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保护好世界的绿色瑰宝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总面积2.64万公顷。境内有举世无双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奇观,集山水林洞于一地,融万象之美于一身,以三千多座神態各异的奇峰为主体,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奥为特色。天子山、杨家界的群峰耸立,金鞭溪的十里画廊,黄龙洞的定海神针,宝峰湖的高峡平湖,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仑的天然画卷,被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近年来,武陵源区严格执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护目标、重点和举措,积极应对新常态,坚定信心,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遗产保护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积极完善保护机制。区林业局加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办公室牌子,内设相应机构,具体负责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日常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切实强化自然遗产保护考核,出台了《武陵源区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考核办法》,将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
  扎实推进遗产保护研究项目。一是扎实推进“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自2017年武陵源区与亚太遗产中心签订协议共同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示范研究项目以来,通过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培训、问卷调查等形式,已经完成了全部工作内容。下一步,将落实专家提出的建议,继续注重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切实加强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开发,推进武陵源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二是圆满完成武陵源遗产地动植物多样性编目。经过两年的努力,武陵源区委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编目研究得以完成,对武陵源遗产地的动植物资源现状、地理分布及遗产地成立以来动植物资源的变化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摸底核查,首次掌握了自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尚未完成的动植物本底资料。通过实地踏勘和考察研究,充分证实了武陵源生态环境良好、物种多样性保护到位。
  全面落实遗产保护重点任务。根据2015年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内容,近年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重点开展了以下保护工作:一是启动第三期拆迁工作。2017年以来,武陵源景区移民搬迁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截至2018年12月21日,已签订搬迁协议136户、面积24065.18平方米。二是降低索道、电梯和有轨电车的视觉影响。各交通设施企业按照环评专家要求,进行了设施外观颜色的更新,广告牌的更换,较好地降低了视觉影响。各设施企业在植被修复、生态绿化、噪音降低、尾气排放和污水排放等方面进行了整改。经专家审定,索道、电梯、小火车对遗产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三是强化旅游发展战略。武陵源区与亚太遗产中心合作,共同开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根据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将聘请相关专家团队,制定遗产地旅游发展战略,并及时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
其他文献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松褐天牛是其主要传媒昆虫。传播面积在我国持续扩大,致病力强,寄主死亡率快,造成损失不断加大,危害复杂性日益增强,特别是泰山、黄山、庐山等国家风景名胜区相继发生疫情,严重威胁我国重点区域生态安全,破坏历史文化景观价值,影响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有松材线虫病的松材及其制品中传播,如家居装饰材料、电线
期刊
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潇水和珠江水系源頭,有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明珠。其境内山川秀美,溪河密布,林木茂盛,植被丰富,有保存完好的大龙山、姑婆山两大原始次生林群落; 植物1200余种,珍稀植物40余种;动物260余种,国家、省级保护动物20余种。她就是因盛产“江华杉条”而名扬东南沿海、被誉为“三湘第一场”的江华国有林场。  江华国有林场始建于1954年,其前身为江华森林经营管理局,先后隶属于省、市管
期刊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融合,推动怀化市由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稳步迈进。”  据怀化市政府负责同志介绍,怀化市按照“生态提质、产业转型、改革惠民”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做好脱贫攻坚结合文章,切实解决“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的问题。  怀化是森林资源大市,活立木蓄积量高达8027万立方米。据测算,林木资产总值达600亿元以上,可实现林权抵押贷款300亿元,直接拉动GDP
期刊
隆冬时节,放眼邵阳县2001平方公里大地,一片片油茶林青翠欲滴,产业发展的热潮如火如荼,古老村寨生机勃勃。  近年来,邵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产业发展已真正成为贫困群体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如今,“产业之花”已经开遍这片湘中宝地,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领跑脱贫加速度。  在邵阳县,一个村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产业就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一条致富路。
期刊
平江县林学会于1979年成立,是平江成立较早的科技类社团组织之一。历年来,平江县林学会以林业科技推广为依托,以平江28.53万公顷林地为平台,在“德字1号”油茶无性系繁育上取得突破,楠竹低产林改造、林地测土配方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等方面也成效显著。  强化科技宣传。5年来,学会通过网络宣传、专题宣传、下乡宣传、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林业生产实用技术,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
期刊
永州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座生机勃发的森林城市。2011年,永州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并于2015年11月被国家林业局授牌国家森城市。作为湘江的源头,永州森林建设不仅关系到永州人民的幸福,更事关整个湖南的生态。创森成功并不意味着“国家森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就留在了永州,留住这块金字招牌,巩固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是自2016年以来永州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绿之担当:不负重任再添色  2016年
期刊
南面石头长,北面沙石流,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隆回曾经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营造第一片杉木林开始,紧接着是“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隆回”,长防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一个个在隆回实施,坚实的兴林举措盈乎上下,滚烫的创业热情“遍地燃烧”。在30多年短暂而又悠长的岁月中,隆回务林人用心血和汗水、忠诚和奉献,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林海碧波的壮美画卷,演绎了从“荒山大县”到“林
期刊
永州市双牌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林业是全县的立县之本。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催生出了林业经济发展新业态。  林下养鸡  从县城出发沿着弯曲的县道行车约40分钟,到达塘底乡珍珠村。该村是一个贫困村,也是一个林下土鸡养殖的特色村。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奔刘家寨山林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去。  到达半山腰,便看到一大片林子被绿篱笆围着,杉树下、草丛中,三五成群的土鸡悠闲自在地在林荫下追逐抢食。向导告诉
期刊
王中建,慈利县一个普通的林业职工,却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  湖南慈利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群山深处的女儿寨小流域,主要任务是为研究、评价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提供数据。  1998年,正值而立之年的王中建由慈利县林业局安排到这里担任监测员。從此,他扎根山沟、以站为家,每天准时、认真观测记录着每一个科研数据,一干就是20年,共采集科研数据20多万个,为湖南省研
期刊
近年来,隆回县委县政府致力于解决大山要“绿被子”和林农要“红票子”的两难问题,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仅让大地绿起来了,而且还让林农富起来了。2018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23.7亿元,解决劳动就业9.3万人。  多措并举增收入  近年来,隆回县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林业产业优势,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走“造血”扶贫的路子,走生态扶贫的路子,为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票子”。  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