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端注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p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高层超高层楼房在城市中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为了适应桩基工程安全合理和国家节能降耗的需要,相应的桩基础设计逐步采用桩端后注浆技术。本文介绍了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加固机理和工艺流程,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工程桩承载力试验检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高层超高层楼房在城市中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为了适应桩基工程安全合理和国家节能降耗的需要,相应的桩基础设计逐步采用桩端后注浆技术。研究发現,运用此项技术能够缩短桩长、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改善桩端与土界面的几何和力学条件,进而提高单桩承载力。本文根据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具体地展示了后注浆技术的优越性。
  1 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灌注桩施工中将钢管沿桩钢筋笼外壁埋设,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将水泥浆液通过钢管由压力作用压入桩端的土、碎石等持力层的孔隙中,使得原本松散的沉渣、碎石、土粒和裂隙胶结成一个高强度的结合体。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由桩端在碎石层的孔隙里向四周扩散,在桩端形成“梨形体”,对于单桩区域,向四周扩散相当于增加了端部的直径,向下扩散相当于增加了桩长;群桩区域所有的浆液连成一片,使得土、碎石层成为一个整体,当“梨形体”不断增大时,渗透能力受到周围致密土层的限制,使压力不断升高,对桩端土层进行挤压、密实、充填、固集,将使桩底沉渣、桩端受到扰动的持力层得到有效的加固或压密,使桩土间界面的几何和力学条件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了桩的承载能力。
  2 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工艺流程
  后注浆灌注桩的钢筋笼应带有2根DN25压浆管,对称地分布在钢筋笼的两侧,压浆管的上部和下部用丝扣分别和密封丝堵和压浆阀连接。用生料带做丝扣密封材料,压浆管顶部用堵头密封,底部压浆管比主筋长200mm~300mm,压浆阀伸入持力层中。成桩后2天即可开塞,试压清水打通管路,在一周后即可桩底注浆,具体施工流程图如下图1: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天津某住宅小区项目,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部分楼号采用后压浆工艺,桩总数为771根,桩径为650mm,有效桩长为27m,砼强度为C35,建筑物高度为21层、27层,地下1层。根据地质详勘报告看,场地土层分布为①杂填土:松散、干,密实度差,层厚0.7~1.6m;②粘土:黄褐色,软塑,具锈染,土质不均,夹砂斑,层厚1.2~3.8m; ③淤泥:深灰色,流塑,含少量云母和有机质,层厚6.4~7.8m;④粉质粘土:灰色,流塑状态,土质不均,云母微量,砂粘混杂,层厚5.6~6.6m;⑤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砂粘混杂,夹少量姜石,该层厚2.2~3.1m,⑥粉质粘土:褐黄色及黄褐色,可塑状态,含少量氧化铁染,夹和砂斑,土质不均,该层厚3.9~5.5m;⑦粉质粘土:灰色,可塑状态,含贝壳,土质不均,砂粘混杂。该层厚1.9~2.5m;⑧粉砂:黄色,湿,密实状态,具锈染,含钙核,土质不均,夹粉质粘土及粉土,该层厚大于5m。
  3.2 试验后分析
  通过静载荷试验综合分析,未注浆工程桩虽然承载力达到了设计值,但桩顶沉降量大,沉降范围在55~120mm;注浆工程桩的承载力为未注浆工程桩承载力设计值的130%~182%,且桩顶沉降量小,沉降范围均小于18mm。分析表明,桩端注浆对桩基加固处理效果十分理想,建筑物处于稳定和安全状态。此外,由于部分楼号采用了此法,在桩数等指标上进行了优化,成本降低,施工速度加快,工期缩短。
  4 结束语
  4.1 桩端注浆明显改善了桩端持力层和桩周条件,提高了桩的端承力,改善桩荷载传递性能,使桩的综合承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4.2 桩端注浆在提高桩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方面不失为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方法。经过注浆后的桩其沉降量小很多,对重要工程中单根钻孔灌注桩的基础,注浆尤为必要。
  4.3 桩端注浆对桩基处理为建设单位节约了资金和争取了建设工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4 桩端后注浆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还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有待于发现,应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施工工艺,拓展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规程》(Q/JY14-1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1
  [3]李望江《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程实例》,西部探矿工程[J],2005(12)
  [4]刘雪玲《后压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2年03期
  [5]黄生根,龚维明等《钻孔灌注桩压浆后的承载性能研究》[J],岩土力学,2004(8)
  作者简介:
  王键新,男, 1980年5月出生,工程师,工作单位: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单位所在地:天津市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中, 大多还是采用了混凝土结构, 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往往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 致使其截面尺寸高而大, 而且连续施工强度大, 施工过程非常复杂, 施工难度大。本文基于以往的施工实践,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 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  1.1 特点  1.1.1 重大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楼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实例,重点介绍了施工大体积混凝土需要采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工程为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21800㎡,地下一层,地上三十三层,总高度99.7m。该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长30.5m,宽21.5m,底板厚1.5m,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000 m3,底板底钢筋和面筋均为双向φ2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物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建筑构造物不断出现,随之建筑加固技术也广泛的被应用到新建和已建成的建筑中,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建筑加固技术的现状对建筑加固技术展开了讨论。  【关键字】建筑加固;现状;技术    1 引言  建筑行业是社会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对与已经建成的各
期刊
【摘 要】针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特点,依托K大桥工程概况,对K大桥下部墩身施工技术和上部箱梁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应用    当前,国内的许多地区都建造了大量的高墩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山区公路、铁路建设中将其跨越能力大等优越性显示的淋漓尽致,但同时连续刚构这种桥型本身也具有施工状态多变等特点,所以在桥梁的施工中有必要对该桥型的施
期刊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而其中灌浆施工技术是建筑物地基工程的关键技术,在大坝坝基的加固及防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这一情况,笔者研究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为今后的施工带来巨大的方便。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控制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一项繁琐、复杂的施工技术,它所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但是要想把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建设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园林绿化工程在保护环境资源、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本文就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有关技术管理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以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后期养护    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市政道路产生病害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同时,针对沥青路面和水泥面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  【關键词】施工;市政道路;波浪;道路土基    1 道路土基的施工;  道路土基是道路质量的根基,无论是填土路堤,还
期刊
【摘 要】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搞好工程质量、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控制建筑工程好质量,必须从技术管理抓起,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生存和
期刊
【摘 要】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强的抗冲刷能力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各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大多采用这种形式。但是若对其特点了解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不能充分发扬其长处,甚至会留下工程隐患,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品质上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对公路水泥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发展
期刊
【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与设计的合理、有效协调配合,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工程设计意图,而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现场客观实际情况如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提出合理、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作业进度和施工方建议完善设计方案,施工方再根据设计方案对施工技术、工艺加以改进,使施工与设计能够完美协调,设计图纸变成客观实物。基于此,本文以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