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的快乐,主要来源于阅读和写作。热爱文字的人犹如春蚕,不停地吃着文字的绿叶,将营养一点一点地积存,最后变成晶莹闪亮的纤丝,绵密婉转地吐出来,带给他人更多的舒适和快乐。
又到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刚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生,我不知道将要迎来的又是一批怎样的新生。怀着好奇心,我急切地想走进他们之中。虽然在三尺讲台上已耕耘了二十个年头,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但面对六十多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时,我还是禁不住有些激动。因为是小学刚升上初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不熟悉,所以第一堂语文课上,我往往是让学生作书面形式的自我介绍,我的本意无非是:一则看看他们的字迹是否工整,文笔是否流畅;二则是想从中发现几株特殊的苗苗。很遗憾的是,看完了他们的介绍,我感觉到除了极少几个人外,大都千篇一律,有几个竟模仿港台明星档案的样式,不伦不类。在这少数几个“特别的人物”中就有一个叫孙菲敏的学生,她的字不算漂亮,但文章写得有点意思,把自己介绍得很全面,特点非常突出。当时,我并不能将这个名字与她本人对上号。正式上课时,我很快注意到一个身材娇小、相貌平常的女孩很爱举手发言,我一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又要做到旁征博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讲课时,我喜欢不时插入与课堂有关的课外知识,有时候设计一两个思辨性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以此来激活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全班六十二名学生,虽然也有很多人积极发言,但只有她那双不大但晶亮发光的眸子里闪着呼应的光芒,她口齿清晰、语调甜美的朗读,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阐述,立即赢得了我对她的喜爱,我瞥了一眼讲台上的座次表,原来是她——孙菲敏!直到这时,我才把名字与她本人对上号,理所当然地,她成了我的语文课代表。
我推想是城里的环境和家庭的氛围滋养了她的灵性,锻炼了她的胆识。但我错了,因为后来我从她妈妈那儿了解到,她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实在说不上优越,至于她的从容胆量,更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少年时代,她体弱多病,体育不及别人,连学校组织的春游都不能参加,她还经常受别人欺负,好吃的东西总是被别人抢去了,自己却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三年级前成绩一般,而且她从小生活在交通封闭的大山里,父母亲也是普通的工人。这样看来,无论是童年时期的幼儿园生活,还是打基础的小学阶段,她都没有得到别人想象中的诗书陶冶。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她后来像变了一个人呢?从他父亲的言谈中不难发现,外表柔弱的女儿,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更幸运的是父母很有远见,在女儿上五年级时,及时地把她送到仙桃一所全封闭式的学校进行了一学期的培训。孤身一人在外,她学会了生活自理,适应了陌生环境,锻炼了胆量,外面的世界使她一下子眼界开阔起来了,那沉睡的灵气和内秀也渐渐地显露出来,她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了小学教育,还迈进了黄石市有色中学的大门。
我发现,孙菲敏身上有同龄人所欠缺的两大突出优点:
一是胆子大。记得第一次评奖作文时(包括日记上的文章),班上共有五名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另几名学生上台时,不是头不敢抬起,就是声音太小,本来文章写得还可以,可是连自己都读得干巴巴的。轮到孙菲敏上台时,她从容大方地站在讲台上,没有马上念作文,而是用眼光扫了一下全班同学,把大家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来,然后才不慌不忙地,抑扬顿挫地读起自己的第一篇日记——《白》,随着她声情并茂的朗读,同学们表情丰富多彩:有羡慕的,有惊讶的,还有人认为她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
于是,我发现了她的朗读天赋。刚好黄石市要举行一次中学生文学作品朗诵比赛。这次比赛非常正规,先由各赛区选拔2~3名选手。经过层层筛选,孙菲敏和另两名选手代表下陆区参赛。那段时间,她每天先照着我帮她借的磁带模仿读,然后加进自己的体验去发挥朗读。正式比赛那天,如果不是因为下车时不小心被一辆三轮车刮了一下,再加上抽的是第二签,她完全有可能获得一等奖,结果分数只差微毫逊居全市第二。这个成绩是可喜的,也使她一下子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班里有位语文成绩也不错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真羡慕孙菲敏,她有那样的胆量,有那样的口才。”
也许是朗诵培养了她的语感,她对文章的理解,对感情的把握,对语言的驾驭,都比一般同学强,因而也使得她在写作方面表现出另一个突出的优点:
二是悟性强。但凡喜欢写作的都是爱看书的人。可是像他们这样年龄的孩子大都对迷离的情节过于沉醉,现在一些媒体和出版界为了利润,迎合社会上一些青少年追求享乐刺激的口味,打着青春时尚的旗帜,出版一些低俗的阅读刊物,加上电视的无聊剧目和对青少年的错误诱导,使本已衰微的高尚阅读雪上加霜;网络游戏的消极影响更是给高尚阅读最后一击。因此,现在很多中学生对名著阅读根本不感兴趣,连初中六册教材中规定的名著都不愿意看。但孙菲敏不是这样,我给她开的书目,她都认真阅读,渐渐地她对那些有思想深度而又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感兴趣,文学名著中那些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缜密细致的逻辑论证让她产生了“高山仰止”的叹服感。所以在潜意识里,她要自己揣摩,学习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成果。她很少走马观花地看一本书,也许嗜书如命的人“淘”了好书都有一种庸俗之众“得了便宜”的快感。记得有一次,我让她去阅览室借书给大家看,她在拿书时很顺手地挑走了自己最喜爱的两本书,当别的同学翻看杂志的彩色封面,拣一些明星轶事之类的文章看时,她却专注地看自己的书,任凭前后左右的人吵闹不休,碰到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思考清楚包孕在字里行间的道理或问题,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就这样,孙菲敏把看书和写作当做一件很有兴趣的事来做,无论是改写、续写课文,还是片断训练,她都“当一回事儿”,绝不应付了事。她很幸运,既有关心支持她的父母、老师,还有可以与她切磋探讨的另一个文学爱好者,他们俩各有所长,相互竞争,相互学习,这也是她半年来进步很快的一个有利因素。
我不知道孙菲敏同学将来是否会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但我知道,文学殿堂的大门并不是向所有的人敞开的,只有那些热爱文学、献身文学的人才有资格跻身其中。作为她的语文老师,我愿扮演一个擂鼓者的角色,为她鼓鼓劲,加加油,甚至愿意跟她做笔友,共同交流。这里,我想寄语孙菲敏: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能从无字句处读书,书斋外面也有精彩的世界。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要的是行动,这样的机会其实俯拾即是。
——读书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华丽的片言只语,也不能只局限于同龄人的作品,而要多读古今中外名著,用以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
——真实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作文贵有真知灼见和独立的思考。在面对平淡的生活时,能用有穿透力的眼光,找一个独特的视角,窥出其不凡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又到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刚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生,我不知道将要迎来的又是一批怎样的新生。怀着好奇心,我急切地想走进他们之中。虽然在三尺讲台上已耕耘了二十个年头,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但面对六十多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时,我还是禁不住有些激动。因为是小学刚升上初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不熟悉,所以第一堂语文课上,我往往是让学生作书面形式的自我介绍,我的本意无非是:一则看看他们的字迹是否工整,文笔是否流畅;二则是想从中发现几株特殊的苗苗。很遗憾的是,看完了他们的介绍,我感觉到除了极少几个人外,大都千篇一律,有几个竟模仿港台明星档案的样式,不伦不类。在这少数几个“特别的人物”中就有一个叫孙菲敏的学生,她的字不算漂亮,但文章写得有点意思,把自己介绍得很全面,特点非常突出。当时,我并不能将这个名字与她本人对上号。正式上课时,我很快注意到一个身材娇小、相貌平常的女孩很爱举手发言,我一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又要做到旁征博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讲课时,我喜欢不时插入与课堂有关的课外知识,有时候设计一两个思辨性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以此来激活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全班六十二名学生,虽然也有很多人积极发言,但只有她那双不大但晶亮发光的眸子里闪着呼应的光芒,她口齿清晰、语调甜美的朗读,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阐述,立即赢得了我对她的喜爱,我瞥了一眼讲台上的座次表,原来是她——孙菲敏!直到这时,我才把名字与她本人对上号,理所当然地,她成了我的语文课代表。
我推想是城里的环境和家庭的氛围滋养了她的灵性,锻炼了她的胆识。但我错了,因为后来我从她妈妈那儿了解到,她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实在说不上优越,至于她的从容胆量,更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少年时代,她体弱多病,体育不及别人,连学校组织的春游都不能参加,她还经常受别人欺负,好吃的东西总是被别人抢去了,自己却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三年级前成绩一般,而且她从小生活在交通封闭的大山里,父母亲也是普通的工人。这样看来,无论是童年时期的幼儿园生活,还是打基础的小学阶段,她都没有得到别人想象中的诗书陶冶。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她后来像变了一个人呢?从他父亲的言谈中不难发现,外表柔弱的女儿,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更幸运的是父母很有远见,在女儿上五年级时,及时地把她送到仙桃一所全封闭式的学校进行了一学期的培训。孤身一人在外,她学会了生活自理,适应了陌生环境,锻炼了胆量,外面的世界使她一下子眼界开阔起来了,那沉睡的灵气和内秀也渐渐地显露出来,她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了小学教育,还迈进了黄石市有色中学的大门。
我发现,孙菲敏身上有同龄人所欠缺的两大突出优点:
一是胆子大。记得第一次评奖作文时(包括日记上的文章),班上共有五名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另几名学生上台时,不是头不敢抬起,就是声音太小,本来文章写得还可以,可是连自己都读得干巴巴的。轮到孙菲敏上台时,她从容大方地站在讲台上,没有马上念作文,而是用眼光扫了一下全班同学,把大家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来,然后才不慌不忙地,抑扬顿挫地读起自己的第一篇日记——《白》,随着她声情并茂的朗读,同学们表情丰富多彩:有羡慕的,有惊讶的,还有人认为她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
于是,我发现了她的朗读天赋。刚好黄石市要举行一次中学生文学作品朗诵比赛。这次比赛非常正规,先由各赛区选拔2~3名选手。经过层层筛选,孙菲敏和另两名选手代表下陆区参赛。那段时间,她每天先照着我帮她借的磁带模仿读,然后加进自己的体验去发挥朗读。正式比赛那天,如果不是因为下车时不小心被一辆三轮车刮了一下,再加上抽的是第二签,她完全有可能获得一等奖,结果分数只差微毫逊居全市第二。这个成绩是可喜的,也使她一下子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班里有位语文成绩也不错的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真羡慕孙菲敏,她有那样的胆量,有那样的口才。”
也许是朗诵培养了她的语感,她对文章的理解,对感情的把握,对语言的驾驭,都比一般同学强,因而也使得她在写作方面表现出另一个突出的优点:
二是悟性强。但凡喜欢写作的都是爱看书的人。可是像他们这样年龄的孩子大都对迷离的情节过于沉醉,现在一些媒体和出版界为了利润,迎合社会上一些青少年追求享乐刺激的口味,打着青春时尚的旗帜,出版一些低俗的阅读刊物,加上电视的无聊剧目和对青少年的错误诱导,使本已衰微的高尚阅读雪上加霜;网络游戏的消极影响更是给高尚阅读最后一击。因此,现在很多中学生对名著阅读根本不感兴趣,连初中六册教材中规定的名著都不愿意看。但孙菲敏不是这样,我给她开的书目,她都认真阅读,渐渐地她对那些有思想深度而又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感兴趣,文学名著中那些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缜密细致的逻辑论证让她产生了“高山仰止”的叹服感。所以在潜意识里,她要自己揣摩,学习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成果。她很少走马观花地看一本书,也许嗜书如命的人“淘”了好书都有一种庸俗之众“得了便宜”的快感。记得有一次,我让她去阅览室借书给大家看,她在拿书时很顺手地挑走了自己最喜爱的两本书,当别的同学翻看杂志的彩色封面,拣一些明星轶事之类的文章看时,她却专注地看自己的书,任凭前后左右的人吵闹不休,碰到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思考清楚包孕在字里行间的道理或问题,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就这样,孙菲敏把看书和写作当做一件很有兴趣的事来做,无论是改写、续写课文,还是片断训练,她都“当一回事儿”,绝不应付了事。她很幸运,既有关心支持她的父母、老师,还有可以与她切磋探讨的另一个文学爱好者,他们俩各有所长,相互竞争,相互学习,这也是她半年来进步很快的一个有利因素。
我不知道孙菲敏同学将来是否会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但我知道,文学殿堂的大门并不是向所有的人敞开的,只有那些热爱文学、献身文学的人才有资格跻身其中。作为她的语文老师,我愿扮演一个擂鼓者的角色,为她鼓鼓劲,加加油,甚至愿意跟她做笔友,共同交流。这里,我想寄语孙菲敏: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能从无字句处读书,书斋外面也有精彩的世界。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要的是行动,这样的机会其实俯拾即是。
——读书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华丽的片言只语,也不能只局限于同龄人的作品,而要多读古今中外名著,用以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
——真实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作文贵有真知灼见和独立的思考。在面对平淡的生活时,能用有穿透力的眼光,找一个独特的视角,窥出其不凡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