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学校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课堂人际关系。利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印象,让学生在对教师的欣赏中愉快学习。
  【关键词】心理效应 教学 应用
  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课堂人际关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常见的几种效应谈谈它们对教学的影响。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人们对初次相遇的陌生人所获得的印象。1957年,美国的陆钦斯(A·S·Luchins)用两段杜撰的文学材料作为被试获得第一印象的根据,两段材料都是描写名叫吉姆的学生的。一段材料把吉姆描写为冷淡、内向的人,另一段材料把吉姆描写为热情、外向的人。然后把这两段材料以四种方式组合,让四组被试阅读。第一种,热情而外向的材料先于冷淡而内向的材料。第二种,冷淡而内向的材料先于热情而外向的材料。第三种,只有热情而外向的材料。第四种,只有冷淡而内向的材料。最后要求被试回答“吉姆是一个怎样的人?”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第二组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第三组有95%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第四组则只有3%的人认为吉姆热情而外向。这一结果清楚地表明,判断的差异是由第一印象造成的。
  教师与学生初次相遇时产生的第一个印象,往往会影响对他以后一系列的解释。学生往往从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的穿着是否端庄大方推测其是否精干;从教师的第一次上课的言谈推测其学识与个性,学生对新教师总是怀有新奇感,十分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第一印象好,学生对教师今后言行常常往好的方面去解释。
  二、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这种以点概面的偏见叫晕轮效应。
  教师要克服晕轮效应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应全面了解、公正地评价学生,不要凭一时的观察、学生偶尔的一次表现来评判学生,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如有些教师批改作文时,对于那些好学生的作文,不假思索,打上高分,而认为班上成绩差的学生,道德品质也差。殊不知,有些错误判定,滋长了某些学生的骄傲、自负的心理,或者使有些学生在教师的这一棒下,永远抬不起头来。
  三、刻板效应
  是教师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学生的固定形象。教师观察学生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按年龄、性别、家庭地位、经济条件和居住地区等特征,将他归为某一类,并依据自己头脑里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来判断其个性。如看到男生,总认为其抽象思维能力强,看到女生,总认为其情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错。总认为会说、爱表现的学生能力强,而认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反应迟钝。
  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准确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把学生加以归类,这样有助于概括地了解学生。其次,教师也应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既根据学生所属群体的一般特征,又注意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旺盛时期,变化大、发展潜力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尤其要避免对学生持有成见,不随便给学生贴标签。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
  又称期望效应,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人际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R·罗森塔尔与L·雅可布森对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为智力测验):随机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并故意告诉每一个班的老师,说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月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发挥期望效应的良好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1.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其各方面的信息,准确测估学生的水平,提出正确的预言。
  2.教师需采取切实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具体行动,与诲之不倦的态度,传递自己的期望,促进期望效应的实现。
  3.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努力发现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向高于现有水平的方面发展。
  五、马太效应
  这是美国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顿提出的。意指人们容易对荣誉获得者无限拔高,同时以至善至美的标准去要求或评价先进人物,结果使他们感到紧张与压力。
  如何防止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1.教师客观地要求成绩突出的学生,不要一味向尖子生提过高过难的要求,使尖子生不堪重负,或无限夸大“尖子生”的成绩、才干,滋长这些学生的骄傲自负、爱慕虚荣的心理。
  2.提供学生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尖子生的耐挫力。
  3.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淡化尖子意识。长期处于“金字塔尖”的尖子生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形成外表光亮坚硬、实则不堪一击的“蛋壳心理”。
  六、布麦伦效应
  也称回飞棒效应。人说服人时,告以南行却偏往北走的现象,被称为“布麦伦效应”。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往往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局面,或使对方引起逆反心理。“布麦伦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是如何产生的呢?教育者应怎样避免这种不良效应?
  1.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看作“出气筒”“储存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的思想,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教师态度恶劣、或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态度诚恳、循循善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这样,学生会心悦诚服,对你倍加尊重。
  3.教学方法陈旧、死板,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新的教育时代,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用“填鸭式”“注入式”,多用“启发式”“发现式”,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教育得法而越来越强烈,也可以因教师教育不得法而被窒息。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丁家永 编著.《现代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肺性脑病是急诊呼吸内科经常遇到的急诊,病势多凶险,需紧急救治。我院从1991年元月至1996年7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抢救肺性脑病30例,与未采用纳洛酮 Pulmonary
患者,男,32岁,因不省人事10分钟,于1997年3月9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查体:T36.7℃,P300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神志不清,压眶反应存在,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应迟钝,口角不歪... Patient, male
光化学疗法(PUVA)亦称黑光疗法,是指使用具有光敏活性作用的補骨脂素类(Psoralens)药物后加长波紫外线(UVA,即黑光)照射来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一种新疗法。尤其对银屑病(牛皮癣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门、急诊中的常见病,往往症状严重而客观体征少,辅助检查(如CT、MRI、EEC)诊断价值较低。笔者对33例固定单侧的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进行了尼莫地平用药前
男,73岁,突发神志模糊,说话不清,伴呕吐7小时于99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立即行头颅CT扫描,CT诊断右顶叶脑出血,脑干模死。当即予以脱水、止血、降依压、营养脑细胞,吸氧等抢救措施,但
前言布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或流行性传染病,人类与患病牲畜(牛、羊、猪等)接触,或食用染菌的乳品及食物而被传染及細菌实驗室工作者均可被传染。我国远在1905年就已
一、温故知新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认识了好多词语朋友,今天你还能读好它们吗?多媒体映示:唯恐遥遥领先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生怕得意洋洋沉重的奖杯慢慢地爬行2.你
由于厌氧菌分离技术的提高及临床和基础医学密切配合的结果,近十余年来厌氧菌族已证实是败血症的常见病因。本文仅就厌氧菌败血症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等情况作一介绍。一、
身为父母,切不可以自私之心,把孩子看成私有财产,用一种狭隘的观念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安排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训练。学生:老师,您好!我好郁闷。咨询师:遇到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词“几何直观”。什么是几何直观呢?新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解释: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