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独特的人生智慧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摘要:老子的人生观蕴涵着多方面的意蕴。除了明哲保身思想,他还就人在社会中如何取胜、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这一人生智慧主要由贵柔守弱、谦下不先、不争之争等内容构成。其独特性在于以迂回的、非常规的、看似消极的方式来争取积极的人生目的。它洋溢着辩证的智慧,对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世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今天也十分有价值。
  关键词;尚柔;不争;谦下不先老子表面上看是现实人生的冷眼旁观者,骨子里却是一位热爱人生的智者。他十分关注人的命运,特别研究人如何智慧的生存,如何智慧的取胜,他从极其超越的高度审视世态人生,建构了一套独特的人生观。他不仅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就个人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进行思考,提出了丰富的明哲保身思想,而且还就人在社会中如何取胜、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洞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尚柔
  在柔弱与刚强之间,一般人总以为“刚强胜柔弱”,老子却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提出“柔弱胜刚强”。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观点包含双重含义,一是说柔弱优于刚强,二是说柔弱可以战胜刚强。在老子眼里,柔弱代表新生、生命力和灵活性,刚强则代表死亡和僵硬。他从生命现象获得领悟,说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他掷地有声地提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强梁者不得其死。”于是他在《道德经》第76章中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柔弱折射出生命力,刚强则代表毁灭。老子认为柔弱不仅是富有生命力的,而且是强有力的。柔弱是一种能够攻克一切的力量。
  老子还用水做例子来证明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的确,天下还有比水更柔弱的吗?还有比水更随和而没有个性的事物吗?随物赋形,何其温柔,何其卑弱,但攻坚攻强,舍水取谁?由此看人,合乎大道德行的人,他们的行为像水一样,没什么竞争,随方就圆,因此谁也打不败他们。
  在现代社会里,要想处理好各种关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首要的就是不可太张扬、太强悍、太自以为是:相反,有水一样的柔情、水一样的细腻,水一样的韧劲,反而能更好、更顺利地完成任务。给自己一层温柔的外壳,既亲近了他人,又保护了自己,两全其美。这就是做人的法则之一。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见,水不仅是柔的体现,同时也是道的代表。而《老子》中的水的主要特征有三:利万物、不争和处下,这三个特征使得天下至弱的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他在第78章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表面看柔弱无力,?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柔弱中潜藏着巨大力量,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清楚地表明老子所讲的柔弱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基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要求人保持柔弱的状态,柔弱处世,并强调“守柔曰强”,刚强的未必真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人们历来认为老子“尚柔”,尚柔守弱确实是老子哲学和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老子不仅认为相对于刚强,“柔弱处上”,“柔弱胜刚强”,“守柔曰强”,而且还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对贵柔守弱的原则予以论证,说:“弱者道之用。” 道在产生并推动天地万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作用是柔弱的,柔弱是道这个世界最高实在的品质和属性,因此人必须效法。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尚刚,道家尚柔,而道家尚柔的传统就是由老子开创的。老子尚柔守弱的思想为后世所承继。尚柔守弱在老子那里,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是被大力倡导的。平心而论,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也确有一些“柔弱胜刚强”的事例。不过,通常一般人只知道 “刚强胜柔弱”,而老子却揭示了被人所忽略的另一面:“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的一个洞见。人们在刚强与柔弱之间,往往看重刚强的力量,习惯于求强、图强、逞强,甚至以强凌弱,老子却清楚地告诉人们:柔弱并不是懦弱,柔弱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比刚强更大的力量。这就提醒人们要采用柔弱的方式,保持柔弱的姿态,而不刻意追求所谓强和盛。事实证明,在人世间,柔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和武器。中国有句俗语,叫“柔能克刚”。它的理论根据就是老子的尚柔思想。柔弱作为人生原则其实有两大特点:一是温和性,二是灵活性。老子贵柔守弱,主张柔弱,并不是要人一味示弱与退让,而是要人用温和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目的,要人待人接物灵活而不僵化,圆融而不固执,具有耐心和韧性。所以老子的这一方法,初看是软弱或耻辱的,但最终是聪明和有力的。老子的这一思想反对逞强好胜,极大地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塑造了中华民族柔和的性格。
  二、 谦下不先
  恺撒要做世界第一人,可是老子却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的话不无道理,“先”意味着锋芒毕露,意味着爱出风头,“先”也将招来失败和非议。可以说,老子的慧眼早就看透了这一切,“不敢为天下先”,是从险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滋生的充满毒素的智慧,“不敢”是老子的法宝,是老子的经验,他不是让我们卑微而苟且地活着,更不是让我们丧失所有的道德和良心无知下贱地活着,他只是看到了世事阴险,人情淡薄,得志者又往往是小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如退一退,领略海阔天空。老子的哲学,是夹缝中求生存的技术,是在盘根错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智慧,是当时专制社会中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法宝。
  在社会人生领域,对于高与下,人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却十分赞赏水谦下、居下的品性,在《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地”即下。“地者,下之极也。” 老子认为水之谦下代表了崇高的德行,希望人们学习它。对于先与后,庄子在评述老子的思想时说:“人皆取先,己独取后。”老子在《道德经》第66章中曾以江海为喻,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这是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处于低于百川的卑下之地。所以,圣人要想身居万民之上,想让万民敬仰,一定要对人民谦恭卑下;要居于民众之先,一定要置自己于民之后。这样不仅不会给人民增添负担,而且还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在老子看来,谦恭卑下,先人后己是居上、领先的有效手段。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他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舍后且先,死矣。老子尤其强调身居高位的人要谦下不先,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 谷。此非以贱为本邪?”,“不谷”即不善。认为侯王自贬,才能成其贵;王公表示卑贱,才能获得并保持尊贵。在老子心目中,谦下不先具有积极的功效。它可以引起别人的好感和佩服,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而对自己有益。他相信谦下之人会因其美德而得到好的回报和奖赏。在这里,我们也许能够感受到传统国人为什么特别讲究谦虚的奥妙。
  老子谦下不先的思想具有我们现在所讲的谦虚的含义。人们一般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老子并不仅仅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他把谦虚作为一种为人处事的有效手段来倡导。他从功利的视角去分析谦虚与骄傲,认为谦虚有益于人,骄傲则有害于人。他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正因为不自我表现,所以才高明;正因为不自以为是,所以才显著;正因为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正因为不自高自大,所以才长久。相反,如果一个人热衷于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高自大,就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不能为人所尊重,自己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也就是“谦受益,满招损”的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知道“不甘人后”的道理,认为努力进取,力争上游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老子却主张谦下不先,将谦下不先作为实现人生目的的策略和手段,通过处下,达到居上。这看似消极,实则很积极。老子倡导谦下不先包含着功利的考虑和算计。这是他的精明之处,也是一种老到的中国智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谦下不先作为一种处世原则有利于减缓社会矛盾,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这一原则对于处理上下之间的关系也很有价值。诚如刘泽华先生所言:“就上下关系而言,居上而不顾下,就把自己赤裸裸地置于下的对立面,这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处上而又能谦下,这样就可抓住上下两面,使下成为自己所居上的补充,从而以下安上。”正因为如此, 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崇尚这一原则。
  三、 不争之争
  老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社会上充满你死我活的争斗的时代,对于争的残酷现实和灾难性后果,有着深切的体验。他希望社会停止纷争,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同时在人生领域,把“不争”作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就个人而言,所谓“不争”是指不与人争地位、争功名、争利益,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老子十分推崇“不争”的原则,认为“不争”是一种高尚的德行。说:“上善若水,水善 利万物而不争。”但老子讲的“不争”并不是字面上的与世无争。他是企图通过“不争”来取得比争更好的结果。他反复强调:“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两段话表面的意思是,你不与人争,天下人就不与你争;深层的意思则是,通过“不争”,你能取得天下谁也无法与你争的成就和地位。老子是以“不争”为争的。“不争”是争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争”是为了从根本上争胜。老子认为“不争”是获胜的有效途径:“天之道,不争而善 胜。”“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都具有“不争”的意思。由此可知,老子的“不争”是高明的争、高级形态的争,是不争之争。 老子倡导不争之争,逻辑地要求人们采用争之外的、和平的、非暴力的、对社会无害的方法去争。那么,这个意义上的方法有哪些呢?方法之一是迂回之争,即避免与人正面交锋,通过隐蔽、迂回的道路达到目的。此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达致目的的阻力和障碍。方法之二是致力于发展自 身,壮大自己的实力,使对手无法与自己争。方法之三是宽容对手,迁就对手,“报怨以德”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使对方不与自己争。方法之四是“利而不争”,即通过利人,默默奉献,以德服人,得到社会的拥戴,赢得崇高的地位。老子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 而不争。”,“为”即施、奉献意。所谓“为而不争”就是“利而不争”,默默奉献,不与人争名夺利。在老子看来,通过“利而不争”,能够“不争而善胜”。这是一种高尚的、有益于社会的争。很长时期以来, 中国就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显得短缺、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家,但传统的中国人信奉的却是老子的“不争”论,很少有人标榜斗争哲学。
  老子“不争”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留下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总是习惯用“不争”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分歧。虽然老子的这一思想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斗争,但可以大大减缓社会的紧张和冲突。对于争者,“不争”是一把锐利的武器。它能使争者丧失争的理据,并最终放弃争。以“不争”为争虽然可能使人变得有些权谋、机诈,但同时也使人特别讲究争的策略和艺术,使争更文明、更和平、更少社会代价。 人生的各个领域并不都是竞争的战场,我们首先应该懂得有所争,有所不争。凡事都争,既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也会使自己身陷战争状态,身心交瘁。其次,即使有所争,也应该用和平的、对社会无害的方式去争。第三,应该学会超越自我,走向老子所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广阔天地,淡泊名利,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更高的层次上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在社会层面也不是不可以把“不争”作为争的策略和手段。在这个过分注重争的时代,运用“不争”,往往可能出奇制胜,不战而胜。时人只知一味去争,而不懂得“不争”的妙用。重温老子的“不争”思想,对我们人生不无启示作用。分独特的人生进取观。老子这种独特的人生进取观洋溢着辩证的智慧,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有很好的运用,并且对社会多半无害,即使在今天也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校定文[A].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老子[M].(晋)王弼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淮南子[M].(汉)高诱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5]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方便、价格合理.我国处
期刊
人们通常认为吸烟有害健康,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肥胖威胁似乎更大。英国“预见”组织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过度肥胖最高使人平均减少13年寿命。
合理的课堂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思想情惑、推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
建成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执法环节落实者,推进其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经过深入了解和思考,本文拟对公安机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说.如果一个人的兄弟姐妹中有人患心脏病,那么他自身患心脏痛的风险也很高。目前尚不清楚这一联系究竟是由遗传基因还是幼年时相同的饮食结构造成的。
<正> 粉碎“四人帮”三年多来,我们文艺理论研究战线的同志们解放思想,勇破禁区,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或者开始扭转了不少重要问题,拨乱反正,是有成绩的。但也应该看到,同当前的大好形势相比,同我们的
<正> 丁振海在《也谈当前创作中的性描写》(《文艺报》)87年1月14日)一文中指出:应该恰当地估计文学创作中性内容、性描写的位置和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从小市民的羞怯心理出发,谈性色变,搞假道学,当然是不足为训的,但如果对这类题材过于热衷,甚至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作热潮也未必是明智之举。事情很明显,无论从社会群体的范围,还是从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来看,性的问题终究只是具有从属的地位,以全方位地反映历史新时期的生活面貌为己任的当代文学,无疑有着无比博大、无比宏伟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内容,因此,我们的文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触患者的第一个环节,是对外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和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因此,做好门诊护理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现结合我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也堪称21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其中儒家的中庸思想,体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