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让孩子摆脱课外培训的枷锁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某名校的校长和刚上初二的学生正在座谈。校长问大家在暑假里最盼望的是什么?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同学说最盼望的是赶紧开学。这一回答显然让校长感到困惑。学生们解释:暑假里天天要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种“被培训”比上学还累。这是个真实的事例,之后该校长在各种场合都会呼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这根本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各种声音
  
  “课外培训班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老师如是说。
  学校实施的学科教育是有计划按步骤地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智商和年龄段而进行科学的规范设计,符合中国实际,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而一般的社会办学机构,都是以“发潜拓智”“奥数”“托福预备班”等名义进行学科教育。比如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承诺的英语“达到”程度是要把新概念第二册学完,达到了初中毕业程度。这种拔苗助长、填鸭式的培训,易使孩子囫囵吞枣。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培训机构违反科学规律,在暑假期间推出所谓的“八节课教完一学期”,就是用八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学完下学期的全部内容。老师们认为用八节课学完一学期的内容一定是不完整的,而学生们则误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新内容,所以在学校的课堂上不听老师的讲解。
  北京海淀区某中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她班里80%的学生都上培训班。
  “学习压力太大了,都累死了。”——学生如是说。
  学习那么痛苦,这真是丧失了学习的本意。学习是一种需求,是为了各种各样的生存需要,所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是积极地,主动的。而孩子们怎么会这么累呢?
  同事冯女士家有个10岁的孩子,在北京的重点小学就读。从6月份起,冯女士就开始关注网上的暑期培训班信息,暑假一开始,就一口气报了6个班。语数外,外加美术、网球、游泳。孩子天天在家闹的不愿意去上课,但还是拗不过家长。在高压态势下的学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了。
  难怪学生都盼着早点开学。在学校里,教育部门十分关注学生减负,强调人性化教育,强调科学规范的教育理念。
  “我们都是做的吃力不讨好的事。”——家长如是说。
  在某社会教育机构门口,遇到了家长王先生。王先生刚交完钱,他说人太多了,好不容易才报上的名。你说这么多孩子都在学,我们敢不学吗?孩子不愿意来学,但我们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来啊。升学离不开考试,想考上好学校就得补课,这就像是一个大漩涡,一旦旋转起来,任何人想站在旁边观望都是不可能的,你不由自主地被卷进去。”面对“不得不报”的暑期培训班,家长们是无奈的。
  面对昂贵的培训费用,家长更是显得无助。举个例子,比如“八节课学完一学期”,八次课,每次3个小时,费用在2400元-4000元左右不等。有一个家长算了一下,四年级奥数课秋季班16次课2495元,暑期班10次课1670元,一年两个学期加寒暑假,共8330元,如果把英语、语文三科加在一起,一年要支出20000多元。而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900元,全年总收入18000元。
  
  火热的课外培训
  
  教育是一个永不落套的话题,无论是全球经济危机,还是流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都没能使发展中的课外培训行业陷入低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提高了,不满足的心理让一批批人将目光投向继续教育,再加上社会竞争愈演愈烈,优胜劣汰的无情现实逼迫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者生存,这些因素从根本上拉动课外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为课外培训行业注入一股潜在的发展力量。
  统计表明,为子女教育而存钱的人越来越多,一半以上家庭能够接受每年每个孩子2000-3000元的教育费,约10%的家庭能够接受孩子每年1万元以上的教育费用;90%家长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素质教育:60%的家长表明为孩子上学举债也在所不惜。而在这些家庭教育资金投入的比例中,小部分是用于就读正规学校的费用,大部分都用在课外培训领域,家长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投资是目前课外培训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有四五千家,越来越多的机构发现了中小学蕴涵的消费潜力,正在大举进军这个被视为没有风险的“富矿”市场。在广州不仅能看到土生土长的卓越教育,还有来自北京的学大教育,上海的精锐教育,香港来的英讯·理想教育,甚至还有来自日本的公文教育等等等等。越来越多的课外辅导机构已不满足本地市场,阔步走向全国甚至海外。  
  培训班火热,本无可厚非,但透过火热培训班的表面现象之后,我们发现更多的是令人担忧的次生问题。培训机构多如牛毛,教育培训市场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记者在某知名培训机构了解到,收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服务费500元,包含了报名的手续费以及建档费。该建档费类似于办理各种商业VIP卡,学生交纳此项费用后,资料就会存档在该机构的系统内。第二部份就是课时费。课时费包含了教师辅导费用、教材、试卷、以及试卷分析费、学习计划制定费等。按照1个课时150~200元不等的收费,一个学期下来往往家长要缴纳上万元的费用。家长李先生说他根本搞不定这些所谓的费用,接待人员的解释也是很含糊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一一体现。”而事实上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适应那里的学习,要想退费那是难上加难。张女士的孩子在今年的暑期参加了某知名外语培训中心的夏令营,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意外受伤,中断学习,要求退款,却被告知余款会保留在孩子名下,一年内参加该机构任何学习都可以使用,但是要退钱,没门!
  课外培训机构里的老师是否真正能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记者特地采访了一位曾在培训机构任教过的老师小张(化名),她以自己曾在这些辅导机构内部工作的经验,向记者展现种种不为人知的“乱象”。
  关于培训机构承诺的名师辅导,其实所谓的名师,实际上很多老师不仅不是来自名校,有的甚至不是老师,只是社会上招聘的一些大学毕业生,没有教师资格证。小张毕业于江南某名牌大学中文系,在北京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去某知名培训机构工作,主要负责小学三四年级的全科教育。培训中心规定,在这里任教的老师不得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必须声称自己是某知名中小学的老师,且不能告诉学生自己的真实姓名。家长们一般都不会真去打听老师的出处。更加过分的是,老师们还被要求把课讲得越长、越累赘越好,这样就可以拖长学生的课时,赚更多的钱。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以为送进了保险柜,殊不知有些培训班,孩子们在课上玩游戏,看小说,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们充耳不闻。
  另外培训班教学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他们为迎合学生升学的需要而开设培训科目,为应对学校的考试内容而强化学生训练,教给学生最多的是解题的技巧,训练学生最多的是考试能力,而没有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研究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剥夺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大部分培训班的上课的时间都设在学生的课余或节假日,使得学生疲于上课、作业、培训、作业的循环之中,学完课堂学科外,忙于学习忙于培训。培训不仅侵占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更是剥夺了他们一生最珍贵的童趣、最宝贵的童年。特别是对于大部分不喜欢、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学生来说,损害的不仅仅是课外时间、童趣,他们还要忍受着听不懂课的煎熬、解不开题的痛苦、考不出好成绩的打击。
  
  课外培训应回归理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应当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其兴趣范围,开发特长学生特殊的潜能,为“吃不饱”的孩子开设的。火热的培训班,如何才能回归理性,回归培养学生兴趣、发展特长的本位?
  首先,治标更要治本。比如经久不衰的奥数热,专家们早就指出学奥数一般只有5%的学生适合。但在我国奥数培训仍朝着低龄化、普及化、功利化、应试化方向愈演愈烈、疯狂发展。虽然2005年教育部明令禁止公办初中、小学举办奥数班,但是现实是越禁越热。这不禁令人深思:培训班为何如此之热?其实无论是参加奥数培训班还是别的培训班,都是被学生家长视为“进入名校”的重要途径和敲门砖。由于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从大处说,东部与西部、城镇与乡村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从小处来讲一个地区之内中小学校也有省、市、区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虽然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需要考试,但一些奥数、英语、编程、文艺、体育等各种证书往往成为进否名校的敲门砖。
  因此,力图通过封杀奥数或编程等培训,只是治理培训热的治标之法。要治本,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按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真正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取消中小学校选拔优秀生源的特权,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于提高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教育为人民所满意。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能从择校热的浪潮中脱离出来。
  其次,中小学校需要树立“减负、增质”理念。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不可与其他机构联合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班,不应将学生是否参加培训班与入学、升学相挂钩,不能将奥数、编程等作为报名、录取的附加条件,从而通过减负避免培训班对中小学招生录取秩序的影响与干扰。
  再次,救孩子要先救家长,家长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成长观,孩子的成长是以全面素质的提升为基础,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所以家长应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能仅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成长是以成人为保障,贝多芬曾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所以家长应关注成人教育,而不能仅关注成才,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人。树立合理的校外培训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不同智能在不同方面的组合,因此家长在选择培训班时不可跟风上、随大流,而需要精选培训科目,使培训的内容适合孩子的兴趣、符合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树立适当的名校观,父母要正确看待名校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名校确实是孩子成人成才的环境和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世界上大部成名成才的人都不是出生于名校。美国500强的CEO中(首席执行官)80%的人毕业于一般大学,我国100名有成就的青年企业家80%的人也来自于一般高校。由此可见,名校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但成长成才并不能仅仅依靠名校。
  培训班并不可怕,可怕是培训班的功利性、名利性太强,与应试教育的联系太多,家长对其崇拜太深;培训班的火热并不可怕,可怕是火热的培训班与升学相挂钩、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学生的成长。当前的培训班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小教育质量不高、优势教育资源不足,因此只有教育管理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班热才能退烧退热、才能回归本位。
其他文献
据《齐鲁晚报》报道,来自重庆的全国人大代表、律师韩德云,今年第七次向全国人大递交有关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的书面建议或议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申报不是问题,关键是公开
邓小平在1983年10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嗣后的运用实践过程中,又作出许多重要的补充并使其具体化。这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在我国社
捐资30万元筑起绿色“乡情路”,刘万平捐出的不仅是一笔金钱,更是一种解不开化不掉的浓浓乡情;一种持久不变、真挚渴切的感恩隋愫;一种坚定不移、视致富家乡为己任的绿色信念。
回首二零一一,举国上下,龙腾虎跃,经济持续发展;细数开局之年,财政事业,奋力前行,收支规模空前.2011,国家财政10万亿,百倍于改革开放初年!春华秋实,这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收获的硕果!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涉农资金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多发、群发趋势,给涉农资金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最近,绍兴市财政局会同
《南方都市报》报道,有网帖称湖南怀化的《边城晚报》因在2月1日报道物价贵、多数市民对过年不满意,导致两名报社领导被停职、一名报社领导被携地免职的情况。
本文从“三个不可替代性”论证“农业是基础”的生态与生态经济实质,从而揭示“农业是基础”生态经济规律的内在依据,在此基础上,指明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