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很多人开学时候的激情快要消失殆尽。有人说这就是自己懒惰,意志力不坚定而导致的恶果,把目标执行失败的原因归结在自己的身上。也有人说,没想到开学后上课的压力这么大,自己的时间安排都被打乱了,已无暇顾及当初的誓言,将目标执行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其实简单地对自己的道德批判并没有什么意义,拿外界力量当借口也心虚,更应该做的是找出目标和实现目标之间的科学路线。
说出目标并不好
你有没有把你的目标公之于众?告诉别人,放在社交网站上都算公之于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告诉他人可能会影响你的目标执行。有很多研究支持公布自己的目标。比如健身的App会鼓励用户把自己的目标及每日进程分享到社交网站,让他人的围观和点赞成为你继续下去的动力和压力;综艺节目的评委一本正经地询问“你的梦想是什么”,选手回答后会收获认可和鼓励的掌声。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是公布目标的受益者。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有那些自我一致性(self-consistency)高,即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稳定,并希望维持这种统一的人,当别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后会更加努力执行。除此之外,对谁说出自己的目标也很重要。同样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告诉朋友,你需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是不一样的,执行起来也必然会有差别。
有一类的目标告诉别人可能会影响它的执行。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皮特?高尔威泽(Peter Gollwitzer)等人设计了实验来探索当别人知道了你的“宏图大志”后,你会如何表现。研究者找来49名心理系的学生,用问卷评估他们想要成为心理学家的渴望,并且报告两个为了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努力(比如读更多的论文,或者学习统计知识等),随后将这些学生随机分成两组。研究者会和其中一组学生讨论问卷的回答情况,以此来传达“我知道你的志向”的信息,而另一组则采取冷处理,表示我对你的目标一无所知,也不关注。一周后,研究人员询问两组学生在这一周内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两组学生成为心理学家的渴望无差异,而那些知道实验人员了解自己目标的学生,反而花更少的时间来学习。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科特?勒温等认为人们在制定有些目标时并不具体,宽泛的定义导致了很多行为都会让自己产生成就感,他人的了解和认可就是其中一类。当别人了解你的“志向”后,你似乎产生了“我已经完成目标”的虚幻,从而降低了行动力。
高尔威泽等人的研究还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此类目标越狂热,越容易受到“他人认可”虚幻的影响。研究者找来63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的目标是想成为临床心理学家,另一组无此志向。每一组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实验组的人将自己的目标公布,而非实验组的人则保自己的目标。随后让这些参与者观看心理咨询的视频,观察并记录其中的临床心理学家与患者的眼神接触次数。结果验证了高尔威泽等人的假设,那些立志成为临床心理学家的人,如果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反而更不认真去看治疗的视频;而无此志向的同学在眼神记录上无差异。
这类与自己身份相关(identity-related)的目标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它经常出现在小学作文本上——我将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将来要成为一名歌手等等。这些与自我身份相关的目标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因为人们在倾向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同时,也对他人的反馈非常敏感。当你把自己的目标告诉他人后,就会产生已经完成部分目标的虚幻感从而降低了自己行动的动力,导致目标的失败。这样的虚幻在“全民互联网创业”的时代太过常见,比如很多立志成为乔布斯的人经常进行明星走穴似的公开演讲,却在产品开发上投入越来越少的精力。
不过细想一下,告诉别人目标与否似乎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你是否能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保持清醒。除了告诉别人带来的成就感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执行目标本身也有一些陷阱。通常一个大目标得细分成很多小目标才能执行,而人们常常忽略的是这些目标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实现小目标会收获成就感,从而阻碍其他目标的执行。比如,很多人的目标是有一个好身材,这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去健身房锻炼达成。一项研究表明,在控制饮食上的成就感会降低你去健身房的次数。还有上学时的偏科现象,你在某一学科上取得的成就感可能会降低你学习其他学科的热情。这提醒我们,在将大目标划分成小目标后,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你要的是大目标的实现,而不是沉浸在某些成就感中难以自拔。
想得美 做得差
除了他人认可的虚幻,有时候自己把执行目标的过程想象得过于美好,也会让你倒在奔向目标的路上。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里埃尔?奥丁根(Gabriele Oettingen)撰写的《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 Inside the New Science of Motivation》中表达了对盲目乐观的批判。在她的实验中,一组大学生只考虑生活的积极方面——好成绩、好的聚会和喜欢的东西;另一组大学生则将生活中的好坏都考虑进去。结果发现,只考虑好事儿发生的学生更没有成就感和野心——在考虑好事情的时候,大脑受到欺骗,它以为你已经完成了这些,便处于放松状态。在考虑好事情的时候,人的血压是降低的;而考虑目标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人的血压是升高的。想得美也许让你感觉更舒服,但是考虑障碍,会让你更有精力和动力去做事情。这大概就是古人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完成目标,布里埃尔?奥丁根等人创造了一种叫做心理对照(mental contrasting)的方法。在一个实验中,学生们都要通过一门语言考试。一组学生仅想象自己通过考试后得到的奖励;另一部分同学除了想象奖励,还会总结自己通过考试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自己的不良行为等。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同时考虑奖励和困难的人,也就是使用了心理对照方法的同学,在语言考试上表现更好。
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非常简答,不过是考虑一下障碍罢了。但是根据布里埃尔?奥丁根等人的研究,生活中只有1/6的人具有这样的思维方法。在当下人人造梦的时代,像“you can do it”等励志标语的渲染,很多人在考虑事情时往往会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过于积极的判断,忽略了实现目标中的困难,到头来反而空欢喜一场。
结合其他关于动机-目标的研究,布里埃尔?奥丁根总结出了一套名为WOOP的方法。实现目标实现分几步?WOOP告诉你至少分四步:
(1)愿望(WISH),许下你的愿望,可大可小,比如每天早睡。
(2)结果(OUTCOME),想想你能从实现目标中得到的好处。比如早睡会让你皮肤更好,白天的精力更旺盛,身体更健康等。
(3)障碍(OBSTACLE),阻止你早睡的障碍是什么?比如白天做事情太拖延导致晚上加班完成任务,比如经常熬夜看电影和追剧,比如一直在刷手机,刷社交网络等,比如同宿舍舍友晚睡引起自己晚睡等等。一定要想清楚在执行目标中可能存在的障碍,一般越具体越好。
(4)计划(PLAN),根据前面的三步,制定属于自己的项目执行计划表。
很多的实验研究表明,使用WOOP的方法能让人培养出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并且对酒精成瘾等行为也有良好的干预作用。为了推广这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名为WOOP的手机App已经上线,那些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又缺乏科学指导的同学不妨一试。
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这里只提供了两个增加你成功率的思路罢了。就个人而言,学生时代目标执行的一大问题是——贪多。在短时间内,既想减肥成功,又想阅读大量书籍,还想坚持学习外语。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却忽略了一项非常残酷的现实——很多目标都需要坚持,坚持需要意志,而人的意志力有限。一开始伴随着肾上腺素带来的激情,似乎一切都不困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琐事的烦扰,到头来往往一个目标都没有实现。所以,不妨将你的目标排个优先级的序列,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达成一个目标。在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让一次成功的范式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重复,最终你会发现那些目标也就一个一个实现了。
责任编辑:张蕾磊
说出目标并不好
你有没有把你的目标公之于众?告诉别人,放在社交网站上都算公之于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告诉他人可能会影响你的目标执行。有很多研究支持公布自己的目标。比如健身的App会鼓励用户把自己的目标及每日进程分享到社交网站,让他人的围观和点赞成为你继续下去的动力和压力;综艺节目的评委一本正经地询问“你的梦想是什么”,选手回答后会收获认可和鼓励的掌声。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是公布目标的受益者。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有那些自我一致性(self-consistency)高,即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稳定,并希望维持这种统一的人,当别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后会更加努力执行。除此之外,对谁说出自己的目标也很重要。同样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告诉朋友,你需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是不一样的,执行起来也必然会有差别。
有一类的目标告诉别人可能会影响它的执行。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皮特?高尔威泽(Peter Gollwitzer)等人设计了实验来探索当别人知道了你的“宏图大志”后,你会如何表现。研究者找来49名心理系的学生,用问卷评估他们想要成为心理学家的渴望,并且报告两个为了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努力(比如读更多的论文,或者学习统计知识等),随后将这些学生随机分成两组。研究者会和其中一组学生讨论问卷的回答情况,以此来传达“我知道你的志向”的信息,而另一组则采取冷处理,表示我对你的目标一无所知,也不关注。一周后,研究人员询问两组学生在这一周内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两组学生成为心理学家的渴望无差异,而那些知道实验人员了解自己目标的学生,反而花更少的时间来学习。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科特?勒温等认为人们在制定有些目标时并不具体,宽泛的定义导致了很多行为都会让自己产生成就感,他人的了解和认可就是其中一类。当别人了解你的“志向”后,你似乎产生了“我已经完成目标”的虚幻,从而降低了行动力。
高尔威泽等人的研究还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此类目标越狂热,越容易受到“他人认可”虚幻的影响。研究者找来63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的目标是想成为临床心理学家,另一组无此志向。每一组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实验组的人将自己的目标公布,而非实验组的人则保自己的目标。随后让这些参与者观看心理咨询的视频,观察并记录其中的临床心理学家与患者的眼神接触次数。结果验证了高尔威泽等人的假设,那些立志成为临床心理学家的人,如果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反而更不认真去看治疗的视频;而无此志向的同学在眼神记录上无差异。
这类与自己身份相关(identity-related)的目标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它经常出现在小学作文本上——我将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将来要成为一名歌手等等。这些与自我身份相关的目标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因为人们在倾向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同时,也对他人的反馈非常敏感。当你把自己的目标告诉他人后,就会产生已经完成部分目标的虚幻感从而降低了自己行动的动力,导致目标的失败。这样的虚幻在“全民互联网创业”的时代太过常见,比如很多立志成为乔布斯的人经常进行明星走穴似的公开演讲,却在产品开发上投入越来越少的精力。
不过细想一下,告诉别人目标与否似乎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你是否能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保持清醒。除了告诉别人带来的成就感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执行目标本身也有一些陷阱。通常一个大目标得细分成很多小目标才能执行,而人们常常忽略的是这些目标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实现小目标会收获成就感,从而阻碍其他目标的执行。比如,很多人的目标是有一个好身材,这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去健身房锻炼达成。一项研究表明,在控制饮食上的成就感会降低你去健身房的次数。还有上学时的偏科现象,你在某一学科上取得的成就感可能会降低你学习其他学科的热情。这提醒我们,在将大目标划分成小目标后,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你要的是大目标的实现,而不是沉浸在某些成就感中难以自拔。
想得美 做得差
除了他人认可的虚幻,有时候自己把执行目标的过程想象得过于美好,也会让你倒在奔向目标的路上。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里埃尔?奥丁根(Gabriele Oettingen)撰写的《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 Inside the New Science of Motivation》中表达了对盲目乐观的批判。在她的实验中,一组大学生只考虑生活的积极方面——好成绩、好的聚会和喜欢的东西;另一组大学生则将生活中的好坏都考虑进去。结果发现,只考虑好事儿发生的学生更没有成就感和野心——在考虑好事情的时候,大脑受到欺骗,它以为你已经完成了这些,便处于放松状态。在考虑好事情的时候,人的血压是降低的;而考虑目标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人的血压是升高的。想得美也许让你感觉更舒服,但是考虑障碍,会让你更有精力和动力去做事情。这大概就是古人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完成目标,布里埃尔?奥丁根等人创造了一种叫做心理对照(mental contrasting)的方法。在一个实验中,学生们都要通过一门语言考试。一组学生仅想象自己通过考试后得到的奖励;另一部分同学除了想象奖励,还会总结自己通过考试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自己的不良行为等。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同时考虑奖励和困难的人,也就是使用了心理对照方法的同学,在语言考试上表现更好。
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非常简答,不过是考虑一下障碍罢了。但是根据布里埃尔?奥丁根等人的研究,生活中只有1/6的人具有这样的思维方法。在当下人人造梦的时代,像“you can do it”等励志标语的渲染,很多人在考虑事情时往往会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过于积极的判断,忽略了实现目标中的困难,到头来反而空欢喜一场。
结合其他关于动机-目标的研究,布里埃尔?奥丁根总结出了一套名为WOOP的方法。实现目标实现分几步?WOOP告诉你至少分四步:
(1)愿望(WISH),许下你的愿望,可大可小,比如每天早睡。
(2)结果(OUTCOME),想想你能从实现目标中得到的好处。比如早睡会让你皮肤更好,白天的精力更旺盛,身体更健康等。
(3)障碍(OBSTACLE),阻止你早睡的障碍是什么?比如白天做事情太拖延导致晚上加班完成任务,比如经常熬夜看电影和追剧,比如一直在刷手机,刷社交网络等,比如同宿舍舍友晚睡引起自己晚睡等等。一定要想清楚在执行目标中可能存在的障碍,一般越具体越好。
(4)计划(PLAN),根据前面的三步,制定属于自己的项目执行计划表。
很多的实验研究表明,使用WOOP的方法能让人培养出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并且对酒精成瘾等行为也有良好的干预作用。为了推广这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名为WOOP的手机App已经上线,那些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又缺乏科学指导的同学不妨一试。
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这里只提供了两个增加你成功率的思路罢了。就个人而言,学生时代目标执行的一大问题是——贪多。在短时间内,既想减肥成功,又想阅读大量书籍,还想坚持学习外语。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却忽略了一项非常残酷的现实——很多目标都需要坚持,坚持需要意志,而人的意志力有限。一开始伴随着肾上腺素带来的激情,似乎一切都不困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琐事的烦扰,到头来往往一个目标都没有实现。所以,不妨将你的目标排个优先级的序列,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达成一个目标。在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让一次成功的范式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重复,最终你会发现那些目标也就一个一个实现了。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