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匠人精神的本质是出于对用户体验的尊重,用爱和尊重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不是提供你喜欢的和你朋友喜欢的,或者你公司喜欢的,而是要提供用户和绝大部分用户喜欢的最大公约数的那个产品,引发用户感动的产品,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匠人,这就是匠人的本质。
打个简单比方,做鞋底,即便你用上了最好的胶,但客户穿了鞋之后打脚,做得再好有什么用,一定要让用户获得便捷、美好、舒适的价值,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匠人必须要具备的第一个精神,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过去,我们把以用户为中心看成了把客户当上帝,其实,把用户当上帝和以用户为中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需要经营者把所有研发点都立足于用户,而不是基于你自己的认知和需求。用户有时候是盲目的,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去引导用户。
匠人精神的基础是职业精神
有人认为,匠人精神应该闭门造车,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无关名利,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匠人精神跟商业社会是高度契合的,把匠人精神当成口头禅的那些人,其实是有违于匠人精神的。
在商业社会里,匠人精神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达成的一种职业精神,这种精神的共识是让用户获得优良的体验。像德国和日本,产品做得好并不是因为他们强调了匠人精神。在日本的大型工业企业里面并没有人去强调匠人精神。实际上不强调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匠人精神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最底层的职业素质。我们不能把职业素质当成一种精神去尊崇,职业精神必须成为我们的本分,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匠人精神的基本要求。
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作品,那些对用户热情的人,通常他们的手艺也不会差,这种发自内心对用户的爱与尊重是匠人所谓的“德”的那一部分,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精湛,它需要长期积累,需要长期感受用户的体验。
自我赋能和开放协作
再一个就是自我赋能和开放协作。《重新定义公司》里面有一句话,只有基层员工能够进行自我的赋能和做出决策。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还希望那些高层替你做一线的决策,这样的企业和组织是不可能有希望的,也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任正非说得好,让听得见炮聲的人指挥战斗。这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一线工作人员的尊重,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他们获得了足够的尊重,才能够鼓励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去挑战困难、追求极致,才能够把产品做好。
第二个是开放协作。过去的匠人不需要整个社会积木化的合作。但在当下是一个创新的社会,需要和组织外部达成协作、授权、验收的整个协作流程。新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编程、生命科技等,这些新的技术可以催生出新的技艺,新的技艺也让新的匠人应运而生。事实上,技术之间的迭代鸿沟非常大,它能让上一代的匠人变得无所适从。今天的技术变化太快了,导致了今天的匠人必须要随时随地的终身学习和深入学习,才能够跨越技术鸿沟。
总而言之,匠人精神就是用哲学家的头脑、诗人的心、工人的手,去把你喜欢做的事做上一百遍,做到极致,并用它来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