖子上,双手抓紧,用你的膝盖顶住病人膝盖,把病人扶起来再挪动就可以了。从床上挪下来的方法和这个方法类似。
  脑梗病人严重时会卧床很长时间,这时最容易发生的是坠积性肺炎,也就是痰排不出来。帮助他们排痰的方法是,把你的手像握小鸡蛋一样握成一个弧度,按照由下到上、由外向内的方向,稍微用力一点,用腕部叩击敲打病人后背。每次叩击的时候要叠到上次叩击位置的三分之一处,叠加着往上走,每次叩击三到五分钟。叩击完成后让病人憋住气,然后用腹肌的力量深深、用力地咳嗽,这样就可以把痰咳出来了。一定不要进行无效咳嗽。
其他文献
去年3月1日,“北京昌平”APP正式上线。如今,“北京昌平”APP“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在昌平区变为现实。“北京昌平”APP已成为“昌平万事通”,昌平地区的群众,一端在手,即可知昌平事、办政务事,享一站式本地精准服务。  指尖问政让政府和群众“零距离”  “街边路灯不亮了谁来管?”“僵尸车占道怎么办?”“社区出现违法群租房现象该找谁?”“小区周边买菜不方便如何解决?”……如今,在“北京昌平
期刊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之《北平的零食小贩》中提道:各式各样的零食小贩便应运而生,自晨至夜逡巡于大街小巷之中。  一个城市的小吃蕴含着一个城市气质,流传近千年的北京小吃,融入了汉、回、满各族特色以及宫廷风味特色。面茶、豆汁、咸菜丝、艾窝窝等曾经老北京护国寺庙会上的小吃摊儿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走进了今天的餐厅,成为体验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好去处。  匠心成就美味美味不怕店小  护国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
期刊
“叔叔您好,为了您的安全,请站在黄线外等车。”日前,八通线土桥站小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变身”为文明引导员,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引导乘客们按照站内指示标文明有序乘车,做首都文明乘客。  当天早9点,来自张家湾镇的30余名小志愿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八通线土桥站。首先,地铁站的工作人員为孩子们讲解了有关乘坐地铁的注意事项:先下后上,文明乘车;不带危险品上车……讲解完毕后,小志愿们者兵分五路,在
期刊
群租房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顽疾”,由于大量人口密集居住在狭小空间内,人均居住面积不过几平方米,极易引发公共安全事件和各类纠纷、矛盾。上周起,通州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违法群租房专项整治。区住建委、公安、消防、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打击群租行为。市民如果发现身边有违法群租行为,可拨打各街道乡镇电话举报。  按照部署,3月1日至3月31日将正式进入集中整治阶段,整治重点区域划定为永顺镇新建村回迁安置楼周边小区
期刊
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由姚晨、倪大红主演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自开播以来争议不断。尽管在豆瓣上的评分不低,但剧中一系列直戳观众内心的原生家庭话题却引来了人们热议。很多观众在网上高呼,看完该剧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都挺好》原著小说中,讲述了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的职场金领苏明玉在家庭创伤中倔强成长的故事。而电视剧中,尽管苏家三兄妹都算活出了一番体面,但家庭纷争的源头没有改变。强势的母亲精明强干却重男轻女
期刊
BTV文艺的亲子教育类节目《全能爸妈》播出后,受到了很多观众的热捧,尤其是家有儿女的观众更是感同身受,从节目中能吸取到很多的育几经验和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方法。还能看到明星、名嘴这样的特殊家庭与孩子的相处之道。这档节目由谭江海和顾阳主持,已经录制邀请的明星嘉宾有英达携一双儿女和堂兄弟英壮;相声演员李菁、李然、应宁、方清平、付强等。心理咨询专家王建一;教育专家张巨河、张开冰、关鸿羽等。他们将围绕亲子
期刊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BTV科教频道的《记忆》推出系列特别节目《共和国印记》,其中的《听老北京守艺人讲故事》通过对两位老北京手艺人的采访,展现了几代人在百余年间为传承手艺付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守自己的手艺。他们当中有的人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家族技艺,有人是白手起家,几十年如一日,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用传承了几代的匠心守护着大家共同
期刊
“您好,昨天我在外卖平台点了您家的外卖,送到我们苹果园派出所。您是不是多送了一杯西瓜汁,我把钱给您。”“没有啊,警官您甭客气。”  “您好,昨下午四点您到派出所给我送的外卖,您是不是帮我多付了一杯西瓜汁的钱,我转给您。”“警官,不是我。”  这两段手机通话是石景山分局苹果园派出所民警吴俊辰和他昕在辖区的一个奶茶店老板以及一个外卖小哥的对话。  2019年2月20日下午两点,正在值班的吴俊辰接到11
期刊
罕见病被称为“医学的孤儿”,我国约有2000万患者在与罕见病作斗争。  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罕见病的一种,健康管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非常大。  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桥接健康与社会照护”。在我国,约有2000万患者在与罕见病作斗争。今年年初,针对罕见病患者的好消息接连发布:2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从3月1日起,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参照抗癌药对进口环
期刊
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活跃着一支“娘子军”,她们战斗在第一线,每天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苦工作,给观众听众带来最真实的报道。  有人说,她们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女神,神通广大,很多难以化解的难题在她们那里都能一一解决。有人说,她们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半边天,她们的战斗能力,能让男性佩服不已。也有人说,她们身上,体现出铁血柔情,既能冲锋陷阵,也能以柔克刚。  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本报独家专访了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