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应包括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要求,更应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基础素质水平状态的影响,中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效果评价工作需要重视丰富性和多元性。研究分析表明,中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需要分别从评价阶段、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内容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综合性的多元评价模式,实现多元化评价目标,获取全面客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关键词:中职校;多元化;评价模式;构建路径;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89-04
多元化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是与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素质评价相适应的评价模式。在具体的评价模式框架搭建的过程中,应当分别结合参与评价的主体以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对评价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多元化评价模式构建的切入点,通过科学的框架构建方法,实现多元评价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阐述
由于职业学校的背景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特征,这一学习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涵。一是强调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基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这一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相对来说处在比较基础的阶段,即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条件[1]。二是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素质强调的是学生所具备的身体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对职业院校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总体来讲,对于中职校的学生而言,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内容体系层次包括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从职业教育出发的职业素质。而在这个结构体系中,专业的文化知识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在综合素质中占据着比较核心的地位。职业素质是在保障了基础的文化素质和实践学习能力后应当更加积极追求的,体现在个人的心理素质、生存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职业整体素质。可见,综合素质是中职校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素质能力,也是毕业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个人成长与发展机遇的重要条件。
二、多元评价模式的内涵阐述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以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同时,学生的能力素质还有可能体现在其参与实践学习的能力、自主创新思考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个人特长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也不应当拘泥于个人或群体[2]。具体来说,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主体可包括专业教师、学校辅导员、学生家长、其他同学等。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实现自我评价。这种主体和评价维度上的差异化以及多样化,也是多元评价体系的一个典型特征。
三、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构建路径
(一)评价阶段的多元化设置
教学评价阶段进行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中职校学生职业学习生涯的不同阶段,由于专业学习的内容侧重点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差异开展教学评价的具体工作[3]。具体到中职校专业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来说,教学评价的阶段分别包括了前期的基础学习阶段、中期的教学实习阶段以及后期的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前期是集中在学校内部进行的专业学习阶段,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学生专业学习的理论成绩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锻炼提升效果。评价工作的主体是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到了中期的教学实习阶段,评价的内容侧重点则逐步转为学生实习期间的具体实践表现。具体来说,这一阶段更加注重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考察,并且还需要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综合表现进行关注。这一阶段承担考核评价的主体是实习阶段的带队老师以及实习企业的相关对接负责人。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则重点考察学生全面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综合表现以及反映在各个层次上的工作能力。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评价从本质上来说已经上升为按一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评价。可见,在多元化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模式构建中,首先需要结合中职校的实际情况拓宽评价工作的维度,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状态,这是构建多元评价模式的基础条件。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设置
所谓的评价主体多元化,是与传统模式下只依托教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的主体形式进行对比而提出的。在中职校的教育体系中,教学评价工作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结合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目标进行自我评价。由于学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情况和薄弱点相对而言是最为了解的,因此,学生首先进行自评非常必要。另外,学生自评的过程也是其主动发现个人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薄弱点的过程,对于学生进一步寻找有针对性的自我改善与提升路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在职业教育生涯中参与学生评价的教师、辅导员、企业管理者等[4]。这部分人群的评价工作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强,且不同的主体所关注的评价工作要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评价项目的维度和综合性也更强,符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要构建综合多元的评价模式,让不同的评价主体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和侧重点开展评价工作非常重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中,学生家长的评价和意见反馈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大多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交往过程中,而学生家长作为更多地参与到学生这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其在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所反馈的信息自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5]。
(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选择
关于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主要强调的是评价工作的开展不应当只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实践学习能力上,而应当更加重视综合性,结合上文所述的不同类型的评价维度开发应用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法。例如,在传统的针对学生理论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评价的方式可侧重于通过成绩和学生日常参与学习和实践的态度进行评价,而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道德素质水平以及心理素质、专业拓展学习能力等的评价,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方法上重视多元性和发散性。例如,通过组织主题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水平,或者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在竞赛中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这种结合不同的评价工作侧重点和具体内容选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应用的方式是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典型体现[6]。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还包括了不同评价标准的制订。例如,以评分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以项目指标的权重占比作为评价标准等。具体执行环节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筛选。
关键词:中职校;多元化;评价模式;构建路径;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89-04
多元化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是与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素质评价相适应的评价模式。在具体的评价模式框架搭建的过程中,应当分别结合参与评价的主体以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对评价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多元化评价模式构建的切入点,通过科学的框架构建方法,实现多元评价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阐述
由于职业学校的背景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特征,这一学习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涵。一是强调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基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这一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相对来说处在比较基础的阶段,即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条件[1]。二是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素质强调的是学生所具备的身体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对职业院校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总体来讲,对于中职校的学生而言,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内容体系层次包括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从职业教育出发的职业素质。而在这个结构体系中,专业的文化知识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在综合素质中占据着比较核心的地位。职业素质是在保障了基础的文化素质和实践学习能力后应当更加积极追求的,体现在个人的心理素质、生存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职业整体素质。可见,综合素质是中职校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素质能力,也是毕业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个人成长与发展机遇的重要条件。
二、多元评价模式的内涵阐述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以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同时,学生的能力素质还有可能体现在其参与实践学习的能力、自主创新思考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个人特长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也不应当拘泥于个人或群体[2]。具体来说,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主体可包括专业教师、学校辅导员、学生家长、其他同学等。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实现自我评价。这种主体和评价维度上的差异化以及多样化,也是多元评价体系的一个典型特征。
三、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构建路径
(一)评价阶段的多元化设置
教学评价阶段进行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中职校学生职业学习生涯的不同阶段,由于专业学习的内容侧重点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差异开展教学评价的具体工作[3]。具体到中职校专业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来说,教学评价的阶段分别包括了前期的基础学习阶段、中期的教学实习阶段以及后期的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前期是集中在学校内部进行的专业学习阶段,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学生专业学习的理论成绩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锻炼提升效果。评价工作的主体是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到了中期的教学实习阶段,评价的内容侧重点则逐步转为学生实习期间的具体实践表现。具体来说,这一阶段更加注重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考察,并且还需要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综合表现进行关注。这一阶段承担考核评价的主体是实习阶段的带队老师以及实习企业的相关对接负责人。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则重点考察学生全面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综合表现以及反映在各个层次上的工作能力。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评价从本质上来说已经上升为按一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评价。可见,在多元化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模式构建中,首先需要结合中职校的实际情况拓宽评价工作的维度,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状态,这是构建多元评价模式的基础条件。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设置
所谓的评价主体多元化,是与传统模式下只依托教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的主体形式进行对比而提出的。在中职校的教育体系中,教学评价工作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结合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目标进行自我评价。由于学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情况和薄弱点相对而言是最为了解的,因此,学生首先进行自评非常必要。另外,学生自评的过程也是其主动发现个人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薄弱点的过程,对于学生进一步寻找有针对性的自我改善与提升路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在职业教育生涯中参与学生评价的教师、辅导员、企业管理者等[4]。这部分人群的评价工作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强,且不同的主体所关注的评价工作要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评价项目的维度和综合性也更强,符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要构建综合多元的评价模式,让不同的评价主体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和侧重点开展评价工作非常重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中,学生家长的评价和意见反馈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大多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交往过程中,而学生家长作为更多地参与到学生这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其在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所反馈的信息自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5]。
(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选择
关于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主要强调的是评价工作的开展不应当只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实践学习能力上,而应当更加重视综合性,结合上文所述的不同类型的评价维度开发应用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法。例如,在传统的针对学生理论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评价的方式可侧重于通过成绩和学生日常参与学习和实践的态度进行评价,而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道德素质水平以及心理素质、专业拓展学习能力等的评价,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方法上重视多元性和发散性。例如,通过组织主题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水平,或者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在竞赛中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这种结合不同的评价工作侧重点和具体内容选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应用的方式是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典型体现[6]。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还包括了不同评价标准的制订。例如,以评分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以项目指标的权重占比作为评价标准等。具体执行环节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