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民间歌谣的教育价值发掘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yaya13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在保护语言多样性、文化多元性背景下深入发掘、整理和研究贺州民间歌谣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科价值、认知价值、美学价值上。
  【关键词】贺州地区 民间歌谣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A-0136-02
  民间歌谣属于“口述和非物质遗产”[1]中口头文化的一个小类,是指民间口耳授受、代代相传的可吟唱的韵文。其种类可分为礼仪歌、劳动歌、生活歌、山歌、儿歌等,歌谣形式多样。民间歌谣往往具有集体性、传承性、传播性、族群性、地域性、变异性、象征性及类型化等基本特征,因此,在发掘、整合与应用它们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些特征,以保证民间歌谣的本真性。
  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境内居住着瑶语、壮语、标话、勾漏粤语、客家话、都话、白话、桂柳话等二十多个语言族群。多族群的接触、认同、互动,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也形成了多样性的口头文化。其中,遗存的民间歌谣不仅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也是珍贵的课堂教育有声资源。例如本地人的山歌“哩嗬嘿”,客家人的童谣《月光光》《大公鸡》《鲤鱼歌》等,梧州人的“蝴蝶歌”,九都人的民歌“四季采茶歌”“四季瓜果歌”“劝勤歌”等。这些民间歌谣是贺州族群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是珍贵的文化瑰宝,也是其族群最后的口头遗产。
  族群传统口头文化基因的延续有赖于青少年的认同和努力传承。在语言文化日益趋同化的今天,抢救性地记录老人口中的民间歌谣,并适当地在小学课堂中加以展示、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记忆和认同,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效抑制母语文化疏离和不认同的隐性危机。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中国梦”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并加强学生的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目的是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使学生心灵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在当下“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审美氛围中,发掘、整合贺州民间歌谣,并应用于课堂教育,当是顺势而为。在此,本文针对贺州民间歌谣在课堂教育中的价值作些粗浅探讨。
  一、学科价值
  贺州民间歌谣内容丰富,主要涉及劳动、生活、时政、仪式、历史传说、儿童生活等方面,细细聆听或吟唱,可感受到其温馨、朴实的民间情怀。乡土的情结、民间的智慧、生命的力量,都因民间歌谣的相伴相随而绵延阐扬,都因民间歌谣的深邃质朴而超越苦难。这一特性决定了民间歌谣具有语文、德育、音乐等多学科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学科需要提取歌谣的不同元素应用于教育教学。如钟山的《“德”字谜》:两撇撇过西(θu?35),一竖竖下泥(θu?213),十四娶新妇(pu33),一心拧你归(ku?35)[2]。讲的是汉字的字形,采用一二四押韵形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关于字谜的民间歌谣很多,收集整理后可以当作很好的汉字字形教学资源。
  又如桂岭勾漏的粤语童谣《调网》:月亮光光□□(t??24:光亮),来到赖村调网(m??24)。调到三水口(hou55),得头鲩鱼狗(kou55)。调到三圳陂,得头鲩鱼儿(?i52)。爷(父亲)吃头妣(母亲)吃尾(mi55),中央鱼肉喂细子(ti55细子,孩子)。童谣中的赖村、三水口、三圳陂是江边村落名,调网即撒网。大意是从撒网到收网,只得了一大一小两条鲩鱼,鱼来之不易,而父母只吃鱼头和鱼尾,中间的鱼腩拿来喂小孩。这首童谣存在很明显德育功能,学生在轻声吟唱时可以感受到深厚的父爱母爱,在聆听中学会感恩父母养育的辛劳。由此,注重对民间歌谣德育元素的发掘,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讓学生在母语歌谣和谐的语音、节奏、韵律等乐音中,接受道德的熏陶,获取精神的滋养。
  当然,歌谣吟唱的节奏、韵律、音高、音色、音长、音强等诸多元素也是音乐教学迁移的重要资源,同样能彰显民间歌谣的学科价值。
  二、认知价值
  贺州民间歌谣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仪式习俗等信息,深入发掘其中富含地域性、生态性、族群性的信息元素,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认知区域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意识,助力学生建立一种自我文化与他我文化的参照系。“通过对他我文化的理解,人们也能更加深入理解本我文化,即由对他我文化的跨文化接受转向本我文化认知”[3]。例如瑶族《盘王大歌》,它是在瑶族世世代代祭祀盘王的礼仪活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古歌。盘王作为瑶族神话传说中的始祖,世代受到瑶人的崇拜。现在瑶族定期举办“还盘王愿”活动,它既是一种族群记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认同。
  又如富川梧州人的《梘歌》:松木架梘两头开,梘肚里头上青苔,一对鲤鱼从梘上,我拧绞来鱼趒开。歌谣用简洁直白的语言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象。农业生产用竹笕或木枧引水,用石灰、灭虫灯等除草灭害,施用农家肥,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田野呈现一派“蛙鸣虫唱、鱼游鸭嬉”的景象。由此联想到当下应用高科技生产的“除草剂”“杀虫药”,虽给种植带来了高效率,但也带来了生物种类减少的祸害,使昔日“蛙声十里出山泉”“鱼游鸭嬉清溪水”的美好景象不复存在。
  通过前后对比,使学生看到生态危机、生态灾变带给人类的种种灾难。吟唱歌谣时,总能触景生情,引发学生对“绿水青山”生态环境的眷恋与滥用农药致灾的深刻反思,这对培养学生“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具有一定的作用。
  再如客家流行的三首童谣《月光光》[4]:
  (一)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黄,跳上床。床杆跌落坑,坑圳头,看黄牛。黄牛叫,好养猫。猫头鸡,好养鸡。鸡入埘,好唱戏。唱戏唱得好,虱麻变跳蚤。跳蚤跳一工,虱女麻变鸡公。鸡公打目睡,天龙走得脱。天龙走忙忙,撞到海龙王。龙王做生日,猪肉豆腐大大粒。
  (二)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黄,偷旱塘。旱到一条鲤鱼八尺长。鱼目珠,等满姑。鱼头那,等老爷。鱼尾巴,等亲家。鱼肠子,等满子。鱼肚鱼烂旦,留得公爹娭姐砌石坎。砌个石坎花碌碌,十只鸡子九只谷,还有一只无食禄。   (三)月光光,秀才娘,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毛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朵花,拿畀(给)阿妹转外家,转去外家笑哈哈。
  “秀才郎、秀才娘”是童谣反复吟唱的意象,是读书仕进观念的呈现。客家童谣《月光光》流传广泛,“秀才”意象认同度高,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形,因此形成了这个民系的普遍心理,成为一个日常观念和生活共识。客家人以吟唱的方式,把耕读传家、读书仕进的观念融入世俗的生活中。学习这三首客家童谣,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认知客家人读书仕进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客家人的耕读文化传统。
  三、美学价值
  美育是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崇向美、创造美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探寻一套确实有效的美育方法,发掘乡村口头传统美育资源,通过数字化影像,以活态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贺州民间歌谣与方言和谐统一,具有极强的音乐感,首先体现在语言的乐音美。其语音的最大特点是方言押韵,节奏韵律和谐。方言词汇包括叠音词、重叠式、附加式、数词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强了音乐美、形象美,而且强化了母语亲和力、弱化了疏离感。语法的修饰美,通过定中结构、主语模糊性、句式多样性的应用呈现,使得贺州民谣的语言更具穿透力。例如《神童歌》:
  (一)鸡公过水尾□□(p??52?θ?52:指鸡毛张开状),三岁孩儿熟唱歌(k?52)。冇是爷娘教熟我(?uo24),自己聪明唱出来(l?231)。
  (二)红鸡公尾长拖拖(t?o53),三岁妹妹学唱歌(k?53)。没是老娘教我個(k?44),独自聪明会唱歌(k?53)。[5]
  这两首儿歌采集地不同,一首來自八步区桂岭镇勾漏粤语族群,一首来自富川秀水都话族群,表达的主题相同,用韵一个是同韵一个是近似韵,但以其母语吟唱却亲切、朗朗上口。
  其次体现在歌谣的音乐美。学校应通过音乐手段,培养学生心灵的美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欣赏的能力,以更好地促发学生心智。因此,学生的音乐教育,不应排除母语音乐,而是通过母语音乐的有效迁移,加快学生音乐文化的濡化过程,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例如客家人的《月光光》(见下图)。
  这首童谣是在汲取客家歌谣元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歌谣音乐美蕴涵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各要素中,包括节拍、节奏、调式、音高及其长短强弱的变化,情感的表达,装饰音等。学生聆听母语歌谣,可有效唤醒其音乐记忆,从而体悟音乐美并迁移到他音乐的审美之中。
  贺州民间歌谣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一份母语文化的温馨,还有一种内心的体悟、一种聆听后愉悦心情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贺州民间歌谣运用于小学学科教育中,充分发挥诸多民间歌谣文化元素的作用,让学生在民间歌谣的滋养下,感受方言母语的魅力和乡韵,使乡土情结悄悄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愫。
  【参考文献】
  [1]范俊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M].民族出版社,2006
  [2]邓玉荣.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钟山方言研究[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3]王志强.跨文化诠释学视角下的跨文化接受:文化认知形式和认知假设[J].德国研究,2008(1)
  [4]黄土贵,刘小春.贺县客家歌谣分册——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分卷[M].贺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1987
  [5]邓玉荣.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富川秀水九都话研究[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注:本文系贺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贺州民间歌谣在小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C2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鸣(1969— ),汉族,广西贺州人,二级教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与地方性资源应用。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引入了平行多视点的概念,从平行多视点获取的多幅图像中可以求得深度信息,通过利用图像的FFT变换,将时域中很难解决的问题变换到频域中来解决,避免了复杂的匹配运算,极大地简化了求取
【摘要】本文阐述“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的内涵,论述分组的方式、“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以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组学导”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120-02  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课改的
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管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害,这已经引起国内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美国高校在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经验:通
国内LNG储罐建造量日益增大,且LNG储罐在使用过程中工作状况多变、受力种类复杂,对储罐的关键部位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以保证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160000m3LNG全容式
本文研究多状态单调关联系统元件重要度的分析方法。文章首先介绍有关多状态单调关联系统的有关性质,然后由二态系统元件重要度分析方法得到多状态单调关联系统元件重要度分析
文章通过分析人工录入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弊端,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管理和处理检验数据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系统设计的需求和
针对青海民和某工业硅有限公司矿热炉烟气排放问题,分析工业硅生产工艺和生产影响因素,设计了基于正压反吸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净化系统,系统采用西门子200系列PLC控制,并结合威
目的 评价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干预效果,为降低中小学生运动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深圳市伤害监测点学校12所,小学、初中、高中各4所,实施运动伤害干预,并在干预前
【摘 要】本文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互联网+”背景对英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与变革,分别从知识习得的翻转课堂、虚拟情境提升技能的仿真实训、随时随地可自主学习的移动学习以及在线实践演练四个方面,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
触摸屏是一种触式传感的荧光屏,操作手点触到屏幕时能给出其坐标位置。由于它瘘具显示和按键两项项功能,十分适合在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操作显控台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