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行动VS甘心行动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一个教育培训班,培训内容是关于“课程改革”。
  讲座专家打开了PPT,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大家七嘴八舌:握手。两个人在握手。专家说:“很好。下面我请老师们模仿一下这个动作——跟你身边的人握握手。注意,要尽量多握到一些,前后左右的人都不要放过。开始吧!”我们的座位是随机安排的,每个人的前后左右几乎都是陌生面孔。我先与左右的人握了手,又与前后的人握了手。几分钟的嘈杂之后,会场复归安静。专家说:“你们在握手,我在观察。我发现,有的老师可真矜持呀,一次手都舍不得跟别人握;有的老师只跟左右的人握了手,没有跟前后的人握手;有的老师只跟前后左右的四个人握了手,再远一点就没握手;一千多人的会场,只有两个老师站了起来,够着跟邻座的邻座握了手。——老师们啊,建国以来,我们的‘课程改革’都搞了八轮了,但是,你们的学校真的动了吗?你不要责怪学生不动,学生不动,是因为你这个老师不动。握手需要主动精神,‘课程改革’更需要主动精神——主动,才是真动啊。”
  接下来,专家又让每个人从会议的材料袋里找出一张纸,让大家对折,折到折不动为止。折完之后,他让大家再将那张纸打开,摊平。然后他说:“我不管你刚才对折了六次还是七次,现在,请你再将这张纸对折三次。开始吧!”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专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乖乖将那张纸对折了三次。专家问:“有多少人是按照第一次折纸的痕迹折的?举下手吧。”大家哄笑起来,谁都不肯举手。专家说:“我知道你们笑什么,你们笑自己被猜中了!——你看看,你连折纸的痕迹都懒得改动,‘课程改革’可要比折纸改动难多了!老师们啊,‘路径依赖’在我们脑子里是这样的根深蒂固,不花点大气力,我们怎么可能走出那个僵化、固化的自己?又怎么可能在‘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呢?”
  “惰”与“怠”究竟是怎么成为了某些同胞的“精神DNA”?思考这个问题,令人无比沮丧。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个句子我们几乎人人都会说;但是,我们不会说“黎明即起,改变自己”,也不会说“黎明即起,改变世界”。国际就业咨询公司“巨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最勤奋;而美国盖洛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最不敬业。有人说,这两个调查结果是互相矛盾的。笔者不这么认为。在笔者看来,勤奋,有被动工作的成分;而敬业,则必须主动作为。勤奋,可能是“苦心的行动”;而敬业,则一定是“甘心的行动”。
  阅读《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一书,我认识了高中科学教师杰弗里·沙博诺,在我看来,他就是个“甘心行动”的典范。他每一天在课堂上的开场白都是同样一句话:“欢迎在新的一天回到乐园!”试想,一个竭力要将课堂变成乐园的人,怎会不积极让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律动起来?怎会不将深度取悦每一个聆听者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事不如没事”,这样的“人生信条”被许多同胞奉为圭臬。所以就懒得去握邻座的手,所以就懒得改变折纸旧痕,所以就你痴迷于“八轮课改”、我热衷于“路径依赖”……
  ——先于太阳起床的我们,不是为了响应打卡机的召唤而来到校园的。我们是为了给自我的生命增值而来,我们是为了给千百个生命增值而来。“惰”与“怠”永远是我们的大敌,唯有“甘心的行动”,才是对那个“黎明即起”者的最好酬酢。
  苦心的行动和甘心的行动,若是PK的话,显而易见是后者胜,因为前者是迫于压力而被驱使,属于被迫,而后者是心甘情愿乐于去做,属于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远远大于客观压力的,效果自然不同,这不仅体现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上,更体现在学生的功课学习上,让学生乐于去学,比被社会功利要求去学,更有意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热烈地探知、如饥似渴地追求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正是这些“甘心的行动”,才能克服人性中的“惰”与“怠”,从而带来生命最有效的自我增值。
  【文题延伸】兴趣是一种甜蜜的指引;克服惰性;乐在其中……(平子)
其他文献
我曾在南方的群山中迷失了自我,也曾在北端的滩涂边昏昏欲睡,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请让我重回那些美好的日子,尽我一生,听完那场飘香的戏。  有幸到过南方的山村,亲眼见到一场只有妇女的劳作,她们皮肤大多很黑,指甲缝里都是泥,头发蓬乱。村妇们佝偻着背,匍匐在田地里,脸无限地贴近泥土,时不时亲吻到脚边的土地。那姿态,似乎要把自己也埋进土里,长出一颗肥硕的果实来。  南方的土地不似北方土地那般肥美,但当你也无
摘要:本文在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视野下,回顾了“当代文学”这一概念如何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史”中逐渐恢复思想活力,重新打开问题意识的历程,特别强调了洪子诚的“当代文学一体化”和蔡翔的“社会主义危机及其克服”等论述的“典范”意义,指出近年来兴起的“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重返‘人民文艺’”的新趋向,依然处于这一学术史脉络的延长线上。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
摘要:收入《茅盾全集》中的《茅盾日记》共有两册,是依据他的手稿校订而成,后期修改加工的可能性较小。其对“十七年”时期的记述虽然是零星的、片段的,却真实地反映了茅盾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在理性、节制的文字背后,也隐含了关于“十七年”文学生态的丰富信息。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生态;隐性叙述;茅盾日记  在茅盾亲撰的回忆录和后来由韦韬著述的《茅盾回忆录》《父亲茅盾的晚年生活》里,对茅盾本人19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语出《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说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罪恶。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中华民族自古提倡的美德。本期,我们选取了几则古人故事,一起去领略和传承先贤们节俭之美德。  汉文帝罢修露台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当中,多数人都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汉文帝却是一个例外。  汉文帝的生活非常俭朴。他登基以后,身上穿的一件长袍补了又补,一直穿了二十多年,也没换过一件新袍。
羊续,东汉太山平阳人。汉灵帝中平三年,羊续临危受命,出任南阳太守。上任后,羊续立即颁布宣政令,治弊兴利,黎民百姓为之欢欣鼓舞。  南阳地方多权豪之家,崇尚奢华。羊续对此深感蹙额疾首。他带头素衣薄食,出行时,瘦马一匹、旧车一辆,决心以自己的清俭来影响、转变世风。  作为一地长官的羊续带头节俭躬行,对那些一向挥霍惯了的府丞属吏,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约束。有一天,一位老府丞笑嘻嘻地给他送来了一条很大的活鱼。
高考物理計算题的答题规范
期刊
摘要:晚年丁玲重写《杜晚香》的初衷是与新时期读者交流,写作和发表的一波三折折射出她在新时期的特殊处境和文学坚守。从莎菲到杜晚香,是丁玲“一体性”“生命结构”中的文学表达,内蕴了20世纪中国女性主体成长史和社会主义革命史的个体实践。《杜晚香》是一种“信仰写作”,是晚年丁玲重返新时期的路径和起点,是接续“左翼文学”“延安文学”的一次尝试。新启蒙主义的历史叙述征用了年轻一代的集体记忆,用“断裂性”取代了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
元夕  万家灯火,元宵花树,千百支焰火舞起夜空璀璨的光影,如雨的星光纷纷扬扬地洒落。第一枝春风就这样摇曳,吹醒湖水静惬的梦,梳洗淡烟中那枝斜飞的柳条。依稀记起幼时的往事,山村雪夜,争放烟火的稚趣,点点滴滴,仿佛还在昨天。醒来,已是城市高楼,背影远去。诗人的酒杯滴成过往的灵感,再次与寻雅的心灵,做一次悠长而情深的对话。  宝马香车,是谁也在独自踏寻元夕的风景,绮丽的灯花火影中,千百次失落的寻觅,仅是
着落  何天朵  凡·高的《向日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金色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浓郁的心,带来一抹光亮。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祖母怀里听故事,看着美丽的萤火虫,数着天上的繁星,做着美好的梦,心才有了着落。  (维唯摘)  山在心中  阿来  在小饭馆里喝酥油茶的时候,我从窗口看见了山的顶峰,在一道站满了金黄色桦树的山脊背后,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