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可抓住五个“什么”环节复习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高三学生进行历史的专题复习和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历史专题复习时,往往只是把教材中涉及到的该专题的知识点收集归纳罗列在一起就算完成任务了,而缺乏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分析。文综合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我多年指导毕业班复习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历史专题复习,都可在下面五个“什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五个“什么”依次是“什么内容(即包含哪些基本知识点)、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
  
  一、五个“什么”专题复习示例
  
  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复习为例,第一解决“什么内容”,可由学生自主整理完成。参考答案:①西周:诸侯向周王交纳贡赋;②春秋:相地而衰征、初税亩;③秦朝:田赋、户赋、徭役、兵役、苛捐杂税;④两汉:编户、田租、人口税、徭役或更赋、兵役、杂税杂役;⑤北魏孝文帝后:租调制;⑥隋唐初:租庸调制;⑦唐后期:两税法;⑧北宋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⑨明朝:一条鞭法;⑩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即解决”什么趋势”的问题),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教师最后作总结。参考答案:①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向土地资产为主。唐的两税法是其转折点;②税物形态:由实物转向银两。明朝的一条鞭法是其转折点;③税种和手续:由繁杂到简便。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④由必须服役到可以代役。更赋、庸、募役法、一条鞭法中纳银代役;⑤征税时间由不固定到基本守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⑥商业税比重逐渐加大。
  第三,引导学生分析导致上述演变的原因(进入“什么原因”阶段),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通过思考讨论等,获取答案:①土地制度的变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农民的反抗斗争;④统治阶级为应对危机或增加收入及时调整。
  第四,解决“什么影响”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合理调整赋役制度的作用。参考答案:①适应且促进了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②有利于农民减轻负担和对国家的人身依附;③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的成长;④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危机,巩固了统治。
  第五,完成“什么启示”阶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情况,畅所欲言,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思考回答“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对今天的启示”, 鼓励发表自己见解尤其创新观点。参考答案:①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从现实国情出发,适应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经济政策要随着国情的变化及时相应地调整;③国家税收制度的制定要依据公平原则,发挥其保护弱势群体,合理调节收入差距的社会公用,坚决打击一些官员、富人通过权力或其他手段偷税漏税的行为等。
  再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为例,第一是“什么内容”,也由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此处略。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什么趋势”,参考答案:①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向大众化方向发展;②市场逐渐扩大;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等。
  第三,“什么原因”,即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尤其专业化、商品化程度);②国家统一安定状态;③统治者对商业的政策;④货币发行情况;⑤内外交通;⑥外贸政策等。
  第四,“什么影响”,可由学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讨论,或教师呈现典型材料引导学生。参考答案:
  ①带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繁荣;②密切地区间经济联系,从而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③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职能转化;④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瓦解封建自然经济;⑤促进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和市民文艺的涌现等。
  第五,“什么启示”,由学生结合上面所学知识,可以答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规律性的总体认识、对其历史地位的认识、其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借鉴意义等。参考答案:①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古代商业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②商业的正常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和民众生活的提高,当今政府应该采取正当措施鼓励支持商业等。
  
  二、五个“什么” 复习环节之间的关系
  
  以上五个“什么”,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依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论证等能力。其中“什么内容”是后面学习“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的基础,解决的是本专题的知识再现和识记能力,以教材为依托的获取提炼综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什么趋势(或特点)、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符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其中对“什么启示”的学习解答,是前面复习的最终归宿,又凸现了《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三、五问的灵活运用
  
  并非每一个复习专题都必须依次套用此五个“什么”,可以根据每个专题自身的特点、学生及教师自身情况等,有选择的使用其中一部分“什么”,灵活或分散地运用。如果除依据教材知识外,引用典型材料解决其中的某些“什么”环节更好。如下面我设计的“中国古代人口”专题的复习思路,用图表和文字材料分别为依据引导学生回答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两个环节,回答人口增长的“原因”时,只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两汉、明清三个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人口”专题复习提纲:
  第一,“有什么”,归纳教材中有关人口增长的知识:①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的增长②两汉时期人口总量③隋唐时期人口的变化④明清人口的增加,详见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教材14、32、71、118等页。
  第二,“什么趋势”,阅读图(见附图),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主要趋势。参考答案:呈波状起伏,增长总趋势比较缓慢,但清朝前期增长迅速等。
  第三,“什么原因”环节,根据教材内容和高考大纲,重点解答如下三问:
  ①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增长原因?参考答案:1.铁器、牛耕、水利工程的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2.井田制、分封制的瓦解;3.中央集权制的确立致使国家直接控制的人口数迅速增加。
  ②东汉人口数不如西汉原因?参考答案: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控制大量人口,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数量相对减少。
  ③清朝前期人口统计迅速增加的原因?1. 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使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客观上刺激了人口增长;2.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引进和推广;3. 疆域的扩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长期较安定;4. 工商业的发展转移了部分劳动力人口;5. 人口统计方式的变化(人丁为主到全家人数)等。
  第四,“什么影响”,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人口过度增长带来哪些危害?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汪士铎《乙丙日记》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为士者十倍于前而佣书授徒之馆不加增”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生计篇》
   “五十年以前,……米之以升计者,钱不过六七,布之以丈计者,钱不过三四十,”现在“昔之以升计者,钱又须三四十矣,昔之以丈计者,钱又须一二百矣。”——钱泳《履园丛话》卷1《旧闻·米价》
   “户口即十倍于前,则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此数十倍之游手好闲者遇有水旱疾疫,其不能束手以待毙也明矣,是又甚可虑者也。”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
  参考答案:①土地过渡开垦,生态环境破坏;②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③物价上涨,人均生活水平下降;④封建剥削方式愈发牢固,制约科技发展等。
  第五,“什么启示”,由学生讨论回答学习“中国古代人口增长”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①国家的之乱兴衰直接影响人口的增长,我们要坚持保持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和平时期也要注意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②人口过快的增长给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等都带来消极的影响,我们应采取适当措施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等。
  以上是我关于专题复习的一点规律性的经验总结和看法。希望广大同仁阅览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共同提高,广大学生尤其高三考生能够更多一点的受益。
  


  
  作者简介:
  王东升,男,199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秦皇岛市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秦皇岛市骨干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宋词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心醉,让我们欣赏它。享受美,创造美,鉴赏美,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的声音、美的内容、美的韵律。  关建词:宋词 艺术 魅力    我们探索、分析宋词的艺术魅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宋词的抒情美    词最擅长抒情,词如果离开了情,可以说就等于失去了词的灵魂。词的抒情美,靠它内在的情调和音乐,靠它精练警策的语言形式。词必须是灌注词人情感的,这是词的
期刊
质疑法不以单纯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而是教师通过设疑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地理的观点去思考问题。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就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分析,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质疑法可归纳为导入质疑法、因果质疑法,比较质疑法、反证质疑法等。下面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质疑法。    
期刊
语文是人文主义的科学,每一篇文章的选题都富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此,语文教学要有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为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其下以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语文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实施。    一、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是认知,谁也不能强迫谁去“想什么”。所以,教师只有利用师生互动,通过平等对话相互交流,为学生创设良好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广泛被认可,可见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如何学好英语呢?朗读则是学好英语的必经之路。朗读对于初学者以及所有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大量正确的朗读有助于听力和口语的提高,更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然而,在我们教学中,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学中忽视朗读的情况非常普遍。多年实践证明培养朗读习惯,可以提高英语成绩。下面把我的一些观点简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朗读是听力的催化剂    听与说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观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课标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留给了学生更多独立自主的空间,更多的思索,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师生共同轻松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还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把枯燥难懂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呢,本文仅就个人在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变化,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的自卑与自负心理,对症下药、激发情趣,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变化 掌握与运用 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转移。对于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恰当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期刊
高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位教师,作用于中学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力图从高考试卷透露的信息分析中摸准方向,调整复习路子,以期有一个满意的收获。然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以为正如所料,却又每每不如所料。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想,还是应当从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  如果说考场如同战场,那么,教师就要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战略部署就应着眼于全局,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只有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
期刊
一、亲师观——师以载道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敬人是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尊敬老师是一种教养、常识、美德、本分和天职。  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师”和“孝亲”的观念,是做人的基础。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从不忘怀,解放后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还接过几位
期刊
摘要: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已知流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中国文字不同于其他民族,每个字都有可理解的形状,每个字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文字 起源 发展 影响    一、中国文字的起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自打有了文字,中华民族对文字起源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