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情景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重要源泉。
  一、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話,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意思又有趣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去积极地探索,去积极地实践,去积极地创新。
  例如:在讲教材找规律时,就以讲故事为开头,引出所学的内容。课的开始,老师就以《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找到一定的规律就能回家。”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以故事情景引入新课,既自然又轻松,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有趣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变静为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践中,我发现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往往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动态材料往往比静态材料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挖掘静态教材中所包含的动态因素,变静为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一年级的“几和第几”的问题,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我前面有4个小朋友,后面有5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配有图画)这道题放下去做,只几位同学做对,大多数小朋友都用4 5=9来解答。鉴于这种情况,我没有根据插图进行讲解,而是变静为动,请了一位小朋友先上来,然后让他根据题目,找4个小朋友排在前面,再找5个小朋友排在后面,再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被叫到的小朋友一个个地在数自己的前面有几个,后面有几个?下面的小朋友更是认真在数这一组共有几个人。由于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个问题的过程,很快就明白了4 5=9只是前后的小朋友相加,并没有把“我”算进去,这组总人数应该是4 5 1=10。然后又问小朋友:“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小朋友马上根据自己的站位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且都能自己马上解决。
  三、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设立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领域时,提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让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而这颗“好奇心”正是每一个学生身上重要的素质,它将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的殿堂。由此,我根据教材设计相关生活的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
  例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对像周围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进行调查,比如:学生喜欢喝什么样的牛奶?梅尼自选商场的商品销售量;班上同学最喜欢的兴趣小组;请你根据调查情况,制作统计表,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作出解释,说说你的理由。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让学生到商店里和家里观察各种物品的重量,说说这些物品用哪种称重工具。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亲身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从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调查的兴致很高。学生的观察力、比较的能力和独立创新思维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关注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关注学生,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他们的认知特点,创设有梯度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能“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
  1、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近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教师创设的情境一方面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另一方面,情境中隐含的问题应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关系,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值得去探究的。这样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与探究,又让其感觉到现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言”状态,激起他们强烈的自主探究愿望。
  2、要考虑到情境对问题的指向性和暗示性。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有利于诱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避免节处生枝,出现与教学内容不一致的、基本毫无相关的问题,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希望学生提什么数学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创设情境。
  3、情境问题简单明了,不能拖泥带水。教学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它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考虑的太周全,内容完整,生动有趣,但耗时太长,迟迟不能切入主题,结果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其实,只要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言两语的情境也未必不好。
  总之,千方百计创设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低年级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有趣的数学王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本文探讨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地方治理有效性。文章以治理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当前我国地方治理中存在的若干挑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新课程实施后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增加的“位置和方向,平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平移和旋转》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物体运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在已知领域中有所创新,在未知领域中有所发现或突破,本文通过直观形象、类比、归纳、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提出猜想来调动
期刊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通常不包括公共债务收入和社会保障缴款。其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公共资产收入及其他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期刊
税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税收的数量、种类及税种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程度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经济结构的角度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大量的农村人口往城市聚居,社区数量不断增大,社会组织方式同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领域内的这种变化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单位”到“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性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生了流转。近年来,在吉林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