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不静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外文学的发展史中,梦境叙事可谓独树一帜,而且分别形成了三种梦境,分别为与宗教有关的梦境、弗洛伊德式的梦境与卡夫卡的梦境。本文以弗洛伊德式的梦境为出发点,对梦境叙事展开探讨。首先对梦境叙事的研究进展现状及主要成果等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弗洛伊德的梦境叙事中的自我、本我、超我三个理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研究得出弗洛伊德的梦境哲学。
  一、梦境叙事的研究进展现状
  (一)研究现状
  第一,和宗教有关的梦。提到外国文学,最重要的便是《圣经》,其中有较多部分和梦境叙事有较多的联系。和宗教有着较为密切联系的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其认为懵是显示神谕的方式。因此,梦者能够进行自我解梦,也可以让专人进行梦境解释,夢境便是人们了解神谕的重要途径,有着预知未来的功效。
  第二,和弗洛依德有关的梦。作为梦境最有发言权的人,弗洛依德认为梦境的象征,其实是人们潜意识之中欲望的体现。例如,在《简·爱》之中,简在桑菲尔德做了家教之后,便做过一个梦,梦境里面有一只鸬鹚、镶着珠宝的金手镯以及一只美丽的胳膊。从《圣经》来说,鸬鹚可以看作为英格拉姆小姐,这便是简潜意识的象征,其中不仅描写了简预知英格拉姆小姐作为自己情敌的事情,也展示了女主角对上层社会不满的思想。
  第三,和卡夫卡有关的梦。卡夫卡所创造的梦境有着十分强烈的梦幻气质。在卡夫卡的作品之中,他笔下的梦境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其所想要表述的含义,其将梦境作为工具,将读者心中的悲哀进行挖掘。
  (二)研究成果
  在弗洛伊德梦境叙事之中,其主要是将梦境实录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在之前人们的研究上,对人们产生梦境的机制、梦境的工作原理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在弗洛伊德的梦境叙事之中,其不只是对于人们的梦境进行简单的复述,更是对于梦境的过程进行探究了解。对于人们的梦境,在分析时,其主要的分析方式在整个精神研究过程中都贯穿始末。其对梦境的复述仅仅是梦境分析的一个开始,而弗洛伊德在释梦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对于梦境之中,人们所出现的各类元素进行归纳,并且其对于生成梦境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主要成果
  弗洛伊德以及后来研究者对精神分析的探索已经完善,其在目前心理咨询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弗洛伊德的理论和实践工具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在日常心理咨询中,工作人员更是利用该种理论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探究。例如,在我国的著作《聊斋志异》中,绝大部分故事都进行梦境的讲述。例如,《陆判》便通过托梦的方式,为主人公朱尔旦洗刷冤屈。除此之外,《凤阳人士》中更是出现三人同梦的情况,都是通过使用梦境,将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进行展示。
  二、弗洛伊德梦境叙事中的自我、本我、超我分析
  (一)基本概念
  1.本我
  弗洛伊德梦境叙事之中所说的本我,其主要是指最为原始的“我”,即天然、自然的“我”。其本我,是之后一切“我”能够存在的心理前提以及能量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的本我主要是理解为遵循天性、人们的本能以及自然的思维规律等概念。而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体系之中,其认为所谓的“本我”主要是追寻愉快,该状态是没有意识和计划的。比如,婴儿在出生之后便会哭泣,饮食;人们喜欢享受、玩乐,从本源意识角度来分析,这点和动物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人们经常会将“本我”称为“本能”。
  2.自我
  这里所说的自我主要是指“自己”这样的意识不断地觉醒,也就是人们所特有的自我探究分析的开端。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只存在“本我”却不存在“自我”,但是当婴儿开始成长后,便会慢慢探究分析“我是谁”的概念,而在这时候,其开始慢慢成长,真正地成为一个“人”。在探寻分析的过程中,其大脑映像中所贯穿的便是其生长的周围环境。因此,人们可以将“自我”称为“在现实的实际环境之中,自我被其所约束”。比如,婴儿在感受到饥饿时会不停地哭泣,要求喝奶,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本我”。但是,婴儿慢慢成长后,开始意识到在饿了之后,需要花钱买东西,而不是说遇到可以吃的东西,便能够拿来吃,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自我”。因此,可以看出,人们说的“自我”具有逃避风险的性质,这便是人们在了解到吃东西不给钱会出现不利后果时,自我意识会要求其付钱的一项原因。
  3.超我
  这里的“超我”主要是说,在道德伦理角度之下所存在的“我”。如果根据前文,将本我认知为“我所想要的”,将“自我”认识为“我能要的”,那么最后的“超我”便是指“我应该要的”。所谓的超我,其实是指在外部的实际环境之中,特别是在道德规范以及社会法治观念的实际影响之下,作用在本我的所出现的结果。因此,人们可以认识到“超我”最本质的特征便是追求完美。
  (二)三者的关系
  虽然无意识绝大部分都属于“本我”的范畴,但是其中也包含“自我”以及“超我”等部分的内容。在潜意识之中,绝大多数的内容是自我的内容,也就是自我隐藏之后只需要注意可以出现的部分。但是,其中也具有一部分“超我”的内容。而意识方面则主要有自我的表现以及超我意识的层面,如个人的自我意识、感知等。本我主要遵守快乐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环发展中,会慢慢地发展出自我,开始慢慢适应社会。人们可以将快乐原则作为初级思维,而不适应现实环境、会出现延迟而得到快乐的思想,作为次级思维。因此,“超我”属于社会性范畴。
  三、弗洛伊德的梦境哲学
  在梦境叙事之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潜意识心理之中的一种自我表演状态。梦境中表现出人们或许在自己意识或者清醒状态之下所不允许表达出的部分东西,而该部分的东西可能为非理性的状态,有可能是自己心中的野心、记恨等,甚至会存在部分变态的东西、早期渴望却无法获取的物品。但是,在梦境之中,人们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满足,需要注意的是,其并不是直接的、无条件的,而是经过一定的装饰后所进行的表达。
  四、结语
  人类的历史文明中存在较多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存留下一部部经典的著作或者一幅福优美的绘画。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梦境叙事表达了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弗洛伊德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入分析,推动之后神经病学和心理治疗方面的研究,为其发展做出贡献。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梁永周(1992-),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方向:MFA创意写作。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历史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西风东渐”“女权女学”“妇女解放”等思想的盛行影响了女子服饰变迁过程。民国时期的服饰充满变化,女子的服饰变迁体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展现出民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912-1949年,多部服制条例先后颁布,服制条例的颁发是民国时期服饰发展的引路灯。西方文化的入侵、政治经济的转变引发了服饰变迁。民国女装具有丰厚的文
期刊
刘文辉是在西康省风起云涌的近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人物。西康的初等教育起源于清末大臣赵尔丰主政时期。民国初年,战争频发,政局动荡,西康的教育有一定停滞与退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边疆教育得到一定重视。国民政府积极推进发展西康初等教育,四川省主席刘湘的叔叔曾主政西康二十多年,人称“西康王”。刘文辉担任西康省主席后,改革与完善了西康教育制度,颁布了一系列利于教育的措施,让西康省的初等教育
期刊
随着时代车轮的推进,人们的思想不断往前发展。可是回过头看看,那些伟大思想家的理论在当代依旧熠熠生辉。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西学的第一人,在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的当时,他的爱国主义言论似一道春雷唤醒了国人。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思想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每一次思想的进步总是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内核,严复的爱国思想在当代依然有启发作用。  一、严复爱国思想
期刊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我国导演徐静蕾将这部短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同时将故事地点与时代背景从20世纪初的维也纳移植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本文以徐静蕾执导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解析对象,结合电影语言观与电影艺术本文观,展开多维度解读。  小说中,茨威格站在男性的立场,从女性视角出发,刻画了一个女人在自己的整个生命里对一个浪荡作
期刊
舞蹈离不开音乐,它总是在音乐伴奏下展示出来,而音乐具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它可以强化舞蹈,加强舞蹈的感染性。本文将通过分析女子群舞《中国妈妈》的舞蹈及音乐结构,探索舞蹈与音乐的联系。  一、《中国妈妈》简介  《中国妈妈》是由王舸、韩真编导,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学生表演的女子群舞。该舞蹈以抗日战争为选材背景,以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为题材,整个舞蹈围绕“母爱”这一主题,真实地反映了中
期刊
《故乡》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是由张帆作词、陆华柏作曲,结合了抒情风格和朗诵风格,附加戏剧性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结合了中国艺术歌曲风格及西方创作手法,融入时代真实背景,切实地反映出抗战时期老百姓的心聲,警示世人时刻把国家荣辱放在首位,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一、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9月,国共两党
期刊
女性意识是樋口一叶小说的鲜明特色,她对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塑造,根据不同的境遇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展示,作品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审美情感以及来自生活的体验。她的作品对19世纪90年代日本女性在恋爱、婚姻以及自由等方面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女性悲剧普遍而又深刻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揭示,从根本上对造成旧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了挖掘,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封建道德的束缚牵制和资本主义的金钱影
期刊
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反讽技巧,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反讽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使小说具有一种普遍张力,更使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在其笔下变得更加具有深度内涵。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小乡绅贝内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要以二女儿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情感为主线,讲述伊丽莎白与达西在日渐相处中逐渐放下各自的偏见与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反讽”即“说此指彼”,也就是所陈述的事实表面
期刊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作品构建了第一个广泛的西方哲学体系,包括道德、美学、逻辑、科学、政治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广博精深、影响深广,其中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时代追求具有重大意义,还对当代中国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摹仿说、净化说及亚里士多德的文艺功用观来探讨其美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亚里士多德
期刊
世界范围来看,视觉文化对人类的冲击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输呈现多样性,多模态语篇探究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重要趋势,因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现实作用。当下,最典型的多模态话语就是电影,其各种系统都有涉及,主要包括灯光、音乐、听觉、视觉等符号系统。由于各种不断变化的符号系统的运用,电影语篇的研究被认为是当前多模语篇中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课题。从国内外看,多模态语篇的探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对电影语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