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乡土文化传承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它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桥梁,是儿童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文字上移”趋势的冲击、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梳理、家庭教育的质变及社区教育传承功能的缺失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遭遇困境。学校教育中应提升教师乡土文化情怀、开发乡土文化课程,社区教育营造乡土文化教育氛围,学校、家庭、社区之间联动共生。实现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出路。
   关键词:乡土文化 传承 困境 出路
   “文化价值是指一种文化具有何种功效,它对文化成员有控制作用和影响力,是用于衡量成员行为思想的价值标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所在,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各地域在自己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地域特征的乡土文化。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乡土文化传承的价值
   乡土文化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桥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是农村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乡土文化许多风俗、习惯、观念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儿童从小生活在特定的乡土文化环境中,乡土文化的特征体现在儿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乡土文化对儿童的教育启蒙作用是非常大的。儿童在进入正规学校以前,在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中已或多或少接触到乡土文化。通过祖辈讲解神话传说、参与民俗活动、庙会仪式等,乡土文化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乡土文化的理解,可以激发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此之外,还能让儿童产生一种乡土归属感,自觉地遵守当地的行为规范,约束自身言行。在儿童亲身参加乡土文化活动中,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习得老一辈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乡土文化的传承还能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感情,鼓励儿童积极成长为家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尼迪克特指出:“每一个社会都有其代表性的人格结构模式,而文化使者代表性人格结构的投射扩大而成。”因此,在每一个地域文化中,都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特性及社会制度,成员都高度认同这种观念或制度,并以其约束自己的行为。儿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就是学习群族文化,在群族文化中成长发展的过程。儿童对于乡土文化的接受也就意味着产生了心理层面上的价值认同,从而使得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生活中。发生于农耕文化的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资源,它不仅反应了当地的独特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群体的生存观、价值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诠释。乡土文化的价值观在无形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与和谐。乡土文化的传承有益于儿童习得其中的精髓,从小规范自己的行为,帮助儿童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滋养其精神世界的土壤。
   素质教育的推行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动技术等各方面素质均良好的学生。智育已不再作为判定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还在于能作为儿童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虽然学校教育中已开设一些素质教育课程,例如:思想品德、美术、体育等。但这些课程并未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学习内容,主流文化依然占据着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此外,课程内容也大多采用国家或省教育厅统一教材,缺乏独特性、本土性。乡土文化中大量的文化资源、乡风民俗都是儿童素质教育可采纳的宝贵资源,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乡土文化更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乡土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儿童的行为。乡土文化对于儿童素质教育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乡土文化传承的困境
   乡土文化传承遭遇各方面的困境,“文字上移”趋势的冲击、学校教育的疏离、家庭教育的变质、社区教育的忽略。
   费孝通先生在 “乡土中国”中说过,“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靠的是礼制而非法制,维持乡土社会秩序靠的是传统。90年代以来,我国普及教育的大力实行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校”。然而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规模较小。为了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政府部门开始撤并广大乡村学校,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学校盲目合并带来的后果却是乡村学校的大范围减少,大量教育资源集中于城镇学校。乡村学校的作为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文化人士的整体逃离使得乡村社会文化呈现出空心状态,乡村文化结构逐渐解体,乡村社会文化贫瘠,处于文化缺失的态势”。
   教育者对于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误解在于将学校变成一个巨大的工厂,将学生视为工厂加工的产品,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标准生产,最后又用相同的标准来检验产品是否合格。当下教育的现状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学校教育中,相同的学校内容,相同的考核标准,相同的教育目的。主流文化的学习占据了学生所有的学习时间,学校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分数,对于乡土文化的教育也许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所有的教育资源只能被用于主流文化的学习。升学率永遠是学校追求的重要发展目标,而也成为大众对于学校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乡村学校也就成为学生的智育训练场,学生只能埋头于书山题海中,以提高分数,进入上一高级阶段为目标。乡土文化中的重要精髓逐渐被学校教育所忽视和遗忘,学生也逐渐与哺育自己成长,给予自己归属感、自豪感的乡土文化逐渐疏离。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单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导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大多乡村家庭在“跳农门”的陈旧心态驱使下,都想通过孩子读书改善家庭贫困现状,对孩子上学寄予厚望,更多的重视孩子智育的培养。供孩子读书的目的是含有强烈的功利性的,他们希望通过应试教育让孩子进入更高一阶段的社会阶层,从而改变家族整体命运。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都在于鼓励孩子通过应试教育提高分数,走出农村,融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家庭本应是孩子接受本土文化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接触乡土文化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场域。家庭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生存环境,都深深打上了乡土文化的烙印。现如今,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已有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等内容的讲述变为对主流文化的督促学习。家庭娱乐活动也由原有的乡土文化节日变为现代文艺娱乐节目、网络文化。
其他文献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蒙古人自古生活在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草原文化。蒙古族的传统图形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摘要: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感教育;渗透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
通过对Stellite12钴基合金在700℃下进行热循环冲击试验,结合扫描电镜组织观察、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相分析、硬度分析以及弯曲试验,对Stellite12热循环冲击前后的组织、硬度
会议
摘要:新历史课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能再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划,学生背。”的老方法,而要把课本上所讲的知识通过实践课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活动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没有现存的标准答案,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动脑筋,勤思考,自然而然地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今天我们教育的孩子,是十几年后社会的建设者,今天教给学生的知识,明天不一定全有用,高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科学的重大突破使什么意想不到的事都可能发生。今天的教育目的不是仅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发展中的精髓。所以我们的教育时时刻刻都要给学生创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的复习课同样承担这样的责任。尤其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原有的认识、能力
比利时超现实画家ReneMagritte是我的挚爱,一方面是因为他画中对现实的处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生活中对现实的处理。作为一个被冠以“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其实他是一个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