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而数学的教学基本要求是,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求学生“会学”。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个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而数学思考是教学目标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活动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创造思维活动的必需条件。
前面说过,数学课程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部分组成。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其它目标实现的必需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在基本技能上。
二、兴趣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内部动力的前提条件。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资源,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例:在教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我让学生一起来玩游戏,分组来扮演小猫,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实践是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强调了学生数学探索的经历和得出数学新发现的体验。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认识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要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例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小力前面4个人,后面有5个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学生立刻答到“4+5=9(人)”这时教师不能把自己想发强加于学生,“师:我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果好吗?”做游戏,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找一个人当小力,再排队。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小力没算对,正确做法:4+5+1=10(人)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主动思考,加深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拓展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联想和想象,具有直观性和跳跃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轻松表现它的特点。CAI课件的直观表现力,展现逻辑思维过程,克服了学生在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中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图景,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阶段。而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拓展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是利必可行的。例:学生看到一幅画着5个人,10张椅子的图画后,文字显示问题:“还剩几张椅子?”后,立即明白还剩5张椅子.
这样就直观形象地解决了问题。
五、收斂思维和发散思维开拓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收敛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规范、有组织的思维方式,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其相反,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无一定方向、范围。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这两种思维。例: 甲乙两人绕圆形跑道竞走,他们同时同地相背而行,6分后第一次钟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4 分钟,这时甲回到出发点,乙离出发点还差300米,这个圆形跑道的周长应是多少米? 这是一道行程方面的应用题,数量关系虽不是很复杂,但却不直观。我上课时先让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实践,再提出质疑“我们能把环行跑道变成直线跑道吗?”学生充满好奇,让学生演示把圆形跑道转变成直线型跑道。这一过程也是解这个题的关键所在,此题这样转变,学生就能按常规问题去思考,要求这个圆形跑道多长?这样学生就容易想出一种解法:乙甲所用的时间比是6÷4=3/2,这样可求出乙余下的工作时间6×3/2=9(分钟),已知乙此时已走了4分钟,那么乙要走完这300米的时间是9-4=5(分钟),300÷5=60(米),全程为60×(9+6)=900(米)。之后我又提出还能有其它解题方法吗?很快学生都动起手来,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很快答案就出来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应用题的必要性,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对应用题一题多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重要部分,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新近说到“创新精神最重要”。
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创造思维活动的必需条件。
前面说过,数学课程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部分组成。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其它目标实现的必需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在基本技能上。
二、兴趣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内部动力的前提条件。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资源,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例:在教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我让学生一起来玩游戏,分组来扮演小猫,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实践是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强调了学生数学探索的经历和得出数学新发现的体验。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认识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要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例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小力前面4个人,后面有5个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学生立刻答到“4+5=9(人)”这时教师不能把自己想发强加于学生,“师:我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果好吗?”做游戏,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找一个人当小力,再排队。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小力没算对,正确做法:4+5+1=10(人)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主动思考,加深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拓展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联想和想象,具有直观性和跳跃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轻松表现它的特点。CAI课件的直观表现力,展现逻辑思维过程,克服了学生在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中的障碍,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图景,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阶段。而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拓展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是利必可行的。例:学生看到一幅画着5个人,10张椅子的图画后,文字显示问题:“还剩几张椅子?”后,立即明白还剩5张椅子.
这样就直观形象地解决了问题。
五、收斂思维和发散思维开拓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收敛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规范、有组织的思维方式,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其相反,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无一定方向、范围。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这两种思维。例: 甲乙两人绕圆形跑道竞走,他们同时同地相背而行,6分后第一次钟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4 分钟,这时甲回到出发点,乙离出发点还差300米,这个圆形跑道的周长应是多少米? 这是一道行程方面的应用题,数量关系虽不是很复杂,但却不直观。我上课时先让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实践,再提出质疑“我们能把环行跑道变成直线跑道吗?”学生充满好奇,让学生演示把圆形跑道转变成直线型跑道。这一过程也是解这个题的关键所在,此题这样转变,学生就能按常规问题去思考,要求这个圆形跑道多长?这样学生就容易想出一种解法:乙甲所用的时间比是6÷4=3/2,这样可求出乙余下的工作时间6×3/2=9(分钟),已知乙此时已走了4分钟,那么乙要走完这300米的时间是9-4=5(分钟),300÷5=60(米),全程为60×(9+6)=900(米)。之后我又提出还能有其它解题方法吗?很快学生都动起手来,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很快答案就出来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应用题的必要性,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对应用题一题多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重要部分,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新近说到“创新精神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