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是直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同时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为高职院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新时代的信息化背景下,“90后”高職学生与过去的高职学生相比,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他们擅长运用高科技产品,对新生事物非常敏锐,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去学习。针对现在高职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职业环境下的市场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适时作出改变;同时我们也要进行相应改变,转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角色,转变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法,转变评价方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以更好地完成高职课堂教学任务以及课堂外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做、评”,使教学更加科学化、有效化,考核也更加科学化,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行业人才。因此,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大力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力图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一、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育教学观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为师生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兴趣点诱发和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基于兴趣的教学设计和源于兴趣的体验和生成。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职教老师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在这种反思下,高职教师的教学正发生巨大变革。而这种巨大改革会导致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生变化,学生需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教材也将从传统的纸质书本向电子媒介转化,教师角色也需要变化,以及考核方式也会相应变化。
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重点,而且也是难点。因为,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的一些守旧因素的影响,要转换思想,从思想落实到行动中间有一个过程,这无疑加大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阻力。另外,任课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内涵的认识和学习把握不准,难以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近年来,怎样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大资源环境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经常探讨的话题,因此,高职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也是高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但如果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中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仍是老一套,即使内容、手段、方法等改得再先进,仍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不会有突破。近几年这种情况逐渐有所改变,但是从范围来看,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改革还是零星的、小范围的。部分高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会操作电脑、制作PPT课件等最基本、简单的操作层面。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效果和教育信息化、人本化的过程,因此,要实现教师信息化,首先要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使他们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学生、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从而改善其信息化知识结构,提高其信息化理论水平。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育资源建设变革
目前,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与实际教学应用脱节、资源数量巨大而优质资源匮乏、现有的教育资源形式还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等问题,其实质在于资源建设与应用之间出现了脱节,海量的资源并没有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走出此困境,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即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转变成微课程的形式,使之契合学生学习、教师讲授、教师评教中的实际需求,提升资源的实用性。作为学习资源的微课程,其建设应是自下而上的需求驱动,对学生而言,微课程可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对教师而言,微课程一方面使得教师的备课、教学和反思方面的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可成为校本研修、区域网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微课程具有灵活性,资源建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半开放的状态,在不断使用中可實现动态更新,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大量微课程促使教学结构发生了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重新进行了规划,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的学习文化形态。这种通过提高知识传输的效率而扩大学生个性化活动空间的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微课程实现的,即学习者通过课前观看微课程,配合教师配套开发的学习单等支持资源进行学习,通过较短时间学习便达到与课堂中教师讲授一样的效果,然后在课堂中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实现知识内化与应用。所谓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就是教师通过了解与分析学习者在微课程中的学习状况,如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中的疑问等,来自由调整课堂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或者全体进行协作式、探究式的自主活动,如此一来,微课程的应用实现了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的连续统一。这是一种真正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根据学习者状况调整课程步调的课堂结构,并且促进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学习的学习模式。
三、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变化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面对变幻莫测的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不是先天所具有,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环境息息相关。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传道、授业”是教师最主要的作用。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教师的作用已被重新定位: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帮助,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网络的全球开放性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和辅导,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阅世界各国的电子图书馆以及有关资料,学习者的学习活动通常是跨越时空间。因而,在资讯的海洋里,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所知的学生知道,教师不知的学生也可能先知。教师应该承认师者会有不如学生的时候,从而进一步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做到新时期的教学相长。信息时代虽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独立自主,不过他们还需要教师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有效约束,需要教师来帮助自己解决学科问题和排除系统设备故障。因此,教师普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大事。没有了教师的領航,让学生在资讯的世界里乱闯,不但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而且还是危险的。因而,为了教育教学系统的协调运行,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培训学习,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即应比学生需要的更多。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高职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和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思想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高职教师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的敏感度。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高职教学课堂中得到普及,作为一门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各种信息资源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展示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现代化办学水平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解就是单一停地留在PPT课件上,PPT课件的内容大多也只是把书本当中的概念、文字搬了过来,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不会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且还会导致教师省略板书的推演过程,使得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其优势,但信息化教学形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多媒体教学,可以用更丰富的形式让课堂鲜活起来。
高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地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同时,高职教师还应该理性地对待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分析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由于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做到趋利避害。
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的深入推广,学校组织各院系内部教师之间对信息化这一教学概念进行探讨、分析及研究,并通过各自的实践、互相观摩、互相交流教学意见,以改正自身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达到修正教学模式的目的。同时,学校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教师技能竞赛,如信息化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等进行深入广泛的练兵,借此让广大教师更深入理解信息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基本国策的大背景下,全面推广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可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久课题,其本身具有动态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會不断提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研究应不断深入,而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杨彦军,童 慧.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16-21.
[2]陈学智.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5(15):71-73.
一、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育教学观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为师生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兴趣点诱发和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基于兴趣的教学设计和源于兴趣的体验和生成。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职教老师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在这种反思下,高职教师的教学正发生巨大变革。而这种巨大改革会导致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生变化,学生需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教材也将从传统的纸质书本向电子媒介转化,教师角色也需要变化,以及考核方式也会相应变化。
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重点,而且也是难点。因为,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的一些守旧因素的影响,要转换思想,从思想落实到行动中间有一个过程,这无疑加大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阻力。另外,任课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内涵的认识和学习把握不准,难以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近年来,怎样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大资源环境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经常探讨的话题,因此,高职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也是高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但如果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中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仍是老一套,即使内容、手段、方法等改得再先进,仍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不会有突破。近几年这种情况逐渐有所改变,但是从范围来看,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改革还是零星的、小范围的。部分高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会操作电脑、制作PPT课件等最基本、简单的操作层面。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效果和教育信息化、人本化的过程,因此,要实现教师信息化,首先要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使他们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学生、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从而改善其信息化知识结构,提高其信息化理论水平。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育资源建设变革
目前,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与实际教学应用脱节、资源数量巨大而优质资源匮乏、现有的教育资源形式还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等问题,其实质在于资源建设与应用之间出现了脱节,海量的资源并没有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走出此困境,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即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转变成微课程的形式,使之契合学生学习、教师讲授、教师评教中的实际需求,提升资源的实用性。作为学习资源的微课程,其建设应是自下而上的需求驱动,对学生而言,微课程可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对教师而言,微课程一方面使得教师的备课、教学和反思方面的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可成为校本研修、区域网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微课程具有灵活性,资源建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半开放的状态,在不断使用中可實现动态更新,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大量微课程促使教学结构发生了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重新进行了规划,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的学习文化形态。这种通过提高知识传输的效率而扩大学生个性化活动空间的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微课程实现的,即学习者通过课前观看微课程,配合教师配套开发的学习单等支持资源进行学习,通过较短时间学习便达到与课堂中教师讲授一样的效果,然后在课堂中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实现知识内化与应用。所谓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就是教师通过了解与分析学习者在微课程中的学习状况,如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中的疑问等,来自由调整课堂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或者全体进行协作式、探究式的自主活动,如此一来,微课程的应用实现了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的连续统一。这是一种真正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根据学习者状况调整课程步调的课堂结构,并且促进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学习的学习模式。
三、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变化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面对变幻莫测的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不是先天所具有,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环境息息相关。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传道、授业”是教师最主要的作用。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教师的作用已被重新定位: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帮助,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网络的全球开放性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和辅导,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阅世界各国的电子图书馆以及有关资料,学习者的学习活动通常是跨越时空间。因而,在资讯的海洋里,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所知的学生知道,教师不知的学生也可能先知。教师应该承认师者会有不如学生的时候,从而进一步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做到新时期的教学相长。信息时代虽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独立自主,不过他们还需要教师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有效约束,需要教师来帮助自己解决学科问题和排除系统设备故障。因此,教师普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大事。没有了教师的領航,让学生在资讯的世界里乱闯,不但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而且还是危险的。因而,为了教育教学系统的协调运行,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培训学习,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即应比学生需要的更多。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高职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和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思想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高职教师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的敏感度。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高职教学课堂中得到普及,作为一门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各种信息资源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展示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现代化办学水平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解就是单一停地留在PPT课件上,PPT课件的内容大多也只是把书本当中的概念、文字搬了过来,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不会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且还会导致教师省略板书的推演过程,使得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其优势,但信息化教学形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多媒体教学,可以用更丰富的形式让课堂鲜活起来。
高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地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同时,高职教师还应该理性地对待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分析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由于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做到趋利避害。
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的深入推广,学校组织各院系内部教师之间对信息化这一教学概念进行探讨、分析及研究,并通过各自的实践、互相观摩、互相交流教学意见,以改正自身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达到修正教学模式的目的。同时,学校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教师技能竞赛,如信息化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等进行深入广泛的练兵,借此让广大教师更深入理解信息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基本国策的大背景下,全面推广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可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久课题,其本身具有动态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會不断提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研究应不断深入,而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杨彦军,童 慧.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16-21.
[2]陈学智.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5(1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