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点·惯习冲击·价值共建:“短视频”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思考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为基点,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等社会学概念,提出“短视频”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关系、方法、环境等方面造成“惯习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远离“短视频”,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短视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在构建新的场域和新的惯习实践中,进行人的发展的“价值共建”,以在知识频繁更迭的时代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关键词】“短视频” 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起点 惯习冲击  价值共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077-04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行业也焕发出蓬勃生机。秒拍、快手、西瓜视频、梨视频、火山小视频、微视、好看视频、抖音等短视频APP大量涌现。一大批年轻人成为短视频的忠实用户,而且花费在短视频上的时间较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在手机网民经常使用的各类APP中,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占比排列第三,其应用使用时长占比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增长明显。短视频的风靡,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也暗藏着潜在的危机。针对短视频流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为基点,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等社会学概念,使“短视频”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并试图对这一新兴场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以期能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拓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场域”是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学概念,指的是关系网络,即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社会的人在实践中形成各种关系,场域就是社会关系的空间展示。资本是场域运作的重要力量。布迪厄的资本概念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他把资本视作积累起来的劳动(以物化的形式或“肉身化”的形式),这种劳动可以作为社会资源在排他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群体所占有。资本既是场域活动的目标,也是场域竞争的手段,布迪厄把资本分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主体在资本积累的实践中,形成惯习。惯习是指主体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移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倾向系统,它能够发挥潜意识的作用。在布迪厄看来,一方面,惯习与场域是客观的制约关系;另一方面,惯习能够建构有意义、价值的场域。同一场域内的关系变化会使惯习产生改变。由于关系的复杂多样,资本的分配不同,场域会分为具有自身内在逻辑关系和活力因子的各种类型的场域,如法律场域、宗教场域、文化场域、教育场域等。
  教育场域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教育场域主要是以文化资本作为维系场域运行的主要力量。布迪厄把文化资本分为三种状态:一是具体状态,表现为人的肉体和精神活动;二是客观状态,表现为各种书籍、工具和工艺品等文化产品;三是体制状态,表现为一定时期的教育体制、资助形式等。布迪厄认为,文化資本的获得必须要靠个体身体力行的实践,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外在要素也不能帮助个人累积文化资本。思想政治教育是触及灵魂、直抵人心的教育形态,因此具有与教育场域一样的特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是各种关系的空间。它包含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具有惯习。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人的知识水平、能力修养、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会有差别,而教育者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也都带有自身的特点。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与文化资本密切相关。参与主体自身都带有一定的文化资本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比如,教育对象从小的精神活动,形成自己的认知水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者所具有的学历、证书、知识水平等文化资本形态,赋予其合法地位,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的主导地位。当然,参与主体不仅包括人,也可以包含其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新形式。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短视频”带着丰富的文化资本,以能够改变年轻人惯习的能力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参与竞争。“短视频”以时间短、内容丰富而精炼、操作便捷为突出特征,使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它本身也包含着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复杂多样的关系网络的现实呈现,这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短视频”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竞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我们必须需要回到逻辑起点进行学理分析,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短视频”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分析:逻辑起点
  要寻找逻辑起点,先要研究社会关系。注重关系分析是马克思和布迪厄的研究倾向。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是生活中的人,印刻着社会烙印。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题,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效果,不能只是关注教育对象,还应该注重与社会的关联性和共时性。“短视频”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观看者、制作者、表演者、管理者等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其本质反映的正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布迪厄在分析和运用场域、资本、惯习等概念时,强调的正是关系性特征。他主张“关系论”与“实体论”二元对立。实体论思维是把参与主体身上的某种特质抽取出来成为独立“实体”,从而摆脱社会关系成为发展的决定力量。实际上,社会生活不可能抽离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正如几何图形中的点与线是从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关系中而不是从它们各自的个别要素的内在特征中获得意义一样,社会生活的模式也必须这样加以建构”。   各种社会关系是通过实践形成的。可以说,实践观是我们研究的逻辑起点。人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创造了人和社会,实践形成了社会关系。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是需要和利益,这对社会关系形成有重大的影响。需要,是人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对物质资料和文化资料的占有欲望。人的需要是社会性的需要,不能简单等同于动物的需要。人的需要主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一般来说,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吃穿住用行”的物质需要,才能够进行教育、审美、哲学、宗教等精神的追求。人的需要的多样性直接决定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利益和需要是相互关联的不同范畴。需要是人的欲求表达,利益则是对欲求的实现。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实际上,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可以归根为利益关系。当然,不能把利益仅仅理解为经济利益,当然还要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在整个社会关系中,需要和利益的关系既能够维护社会关系网络的稳定,也能够打破它。布迪厄深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影响。他对场域的不同类型的划分,本质上是需要和利益不同而引发的社会关系重构,换句话说,场域为实践的展开提供了关系空间。在场域中,各方力量都会为了争夺资本而进行斗争,因为资本的多少可以直接影响主体利益的实现。而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惯习则会直接影响整个场域的发展。当旧惯习进入新场域,而新场域与生成旧惯习的场域相似,那么惯习能够快速适应新场域并且推动新场域内的社会实践;如果新场域与生成旧惯习的场域不同,但是差别不大,那么惯习可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场域;如果新场域与生成旧惯习的场域区别很大,那么旧惯习就是不能适应新场域要求,明显会阻碍新场域的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知,“短视频”这一新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主体必须回归到人与社会关系形成的实践中,注重在新场域中人的需要和利益,而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程度又与他们所掌握的文化资本多少相关。但是,不管文化资本占有多少,最终需要惯习作用于实践才能够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短视频”与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冲突:惯习冲击
  当前,“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大学生,是因为它依托了先进的网络技术、精心的操作设计、丰富而精短的内容,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和利益。“短视频”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新兴主体,它带着自身的价值加入到竞争中。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不再受限于课堂有边界的场所、有限的内容和有限的周围同学群体,这满足了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短视频”中虚妄的精神愉悦,甚至一些不良内容还会给大学生的精神造成“污染”。这是因为他们个人的需要和利益并不一定符合社会主流的发展要求,所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也明显感觉到了“讲台危机”和“管理危机”。可以说,这些机遇和挑战的形成来源于“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关系、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惯习冲击”。
  (一)“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关系“惯习”的冲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关系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主要在于其文化资本的积累比学生多。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教师的这种“权威”惯习,使学生形成了“服从”于教师的惯习。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就听什么,学什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教师的“灌输”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提不起兴趣,会引起师生之间的关系冲突,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使学生获得文化资本的渠道更广、内容更丰富。而教师已然不是那个唯一的“权威”。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抖音观看很多优秀的思政课短视频,“思政课微课获奖作品”“大学生讲思政课”等,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难点进行阐释。“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他们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边看边讨论,完全可以自己掌控观看节奏,而且短视频播放的时间并不长,这很符合年轻人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习性。
  (二)“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惯习”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方式或手段的总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就是“灌输教育”“榜样示范”“实践锻炼”“心理咨询”等。这些方法是经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累积下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应用性。“短视频”的出现,也使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大学生来说,“短视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增加学生文化资本和质量提供了新的条件,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短视频”也暗含碎片化危机。也就是说,“短视频”所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可能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遭到分解、逻辑缺乏连贯性,这就不利于培养大学生整体性和严谨的思维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认识也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风险之中。“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认识到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因此,教师也应该顺势而为。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乏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的旧惯习使他们对“短视频”有着很大的排斥情绪,甚至对一些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无感,不愿意花心思去了解这些信息化手段,因此,他们很难理解大学生观看、拍摄、点赞、评论各种短视频的行为逻辑,更不用说把短视频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若不立足现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那么,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惯习”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包含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等方面。每个人的思想修养、情感认知、价值取向等惯习都是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中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大学生主要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他们的生活环境早已超越了校园的界限,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他们随时就可以连接全世界。在“短视频”的场域内,大学生很容易能够成为参与者,通过用户端简单的操作,大学生不僅可以观看视频内容,还可以拍摄视频上传分享,获得粉丝点赞、分享评论等。这就意味着,“短视频”场域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经是全民参与的环境。全民参与的环境对之前单纯的学校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短视频”是以流量的多少来判断视频内容好坏,这就使很多内容生产者不顾社会的价值导向,以一些低俗、恶搞的内容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使他们的精神受到污染,科学价值观的形成遭到阻碍,虽然在“短视频”中不乏有很多正能量,但是总体来说,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仍然缺乏,理论的魅力和光芒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散发。   总之,我们看到的“短视频”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带来的冲击,看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打击,但是,从辩证的角度看,这也是新时代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突破口。
  四、“短视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价值共建
  “短视频”APP这种新技术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但是,对于“短视频”必须要认识充分、运用得当,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这个知识频繁更迭的时代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因此,我们要使“短视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在构建新的场域和新的惯习实践中,共建人的发展的价值。
  (一)以“短视频”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
  信息技术应用现在已经成为教育场域的重要方法,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然更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不等于“高难度”的技术,而是指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技术。“短视频”无疑是当前具有优势的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把“短视频”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本(教材、教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重难点的梳理,并进行专题化设置,把教材内容转变为教学内容,根据知识要点,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比如通过对PPT进行配音,并进行录制,使学生能够在课上课下进行学习,并及时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利用“短视频”来改进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短视频”里不乏一些“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制作较为精美、内容精短,通过建立线下微课堂,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还应该利用“短视频”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抖音、快手等热门短视频上开设官方账号,当然,学校也应该支持建立自己的管理团队、制作团队、审核团队等,培养一支政治过硬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总之,“短视频”场域内进行各种有效操作,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新惯习,从而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以“短视频”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主要是以“师—生”关系呈现。在很多时候还是教师的“权威”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在“短视频”的教育场域内,新兴媒体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协同共进,在竞争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共发展,从而打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生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换为学生之间的研学交流以增强理论、扩展思维。传统的师生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地位不同较容易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教师应该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短视频”可以为教师提供平台,教师也要对“短视频”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守着旧惯习不放,这样不利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对于生生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注意“适度”和“关联度”,课前任务要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而且要与课堂内容有关。课上,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设置问题,以问题导出内容。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制作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短视频”,教师可择优进行公开展示,以激励学生。
  (三)以“短视频”充分释放大学生的正能量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在事物运动中,正能量一直存在。把正能量的含义引申到人的场域中,指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惯习,它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能够激发大学生昂扬向上“精气神”,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大学生释放正能量,是维护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关系和谐的有效保证。“短视频”作为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平台,如果对之放任不管,大学生就容易受一些错误价值导向的影响,会阻碍正能量的释放,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应充分利用“短视频”,积极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从学校层面来说,可以运用“短视频”平台开展一些相关比赛,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结合思考,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在抖音上,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开展了“责任与担当”思政实践课微视频比赛;上海师范大学生创作“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防疫短视频;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校园Vlog大赛“v光计划——《防疫支援服务记录》”等。在这些丰富多样的学生创作短视频比赛中,大学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有效地把“短视频”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个体分散的能量凝聚起来,形成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從教师层面来说,主要是要做好引导。对于学生创作的微视频等,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只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合作,才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保证学生思想导向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逻辑的连贯性等,以饱满的状态释放正能量。
  【参考文献】
  [1]CNNIC: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4-28].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41487.html.
  [2]皮埃乐·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4]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
  [5]陈爱国.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形态构造[J].学术论坛,2006(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黄森曼(1982—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编 郭晓明)
其他文献
今天,算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对人的影响也不断深化.算法社会中的人,被全程、全息数据化,算法也推动了人的标签化、评分制,这些都对人们的思维、行为产生影响.算法作为
本文从语言学意义上的“元话语”视角切入,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推特消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交互式和互动式两类元话语指标的统计及其修辞效果和政治功能的分析,揭
小 引rn读完《文城》最后一句:“要在正月初一前把大哥和少爷送回家中.”正是庚子年岁末的腊月二十九晚上七时十五分,这个凄美的传奇浪漫悲情故事时时不息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期刊
近年来,随着移动应用技术和智能传播设备的快速发展,媒介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通过EEG脑电实验法和行为实验法,具体探讨媒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和欣赏薛忆沩的创作.最早是关注他作品中的哲学思考——如他的处女作《遗弃》;后来是欣喜地发现他的作品中所引入的一种历史感——如他的《历史中的一个转
期刊
谁都知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的处世哲学不适用于文学批评,否则文学便无需进步.但当批评家拿起小说家的笔,这个常识就变成了“双刃剑”,他们的创作注定经受更严苛的审
期刊
城市新移民迁入新城市后与“本地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反映了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日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媒体系统在弥合社会距离的过程中发
【摘 要】本文认为移动式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适应新课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反复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针对移动式学习应用中存在的未能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移动设备较为缺乏使实际操作受到较大限制、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将实际课堂与移动式学习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操作、利用移动式学习实现“师生联动”、结合移动式学习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移动式学习应用
本文阐述物业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建立“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三进三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互聘共培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等方面论述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并总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实施成效。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大国地位的提升,文化作为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软实力”也在“走出去”战略中得以加速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