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早识别、早预防、早干预,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项目来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4G301
1、心理危机的定义
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大学生常见心理危机分为三种: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指个体在其成长历程中,经历失利而产生的偏差心理或行为,如学习上的落差、与宿舍同学关系不良等;境遇性危机指个体无法控制或预测的事件突然发生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如突发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存在性危机指与个人的人生意义、责任、价值等相关的导致个体心理失衡的压力,如升本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等。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措施
2.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重在预防。首要任务是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高职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2.1.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测试、现场以及网络咨询等方式对高职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此外,还可以编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团体训练指导手册、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寝室心理联络员工作手册、心理危机应对手册等培训教材来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让高职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知识,树立心理危机理念。2.1.2将相关的课程全面的融合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以及各种文体活动融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实现高职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1.3是通过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和手段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引导
可以建立起专门针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通专门针对高职生心理引导的QQ 心理咨询平台,通过互联网帮助高职生解决平时当面不敢说、不好说的心理障碍,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从而避免更多高职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2.1.4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如采取主动“走出去,多沟通”的工作方式,打破高职院校一般不召开家长座谈会的惯例,到本院校学生相对集中的县区召开学生的家长座谈会,使校方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争取高职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另一方面了解高职生的心理状况,预防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共同教育高职生成才。
2.2建立早期预警制度
2.2.1建立三級预警系统
为保证预警信息畅通,学校要建立从学生宿舍、班级到院校的三级预警系统。一级预警系统由班干部、学生党团员骨干组成,主要职责是加强与高职生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沟通,了解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二级预警系统由各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经常深入高职生中了解思想与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与高职生进行谈话,帮助高职生解决困难,引导高职生学会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认知、情感、行为和生理方面有较大改变的高职生,给予特别关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快捷、有序干预。三级预警系统由学院高职生心理咨询中心、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教务处、院校医院、保卫处、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组成立体协作机制;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报告、鉴定、备案、保密和保障制度,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对高职生心理危机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
2.2.2是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测、高年级学生心理疾病调查,以及对长期有身体疾病困扰和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加强心理咨询中心、门诊医生与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沟通,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联络员作用等渠道,构建高职生心理危机信息预警机制。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心理困扰的高职生进行心理鉴别,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
2.2.3建立院校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和咨询教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院校领导的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开发高职生心理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每年对新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高危人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在建立贫困生生活档案的同时也要建立心理档案,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给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摆脱心理困扰创造良好环境。
2.3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制
高职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得到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将大大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的机率。因此,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制,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2.3.1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应按一定的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为学生提供日常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2.3.2院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帮助,舒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2.3.3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以及全体教职工进行危机干预技能培训,增强预防能力。此外,院校心理咨询中心还应在网上开辟类似“生命热线”的栏目,安排专人值班,对发出危机求助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援助或干预。。
院校还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专业培训,把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干预常识和干预技能的培训放到重要位置。派遣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和自杀干预的专业培训;开展辅导员自杀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培训;举办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研讨会;举办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努力建立起一支有知识、有经验、有素质的高水平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参考文献
[1]马燕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版),2010,(64).
[2]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项目来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4G301
1、心理危机的定义
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大学生常见心理危机分为三种: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指个体在其成长历程中,经历失利而产生的偏差心理或行为,如学习上的落差、与宿舍同学关系不良等;境遇性危机指个体无法控制或预测的事件突然发生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如突发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存在性危机指与个人的人生意义、责任、价值等相关的导致个体心理失衡的压力,如升本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等。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措施
2.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重在预防。首要任务是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高职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2.1.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测试、现场以及网络咨询等方式对高职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此外,还可以编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团体训练指导手册、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寝室心理联络员工作手册、心理危机应对手册等培训教材来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让高职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知识,树立心理危机理念。2.1.2将相关的课程全面的融合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以及各种文体活动融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实现高职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1.3是通过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和手段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引导
可以建立起专门针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通专门针对高职生心理引导的QQ 心理咨询平台,通过互联网帮助高职生解决平时当面不敢说、不好说的心理障碍,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从而避免更多高职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2.1.4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如采取主动“走出去,多沟通”的工作方式,打破高职院校一般不召开家长座谈会的惯例,到本院校学生相对集中的县区召开学生的家长座谈会,使校方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争取高职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另一方面了解高职生的心理状况,预防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共同教育高职生成才。
2.2建立早期预警制度
2.2.1建立三級预警系统
为保证预警信息畅通,学校要建立从学生宿舍、班级到院校的三级预警系统。一级预警系统由班干部、学生党团员骨干组成,主要职责是加强与高职生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沟通,了解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二级预警系统由各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经常深入高职生中了解思想与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与高职生进行谈话,帮助高职生解决困难,引导高职生学会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认知、情感、行为和生理方面有较大改变的高职生,给予特别关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快捷、有序干预。三级预警系统由学院高职生心理咨询中心、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教务处、院校医院、保卫处、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组成立体协作机制;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报告、鉴定、备案、保密和保障制度,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对高职生心理危机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
2.2.2是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测、高年级学生心理疾病调查,以及对长期有身体疾病困扰和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加强心理咨询中心、门诊医生与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沟通,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联络员作用等渠道,构建高职生心理危机信息预警机制。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心理困扰的高职生进行心理鉴别,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
2.2.3建立院校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和咨询教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院校领导的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开发高职生心理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每年对新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高危人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在建立贫困生生活档案的同时也要建立心理档案,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给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摆脱心理困扰创造良好环境。
2.3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制
高职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得到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将大大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的机率。因此,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制,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2.3.1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应按一定的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为学生提供日常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2.3.2院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帮助,舒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2.3.3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以及全体教职工进行危机干预技能培训,增强预防能力。此外,院校心理咨询中心还应在网上开辟类似“生命热线”的栏目,安排专人值班,对发出危机求助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援助或干预。。
院校还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专业培训,把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干预常识和干预技能的培训放到重要位置。派遣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和自杀干预的专业培训;开展辅导员自杀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培训;举办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研讨会;举办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努力建立起一支有知识、有经验、有素质的高水平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参考文献
[1]马燕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版),2010,(64).
[2]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