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创造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创造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促进大学创造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 创造教育 对策
  [作者简介]黄翠瑶(1976- ),女,广西灵山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南宁530003)李毅昂(1972- ),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医科大学团委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54-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创造教育的发展
  
  我国创造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春秋时期的墨翟在《耕柱》篇中说:“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提出了“述而且作”的创造教育主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了《创造宣言》,并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国外创造教育可追溯到1941年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开设的创造工程课以及他撰写的《思考的方法》。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创造教育正式进入了高等学府的殿堂。“二战”后,创造教育普遍受到重视,美、日、英、法等国分别成立了创造学会、创造教育研究机构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展了创造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创办了中国创造学研究会,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创造学课程等。
  到目前为止,专家学者对创造教育的内涵认识尚不一致。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在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创造思维与创造能力,以便为将来创造发明打基础而进行的教育;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将创造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教育途径,传授给受教育者,以培养其具有创造性才干的活动;还有一种更广泛的定义认为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增长创造才干,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造教育。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肯定了创造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所具有的积极性意义。
  
  二、我国高校创造教育的问题反思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教育传统与文化传统的国家,一般来说,传统越深厚,其创新阻力就越大。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与一些阻碍创造的传统文化严重制约了高校创造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灌输,轻能力与思维的训练;重注入式教学、接受式学习,轻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儒家“中庸、求和”的传统伦理道德、道家“虚静无为、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思想以及我国在长期封闭的小农生活方式中形成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等保守意识都是创造教育发展的思想禁锢。虽然我国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但传统教育观念与文化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导致创造教育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创造教育体制不健全。第一,高校普遍重视创造教育,但创造教育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有待发展。近年来,国家重视自主创新,提倡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理念得到高度重视。各高校普遍重视创造教育,许多学校开展创造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和创新意识。但除少数高校外,高校创造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绝大多数学校的创造学课程属于选修课范围,因而难以收到普及创造教育的效果。第二,创造学课程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创新型教师;缺少针对性强的创造学好教材;重视创造技法训练、忽视创新意识境界培植与创造思维的开发与训练;以西方创造学理论为主,与我国传统文化脱节等。高校的创造学课的教学还缺少针对性,与专业结合得不紧。创造学课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许多学校仅停留于一般的理论讲授,缺少学生的参与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学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创造学教育收效甚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三,经费投入不够,缺少学生活动基地和创造发明教师指导队伍。创造实践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也需要在创造发明方面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目前,高校有经验的创造学教师非常缺乏,用于支持创新的资金一般集中在少数国家重点院校,普通院校对大学生创新方面的基金投入较少。
  2.创造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创造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积极实践。但从研究的领域看,多偏重于对创造力、创造力构成、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一些基础理论性问题的研究,而较少探讨创造教育的操作性问题。即使涉及了创造教育的实施问题,也大多停留在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增加教育投入等宏观层面的研究,而对其微观的、可操作性的研究缺乏严格论证和实践。高校创造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引,即使暂时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和经验,也会由于创造教育理论的落后与不完善而给创造教育的深入发展与实践带来重重困难。
  3.功利主义氛围下创造教育的失衡。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大学创造教育越来越忽视大学生创造性的内在精神、人性蕴涵以及精神力量。在当前创造教育的研究中,外在的、可测的、物质性的因素备受关注,而人格、精神因素常常被忽略或成为附庸。即使提及,人格与精神的价值也仅仅表现在其外在的功用。高校创造教育在人们过度追逐物质成就的过程中慢慢被片面化、物化,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与创新精神、人格相背离,使创造性失去了内在精神而仅仅具有表面的、物性化的特征和功能。任何创造都包含三个要素: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完整的创造教育应该是融合三者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因此,现代意义的创造教育应由成物、成思、成己三个层面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创造技法、创造思维和创造境界。一味强调创造结果,偏重创造技法的创造教育不利于创造教育的发展。正确把握创造性的基本蕴涵、提升创造境界、深入反思大学创造教育的偏差对于促进高校创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我国高校推进创造教育的对策分析
  
  1.深入开展创造教育。国内外的大量成功经验表明,在高等学校开设创造学课程是高校创造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创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多开设开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程,如创造思维训练、创造思维技法、创造原理等创造教育的理论课程以及创造技能等实践课程。设立大学生创新基地、创造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造教育场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创造学后,最初是在企业界推广,很快在大学进行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矿大”)的创造教育是高校创造教育的一个典范,其经验值得推广与借鉴。
  1984年,矿大首先在地质专业的“地史学”课程中进行了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显著。1987年有两篇学生撰写的学术小论文被“全国青年地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选中。1988年,该校在全校举办了创造学系列讲座,随后又把创造学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在本科生中开设了创造学选修课,并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创造教育教材《创造学基础》,面向全校开设了创造学选修课,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在上创造学课前、后,大学生自评有一定创造能力的比例从25%上升到90%以上。1996年9月,该校又正式将创造学列入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创造教育普及到每个在校大学生。同时设立了创造教育专项资金,组建了创造教育研究中心和以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全校创造教育领导小组,对各院系参与创造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矿大坚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造教育以来,该校大学生共有76项成果申报国家专利,在全国、江苏省大学生科技成果竞赛中有46项成果获奖,居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2.建立创造基金,鼓励大学生创造实践。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当前,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美国大学在这方面成效突出,不少大学的课内外学时比例在1∶4以上,大约1/3到1/2的研究生课程是基于课题开设的,要求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团队形式完成。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曾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
  创造离不开实践,开展大学生创造实践是解决创造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科技大学开展的“大学生研究计划”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该计划从2000年开始施行,学校将学生进实验室或课题组从事科研活动纳入本科生的正常教学之中,该计划包括暑期计划和学期计划两种,学生按规定与导师达成双选后,要利用暑期或业余时间、累积35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来完成课题研究、总结、结题报告等工作。该计划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科学的好奇心,其目的是吸引部分优秀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利用暑期或业余时间,完成或参与导师交给的一项科研任务,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校规定参加一个项目可得6个学分,相当于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计划实施后对提高大学生创造能力效果明显。几年来,已完成大学生研究计划1107项,有60多名本科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有的学生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和国家专利。
  3.形成创造教育的三极驱动模式。创造学家刘道玉认为,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首先是学校的校长。只有他们树立了创造教育观念,才有可能去转变其他人的观念,也才能带头进行创造教育的改革实践,制定政策,推动创造教育顺利进行。其次,教师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要力量,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改革是难以进行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指导教师的创造力与引导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从灌输转为启发,从传授知识转为教授方法,从讲授课程转为指导研究。最后,学生是创造教育的目标与动力。高校创造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大胆、开放的思想与自由想象的活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创造教育的巨大动力。大学生要克服在自学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养成在课堂讨论中敢于争论的习惯。根据高校校长、教师与大学生在创造教育中的不同作用,我们提出创造教育的三极驱动模式,如下图所示:
  


  4.加强高校创新环境建设。高校创新环境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要建立符合创新要求的师生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依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这种评价方法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束缚教师的创新思想。必须改变以固定、统一、精确的标准化来评价所有教师与学生行为的做法,综合、全面考核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次,高校应制定并完善一套有利于实施创造教育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创造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如选课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图书馆、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奖励制度,教师、学生创新素质评价制度等,促使创造教育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相应制度的规范下,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最后,要建设一批创新实践基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学生学术社团等,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提供便利条件,并组织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有效的指导。同时,高校应积极拓展领域,主动适应社会,走与企业联合的道路,在校外建设一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5.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创造境界。梁漱溟指出:“创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成己,一是成物。”西方创造学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创造技法的训练,注重“成物”方面,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色彩,其优点是见效快、实用性强,缺点是忽视了“成己”方面,有“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我国高校创造教育中也沿袭了西方创造学的优缺点,过分强调创造的“成物”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成己”,强调修身养性,提高道德境界,对“成物”问题较为忽视。因此,为全面理解创造理念、提升创造境界,可以在创造实践基础上,将以“成物”为特色的西方创造学与“成己”为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造性思维将创造境界与创造技法沟通联系起来,形成既有实践功效,又有理论深度的中国创造教育。
  
  [参考文献]
  [1]孟宪承,等.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2]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满苗,张和仕.创新教育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4]刘道玉.创造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6]张丽丽,王喜贵.刍议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导刊,2005(15).
  [7]吴非.创造教育需要正本清源[J].发明与创新,2004(8).
  [8]张忠有.试论实践在创造教育中的重要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其他文献
外贸小区用户(4号楼)反映中央1、6、8、10等套节目图像出现严重重影且干扰其他频道.维修人员查看4号楼用户,用场强仪测用户电平正常,疑是4号楼放大器有故障,测放大器的输出电
【正】 最近,浙江省卫生防疫站与天台县卫生防疫站确定了挂钩支援,建立业务技术指导关系,支援挂钩时间定为从1984年10月起至1987年12月止。在这期间,天台县卫生防疫站在省站
1引言有线电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数字电视成为有线电视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为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而努力,数字电
根据最新的赛迪顾问报告数据显示,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实现了自2000年成立以来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2003年取得了国际、国内厂商综合排名第五的成绩。与2002年相比,锐捷网络在20
为满足广大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员和高、中等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系统学习卫生经济知识需要,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始,开辟《卫生经济刊授教育》专栏。刊授教育,不
大学精神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健康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最富大学特质和时代特色的精神特征,是大学群体的面貌、水平、特
"鑫诺一号"卫星是一颗专门为电视直播业务和卫星专用通信业务设计的覆盖中国及亚太地区的通信广播卫星,该星位于东经110.5°的赤道上空.2004年山东、湖南、贵州在全国率
【摘要】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如同一位优秀的歌手在歌唱前确定好音调,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曾经提出:“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所谓”学情”,就是指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主要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学习的基础与心理品质特征等
【正】 药物剂型选择得恰当与否,对药物的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我们重视了中医理论、中药有效成份的研究及新品种的再发利用等问题,而对不同中药剂型临床应
ISEC项目是依据美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专业认证相关机构、美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教学区域认证相关机构和教育部所颁布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的相关标准框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