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似马克·吕布的一次无声再现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qian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马克·吕布,四十岁以上的中国摄影人几乎耳熟能详,至少大家都曾记得他的几张代表作,例如埃菲尔铁塔上舞蹈一般的油漆工、美国反越战示威游行中少女手持鲜花与军警的对峙等。马克·吕布1965年在北京拍摄的“琉璃厂大街”,以中国古建筑窗口将街景和人物分割成不同的组合,成了他最为我国摄影人熟悉的一张作品。他多年来拍摄中国的影像,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出版译介过程中,曾以画册和杂志等各种型式传播。他的照片逐渐为中国摄影人所熟悉,并与其他欧洲摄影师的作品,一起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摄影的一扇窗。其植根于欧洲人文主义的视角也影响过中国懵懂之中的“纪实摄影”。我们对他的照片似乎是熟悉的。后浪出版推出的《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则以全新的图片阅读方式重新激活了这些摄影作品。
  ——编者
  我喜欢拍摄很细节的东西,很多别人所不关注的细节,我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
  后浪出版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不久前推出的图书《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包含了165张马克·吕布的照片,有几张我们熟悉的“经典之作”,有一些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大概还有我们没见过的,但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的编辑方式,给我们不同以往的摄影作品观看体验,提示了我们另外一种照片观看阅读角度。我们所熟悉的观看角度是基于以下关键词:国别、年代、事件……但这本书抛开这种分类展示方式。除了开篇由法国诗人安德烈·维尔泰(André Velter )所撰写的诗作般的前言之外,全书几乎不着一字,始终以图片的节奏展开、流动。抛开了年代、事件等功能性的方式之后,照片以影像的元素和趣味排布下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东京女性插花的照片与街头广告牌巨大的S字体呼应;捷克小镇两人抬着大提琴走过清晨街道的照片后面跟着莫斯科红场上游行队列中巨大的弹道导弹;荷兰海滩上两位姑娘晒太阳的照片,翻过来是一张吴哥窟女性神像雕塑饱满的身体局部……整本书就这样以形状、性质、物件、取景角度等方式编排开来,并流动到结尾。这种编辑方式抹平了照片之间知名度的区别,让我们即使不了解所拍摄事件和人物,也能以更视觉化的方式来观看这些影像,重新赋予照片鲜活的生命,让人们熟悉的影像重新具有了陌生化的魅力,而这个照片流,又是基于马克·吕布的每张照片本身,他数十年在世界各地游荡的职业摄影师身份和他身上欧洲人文主义的知识背景,给所有照片涂抹上了某种色彩 :“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
  这本书系引进法国Imprimerie Nationale出版社出版于2012年的图书《Choses Vues》,直译之下为“事情 看法”,在法语中则有“似曾相识的人和事”的意思,在书后的致谢中,马克·吕布感谢了Martin Argyroglo Callias Bey,“全靠他对影像艺术韵律的独特感知、对视觉艺术的独特审美,还有对我所有作品的理解能力”。此人出生于1983年,在2004-2011年之间,他作为马克·吕布的助理,主要负责其作品的整理、出版、展览和销售工作。如今他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作为一名编辑,我不禁想象着以下场景:这位助理兼图片编辑拿着照片小样,在墙面或地面上排布照片顺序,里面有世界大事,也有窗外起风时的空镜,他调动自己的观察和想象,酝酿出这个照片流,形成这本书。
  关于摄影师
  马克·吕布
  法国著名摄影师。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入里昂中央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并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 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随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成为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0 余次)。
其他文献
在外出拍摄时,我的摄影包中常常会放着3种滤镜。77口径和82口径的CPL、ND 0.9、ND1.5和ND3.0的中灰减光镜、以及一组灰渐变滤镜。当然,还有一些配合使用的附件,包括快门线、转接环、滤镜支架等。对于风光摄影师而言,使用滤镜往往能够获得魔法般的神奇效果。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渐变镜的使用,希望对喜欢风光摄影的朋友有所帮助。  渐变滤镜又称为GND滤镜,灰渐变滤镜在风光摄影中可以降低整个场
冰岛是一个带有超现实美感的国度,冰川、冰洞、湖水、瀑布、星空、极光等,每一处景观都值得摄影人去记录。钟爱风光摄影的广东摄影家冯伟雄在冰岛采风期间,拍摄了许多美轮美奂的景致,他运用娴熟的摄影技巧以及对光影的控制,为我们展现出冰岛人间仙境般的超现实之美。冰岛风光 冯伟雄 摄冰岛风光 冯伟雄 摄冰岛风光 冯伟雄 摄
大多数超广角变焦镜头要么光圈为F2.8而没有防抖,要么具备防抖但光圈只有F4,而且焦距多为16-35mm。这实在让想鱼与熊掌兼得的摄影爱好者扼腕叹息,而随着腾龙SP 15-30mm 1∶2.8 Di VC USD的推出,终于将F2.8与光学防抖集于一身,并且还将广角端焦距推进到了15mm。  规格参数  头焦距:15-30mm(全画幅)  镜组结构:13组18片  镜头视角:110°32’至71°
福伦达的历史  福伦达成立于1756年,早期以科学仪器为主要产品,比如指南针和眼镜为主。后来在1841年推出了自己的镜头,就是前面介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Petzval镜头。  不过我们要介绍的福伦达50mm 1∶1.5 Nokton镜头,则是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福伦达胶片旁轴相机所用的镜头。Nokton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octe”一词,意思为“夜晚”。这是当时业界对大光圈镜头的流行称谓,比如徕卡
黑漆漆、方正正的摄影包才显得专业,这个看法现在未免有些过时。如果你只是想轻松的拍些旅途留念,而不想让外人把你当成个摄影师;或者,在背着几万元钱的摄影器材外出采风时,想尽量避开扒手的注意,这时就需要一款“低调”的摄影包了。  要知道,对贵重的摄影器材来说,怎么不招贼惦记甚至比摄影包本身的防护性还重要。本期我们为您推荐几款不像摄影包的摄影包,这些外观看起来更像是普通背包的家伙,内在却是不折不扣的摄影包
长焦数码相机多年来一直是市场的热点,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现在已经大致分成紧凑型大变焦相机和平价型大变焦相机两种类型。紧凑型大变焦相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相对小巧,跟一盒烟差不多厚,变焦倍率在10-18倍之间,但价格普遍在2000元以上;而平价型大变焦相机多采用类单反的外形设计,拥有一定的手动操控能力,价格更实惠一些。通用G100就是平价型大变焦相机里一款颇有代表性的产品。  通用G100采用15倍光学
(编者按)在并不普及的年代里,摄影,庄重、高端,每次拍摄都是一次“创作”,相伴的是专业的器材和有意义的事件。但是,在这么普及的当下,摄影简单了,拍什么却成了让人困扰的事情。本期,我们将跟随两届“荷赛”大奖得主傅拥军一起,先不去思考“意义”二字,拍起来再说。  傅拥军  一位镜头朝下的纪实摄影师,第52届和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得者,2007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华赛”、中国新闻奖和
空中飞机竞技,地面镜头林立。这是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为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中心盛大开幕的国际航展不仅是一个航空产品的交易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世界各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舞台。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而言,到珠海拍摄飞行表演更是一个难得的摄影创作契机。在“长枪大炮”林立的摄影人群里,著名摄影家郭红营也身在其中,他冷静地触发着相机的快门。在千篇一律的飞机肖像中,
世界上有很多词很有意思,钱少了叫钱,钱多了就叫资本。  古斯基拍的主题都是跟钱有关,钱拍多了,  他的头衔也就变了,“资本摄影家”名副其实。  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组照片:芝加哥的期货交易市场,99美分便利店,Toyota白色的墙面,竹篓与村姑(在中国拍摄),迪拜人工岛,商业大楼与楼底的生意人,浩瀚无边的奶牛场……当我们将这一组图片用一根线像珍珠般串起来的时候,便会惊奇地发现,它不是一串普通的珠子
我是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一名教授,专业是人工智能。正式拍摄风光,是从2009年开始的。和澳大利亚大多数初涉摄影的人一样,我也是从拍摄悉尼的海开始,因为悉尼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滩和海岸线。  2011年,我参加了一个由澳洲摄影师组织的新西兰摄影团。那次摄影经历让我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和摄影思路。之后,我开始到更多的地方去拍摄。  在拍摄风光的过程中,有两位摄影师兼探索家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澳大利亚的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