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能运用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教学的结果,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更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运用,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感體验和能力培养。但在同一领域的课题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别人主要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策略不免有一些空泛,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较弱。三年级学生本身有一定审题能力,但对直观、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对一些抽象思维的问题比较模糊。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对我校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策略研究,构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三年级解决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我校三年年级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不认真,审题时不会找关键词,审题习惯有待于加强。
学生一见到题目,就马上想做题,结果解决问题能力差。比如:“一件上衣 46元,一件裤子 38元,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学生找不到关键词“贵”、“一共”,就列式计算,久而久之,审题习惯没有养成,解决问题就比较吃力,会造成心理焦虑,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只会片面理解简单的数学信息,不会找出条件关系,概念模糊。
由于学生对题目的意思不理解,也无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出现概念模糊的现象。如“一根 4厘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长多少?”学生误认为“对折再对折”就是折 2次,而不是 4次,在计算每段绳子长多少时就只算 4÷2=2(分米)这一步,没有再算 2÷2=1(分米),就容易出现概念模糊的现象。
(3)用示意图来分析关系较少,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解决问题最实用的的方法就是通过画线段示意图来分析数量关系,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忽视画线段图,他们都认为比较麻烦,就只想列式解答,殊不知,画线段图就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一个经历过程。如“军棋的价钱是 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 4倍。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学生可以通过画图,理解题意,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 4个 8是多少?
(4)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 ,运用知识能力有待于提高。
(5)解决问题,就是一种知识综合应用的技能,三年级对解决问题一定的认知,但综合应用能力较差,不懂运用迁移、类推、归纳等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比如:“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 60人平均分成 2队,每队平均分成 3组。每组有多少人?”大部分同学先算 60÷2=30(人),再算 30÷3=10(人),少部分同学先算 3×2=6(组),再算 60÷6=10(人),但是在列出综合算式时,却发现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列综合算式过程中不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审题习惯,不懂如何去审题,不理解题意。
(2)不会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条件信息,分析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3)教师没有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教学时提问引导不足,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效果差。数学来源于生活,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高年级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
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上一节课要向 40分钟要质量,教学环节时课堂导入 3-5分钟完成,为做好铺垫。自主探究 20分钟,其中学生活动 10分钟,巩固练习 12分钟,课后总结 3分钟,把 70%的时间留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
(2)让学生学会自主审题在审题中,学会自己默读,默读时,读出题目要求,找出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从问题条件出发,找出数量关系
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问题条件出发,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先找出关键字并圈出关键字,用笔和尺子画一画作标记,画波浪线标出信息,画横线标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4、写出小标题
学生分析数学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后就可以写出小标题。有些题目数学信息隐藏较深,学生比很难找到,因此,让学生根据问题写出小标题,一边写一边列式计算。列算完之后要进行检验,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又能根据信息列式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
5、画出线段示意图
学生分析数学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后就可以写出小标题,也可以画出线段示意图,在画出线段示意图时,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像这样,学生用画圆圈的方法,画出 3种不同颜色的圆不仅表示它们的个数,还可以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再如:
像这样学生练习画出线段示意图,能很快解决问题。 6、坚持每日一练教师每天出一题思维题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进行每日一练,教师及时批改,并进行讲评,每周共 5题,对学生进行星级奖励,每月 20题,评选班级数学能手,颁发奖状。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仍发现一些学生存在数学解决问题障碍。作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春霞 .聚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四大争论” [J].小学教学设计 ,2008,(11).48.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广西南宁书隆安县第一小学 532799
关键词:三年级解决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我校三年年级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不认真,审题时不会找关键词,审题习惯有待于加强。
学生一见到题目,就马上想做题,结果解决问题能力差。比如:“一件上衣 46元,一件裤子 38元,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学生找不到关键词“贵”、“一共”,就列式计算,久而久之,审题习惯没有养成,解决问题就比较吃力,会造成心理焦虑,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只会片面理解简单的数学信息,不会找出条件关系,概念模糊。
由于学生对题目的意思不理解,也无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出现概念模糊的现象。如“一根 4厘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长多少?”学生误认为“对折再对折”就是折 2次,而不是 4次,在计算每段绳子长多少时就只算 4÷2=2(分米)这一步,没有再算 2÷2=1(分米),就容易出现概念模糊的现象。
(3)用示意图来分析关系较少,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解决问题最实用的的方法就是通过画线段示意图来分析数量关系,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忽视画线段图,他们都认为比较麻烦,就只想列式解答,殊不知,画线段图就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一个经历过程。如“军棋的价钱是 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 4倍。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学生可以通过画图,理解题意,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 4个 8是多少?
(4)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 ,运用知识能力有待于提高。
(5)解决问题,就是一种知识综合应用的技能,三年级对解决问题一定的认知,但综合应用能力较差,不懂运用迁移、类推、归纳等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比如:“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 60人平均分成 2队,每队平均分成 3组。每组有多少人?”大部分同学先算 60÷2=30(人),再算 30÷3=10(人),少部分同学先算 3×2=6(组),再算 60÷6=10(人),但是在列出综合算式时,却发现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列综合算式过程中不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审题习惯,不懂如何去审题,不理解题意。
(2)不会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条件信息,分析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3)教师没有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教学时提问引导不足,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效果差。数学来源于生活,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高年级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
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上一节课要向 40分钟要质量,教学环节时课堂导入 3-5分钟完成,为做好铺垫。自主探究 20分钟,其中学生活动 10分钟,巩固练习 12分钟,课后总结 3分钟,把 70%的时间留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
(2)让学生学会自主审题在审题中,学会自己默读,默读时,读出题目要求,找出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从问题条件出发,找出数量关系
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问题条件出发,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先找出关键字并圈出关键字,用笔和尺子画一画作标记,画波浪线标出信息,画横线标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4、写出小标题
学生分析数学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后就可以写出小标题。有些题目数学信息隐藏较深,学生比很难找到,因此,让学生根据问题写出小标题,一边写一边列式计算。列算完之后要进行检验,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又能根据信息列式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
5、画出线段示意图
学生分析数学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后就可以写出小标题,也可以画出线段示意图,在画出线段示意图时,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像这样,学生用画圆圈的方法,画出 3种不同颜色的圆不仅表示它们的个数,还可以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再如:
像这样学生练习画出线段示意图,能很快解决问题。 6、坚持每日一练教师每天出一题思维题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进行每日一练,教师及时批改,并进行讲评,每周共 5题,对学生进行星级奖励,每月 20题,评选班级数学能手,颁发奖状。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仍发现一些学生存在数学解决问题障碍。作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春霞 .聚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四大争论” [J].小学教学设计 ,2008,(11).48.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广西南宁书隆安县第一小学 53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