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联结:基层的双重组织化与公共资源配置r——以S市“民生微实事”项目为例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公共资源的不断输入为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然而,如何建构起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与自下而上的公共品需求表达之间的联结机制,如何避免“分利秩序”的出现,是当下基层治理中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一个南方城市S市H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证研究,提出基层的组织化影响着基层的公共资源配置,而基层组织化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社区的自组织化,二是社区的公共组织化.在基层双重组织化的基础上,社区有序、有效地表达需求偏好,并使这些需求偏好进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社区横向协调的机制与政府纵向整合的机制得以联结,一种“新双轨制”正在形成.
其他文献
借鉴组织结构理论可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会根据外部治理主体的需要而主动进行内部结构的自我形塑,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形态,并且最终在宏观上导致社会部门构成的多样性。上述思路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部门的发展态势。对H市社会组织的多案例比较研究表明:社会问题越复杂,治理问题与条块结构间现实张力越强,政府部门的条块特征对社会组织结构形态塑造的作用力越大——依据现实张力的强弱,社会组织结构形态分别表现为外在化、内部分化以及模块化。这表明社会部门构成正经历由单一向多元结构元素转变,进而提高其与国家
本文从两个核心概念——主体性与组织化出发,依循结构逻辑和行动逻辑,并以四个个案为基础,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机理进行分析,为乡村振兴中新内源发展路径提供了一个新的
一、培养涉外法治专业人才队伍的新时代背景rn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持续受到关注与重视.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
期刊
庭外调查核实,依据和权源来自《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然因法律规定的条件、程序等存有缺陷,庭外调查核实权存在功能异化、有失规范等问题,不利于庭审中心改革.
期刊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网络空间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了政府治理的系统变革,全面塑造了地方发展软环境。在赋权-增能分析框架下,“互联网+政务服务”赋予了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更加广泛、自主、充分的行动权,全面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功能,对软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对浙江、江西、贵州三省的案例分析进一步从微观经验层面验证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助于打造地方发展软环境。为此,要统筹做好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府治理改革的融合,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赋权与增能持续深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
刑事辩护全覆盖,这是刑事辩护量的追求;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则是刑事辩护质的追求.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其实也包含刑事处理的公正性.近年来,公、检、法机关都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
期刊
旧城改造不仅使居民有房住,还要住得好;不仅要促进城市发展,还要关注社会保护.政党主导旧城改造超越对社区问题的局部回应型治理,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整体规划和统筹治理促进社
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诱发的政府回应策略是公共管理学的经典议题之一.本文以J市政务热线满意度考核为例,总结政府部门应对考核与问责的策略,并发展出相应的解释逻辑.研究发现,
协商不仅与协商民主的语境相关,更广义地理解,它也是治理和决策中的一种工具.学界对中国古代的协商文化传统和协商制度兴趣日增,然而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深度案例探索却相对缺乏
当前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创新乡村社区治理机制,增加对乡村振兴的资源输入,以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但从现实来看,由于村庄各类组织尚未发挥各自应有功能,组织错位、职责不清、权威弱化,很多乡村区域的基层治理存在结构性张力,导致下沉到村庄的国家与地方公共资源遭受侵蚀,乡村振兴资源投入的治理绩效递减。破解乡村治理结构性张力的发力点和关键应从组织振兴入手,一核多元、两级架构、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强化党组织对乡村的掌控力,重塑乡村治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