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有效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其探究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疑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大胆设想的精神。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有效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其探究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一、为学生质疑营造良好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当好配角,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到了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正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首先,教师要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采用学生合作学习或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教师的态度要自然亲切,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敢于发言、乐于提问,产生爱思考、爱质疑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习惯。比如,学习《小小的船》一文,教师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题目想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想到小小的船有多小呢?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它是什么东西制作的?教师热情地称赞同学们提得非常好,很爱动脑筋。要想弄清同学们的问题,我们还是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学生很快在读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再次,教师应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预习时,可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下课后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这就从书面和口头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善于提问,还敢于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逐渐养成了爱思考、爱探究的习惯。
二、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学会质疑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要自己提问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讲读课文时,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这便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要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如在教低年级课文时,往往围绕课题提问设问;在教中、高年级课文时,多在课文的重点处引疑、在难点处设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可提,积极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还应教会学生提高提问技巧。小学生年龄小,无经验可谈,提出问题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为此,教师要将提问的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如“如何围绕课题提问”“如何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问”“如何在课文的难点处提问”。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做好示范提问,开展扎扎实实地训练,经常坚持这样做,必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教会学生抓题眼提问,这便是抓住课题的关键词来提问。如教学《中秋节的晚上》一文时,教师设问:看课题你能想到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学生说是“晚上”的事情。是写哪天晚上的事情呢?学生说是“中秋节”这天晚上的事情。这时老师又让学生想一想:中秋节这天晚上与平时的晚上有什么不同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再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教师这样设问:看到文题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说说为什么?学生会说:我们知道课文讲的是充满着“友谊”的事,而且不是一般的,而是“伟大的”。这时,老师便问:课文中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恰恰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学习《一分试验田》一文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只要一分田做试验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会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提问,更有利于将教学向纵深推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只讲赛马的两种结局。可是,有的學生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赛马还有第三种结局?那就是,如果第二场比赛时,齐威王能及时发觉孙膑的计谋,果断地改变策略,让自己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那么,结果胜者仍然是齐威王。
四、掌握方法途径,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引导?教师要为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发问的方法。
1.课前预习,思而生疑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把问题写在质疑本上。教师检查后,对认真提问题或提的问题较有思考价值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丑小鸭》一课中,有个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丑小鸭如果不离开家,它长大也会变成天鹅呀?课文为什么要写它离家呢?显然,这个问题提得较有水平,我及时给予表扬。后来,我在学习过程中,把此问题拿出来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经归纳,总结出若它长期处于被嘲笑、被欺侮的境地,长大后最多不过是一只白鸭子。它将没有自尊、缺乏自信,更不可能有白天鹅那样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高贵气质。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点,这样就能做到以疑促思。
2.课堂教学,激疑引思
激疑引思,是教师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训练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课题处着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从重难点处引思
紧扣重难点设疑问难,分层次、有坡度地设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
总之,在教小学语文课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有利提示、精心设问、积极评价等,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促使他们自觉思考、乐于发现、勇于质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为学生质疑营造良好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当好配角,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到了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正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首先,教师要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采用学生合作学习或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教师的态度要自然亲切,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敢于发言、乐于提问,产生爱思考、爱质疑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习惯。比如,学习《小小的船》一文,教师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题目想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想到小小的船有多小呢?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它是什么东西制作的?教师热情地称赞同学们提得非常好,很爱动脑筋。要想弄清同学们的问题,我们还是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学生很快在读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再次,教师应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预习时,可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下课后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这就从书面和口头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善于提问,还敢于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逐渐养成了爱思考、爱探究的习惯。
二、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学会质疑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要自己提问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讲读课文时,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这便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要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如在教低年级课文时,往往围绕课题提问设问;在教中、高年级课文时,多在课文的重点处引疑、在难点处设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可提,积极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还应教会学生提高提问技巧。小学生年龄小,无经验可谈,提出问题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为此,教师要将提问的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如“如何围绕课题提问”“如何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问”“如何在课文的难点处提问”。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做好示范提问,开展扎扎实实地训练,经常坚持这样做,必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教会学生抓题眼提问,这便是抓住课题的关键词来提问。如教学《中秋节的晚上》一文时,教师设问:看课题你能想到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学生说是“晚上”的事情。是写哪天晚上的事情呢?学生说是“中秋节”这天晚上的事情。这时老师又让学生想一想:中秋节这天晚上与平时的晚上有什么不同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再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教师这样设问:看到文题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说说为什么?学生会说:我们知道课文讲的是充满着“友谊”的事,而且不是一般的,而是“伟大的”。这时,老师便问:课文中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恰恰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学习《一分试验田》一文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只要一分田做试验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会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提问,更有利于将教学向纵深推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只讲赛马的两种结局。可是,有的學生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赛马还有第三种结局?那就是,如果第二场比赛时,齐威王能及时发觉孙膑的计谋,果断地改变策略,让自己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那么,结果胜者仍然是齐威王。
四、掌握方法途径,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引导?教师要为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发问的方法。
1.课前预习,思而生疑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把问题写在质疑本上。教师检查后,对认真提问题或提的问题较有思考价值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丑小鸭》一课中,有个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丑小鸭如果不离开家,它长大也会变成天鹅呀?课文为什么要写它离家呢?显然,这个问题提得较有水平,我及时给予表扬。后来,我在学习过程中,把此问题拿出来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经归纳,总结出若它长期处于被嘲笑、被欺侮的境地,长大后最多不过是一只白鸭子。它将没有自尊、缺乏自信,更不可能有白天鹅那样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高贵气质。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点,这样就能做到以疑促思。
2.课堂教学,激疑引思
激疑引思,是教师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训练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课题处着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从重难点处引思
紧扣重难点设疑问难,分层次、有坡度地设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
总之,在教小学语文课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有利提示、精心设问、积极评价等,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促使他们自觉思考、乐于发现、勇于质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