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广播节目的地域文化安全意义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大众媒介都涌现出不少方言类节目,对维护地域文化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汉方言广播节目《好吃佬》为例,从提升文化地位,增强文化自豪感,为地域文化提供传播阵地,增强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地域文化拥有多样化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该类节目对地域文化安全的意义。
  关键词:方言广播;地域文化;《好吃佬》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96-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广播在内的许多媒介自发播出了大量的方言节目,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以湖北楚天交通广播的武汉方言节目《好吃佬》为例,其收听率长期雄踞同时段广播节目榜首。该节目在2013年度被评为全国广播美食十大品牌节目,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调查中获评生活服务类“全国十强栏目”, 并进入全国最具特色省级广播栏目榜单。本文主要以《好吃佬》节目为例,分析方言广播节目对维护地域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地域文化地位,增强文化自豪感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1]。作为地域文化代表之一的方言,包含了很多地域文化信息,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被人赞为“一张意蕴丰富的地域‘文化牌’”[2],积淀了使用地区人们世代繁衍生息而产生的充沛情感和特殊的行为思维模式。
  方言广播将当地人们经年累代使用的语言公之于众,使人们在普通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大众传播媒介中找到自己文化的表达方式,无形中提升了地域文化的地位,也让他们产生了对方言进而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一般来说,方言节目活跃的地区大都具备几个特点: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条件优越,生活悠闲而富足。而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市民,无不对自己的家园凭生自信甚至自恋。[3]”可见,方言节目的生命力与地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方言节目发展好的地区,对本地方言有着强烈的认同,比如北京、上海、广东,以及许多省会城市,同时也对自身的经济文化自信心十足。反之亦然。
  在普通话占据主流文化宣传阵地的今天,方言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维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记录了一个人最初的成长,并伴之一生。然而,许多人站在我国法律和大众传媒对语言文字规范化责任的角度对方言节目予以驳斥,甚至认为方言是一种狭隘地域文化的代表,任其传播下去将会影响到受众对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同时,普通话使用范围的扩大,也让许多家庭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放弃了方言。方言这种蕴含着华夏民族诸多素质与传统的文化符号逐渐被边缘化,并被打上“落后”、“土气”、“逗乐”等烙印。而今,越来越多方言节目的涌现,让方言也登上 “大雅之堂”,地域文化也开始了在公共文化领域取得认同,进一步争取主流文化地位的诉求。方言节目“不仅是把方言的元素融入了節目,而是用方言等媒介符号生产、复制了长期以来处于‘亚文化’状态的本土文化,更是地域文化通过大众媒介的平台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提升的价值诉求和利益反映。[4]”方言广播节目与其他类型的方言节目相比,容易让听众仅仅通过语言就产生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一些经济和文化正处于飞速发展地区的本土居民而言,这样的感觉更加强烈。
  《好吃佬》用武汉方言播出,偶尔夹杂普通话。节目由艺名为陈哥、小妹和三胖的三位主持人固定主持,同时也会不定期地邀请相关的嘉宾来客串一把。各位主持人一起用标准流利的武汉方言介绍各类美食,语言时而严肃时而诙谐,谈笑之间既介绍了美食又娱乐了听众。节目不仅很好地展示了方言、饮食的魅力,还增强了本土居民对地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收视率和口碑都非常不错。
  二、为地域文化提供传播阵地
  广播媒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以其独特的优势活跃在神州大地之上。后来由于电影、电视等媒介出现,广播的地位受到挑战。然而,近些年来,面对新媒体对其他传统媒体的大力冲击,广播却一枝独秀地保持着稳定的市场份额。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广播听众超过6.5亿,与前几年基本持平。同时,随着全国车辆保有率的持续攀升,广播因其唯一非视觉媒体的特性和伴随性特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有非常乐观的市场基础。方言广播节目也会持续成为地域文化传播的一块宝贵阵地。
  赛立信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市县级电台,也即本地电台,在本地市场占据明显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县级电台的广播节目充分发挥了区域化、本土化的优势,传播了本地听众易于了解的文化内容。方言广播节目通俗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则更容易引起广大听友的共鸣,让受众感到无比亲切。
  方言广播节目在内容上多强调本土化与个性化的结合。本土文化是传播的基调,但在具体的文化类别选择上各异其趣。《好吃佬》选取饮食文化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以介绍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为主,突出地方特色,生活气息浓厚。由于自然环境与传统习惯的差异,不同地区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特的口味习惯和饮食倾向,久而久之,就进化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武汉地处九省通衢的湖北,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要道,美食汇聚之所。《好吃佬》播出正值下班高峰和晚餐时间(17︰00到18︰30),坐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美食极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节目还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定期用专题的形式介绍本地的时令性养生美食,给听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三、增强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到城市,为城市带来新鲜发展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方言和文化传统。   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是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据估计,到2025年,在城市中居留的流动人口将增加2.4亿,再加上选择在非出生地安家立业的人口,总数更加惊人。这些外来人口从心理上希望能够尽快融入新的城市和新的地域文化。许多人都有了解甚至学习当地方言的需要。一档广播方言节目就如同一座有声的地域文化博物馆,向听众讲述着地域文化的前世今生和方方面面。使用同一种方言的人更容易拥有相似的人文精神、文化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于新移民来说,方言节目就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表,是他们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直观的窗口,也是学习方言的一个极佳途径。正因为此,方言广播节目也要照顾到外来听众,不能让方言成为“墙”,将外来人员隔离于本土文化之外;而应该充分发挥“桥”的作用,让方言广播节目成为外来人口了解、熟悉、接受本地文化的桥梁。
  武汉目前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以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着众多外来移民。民以食为天,不论哪里来的人都有对美食的兴趣。《好吃佬》在宣传武汉方言、本地饮食文化的同时,也通过优秀的、具有吸引力的节目内容,让更多外来人口从认同武汉方言到认同武汉饮食文化,因而逐步认同武汉的地域文化,增强了本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促进地域文化拥有多样化传播手段
  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种地域文化都无法在真空中发展起来,都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同时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增加新的因子。方言广播节目通过不断地完善内容和传播方式,使得地域文化拥有不断成长的实质内容和表达空间,增加了文化的曝光度,让文化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得以传播,保障了文化的安全。
  全媒体时代,方言广播节目通过与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合作,为地域文化争取更多的表达空间。《好吃佬》节目在发展将电视、出版和互联网这三类媒体与广播节目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在电视方面,节目与湖北经视合作推出了电视版《好吃佬》,广播主持人摇身变为電视节目主持人,带领观众一起徜徉在美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真情故事和人文关怀之中。电视节目的内容特色都与广播节目高度吻合,美食不仅可以听,还可以亲眼一见。此外,《好吃佬》每年年底都会出版《好吃佬导吃黄页》,包括有吃在江城、四大食圈、幺子角、家常菜新做法、众“亲”侃美食、陈阳(节目主持人)咵美食、中国烹饪大师等专题板块,集中介绍武汉美食。《好吃佬》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微博等形式在节目播出的同时与听众保持充分的互动,鼓励听众通过网络参与话题讨论,回答各类问题,很好地克服了单向传播带来的听众参与感不强等问题。即便在非节目时间段,主持人也会经常在网上发布与美食相关的信息。为了更好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湖北楚天交通广播电台在2014年推出的移动客户端软件“路客”中,《好吃佬》节目提供的美食推荐是其主打内容之一。节目成功实现了听众、观众、读者和网友之间的自由切换,最大限度地网罗了目标受众,也让本土饮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总而言之,方言类广播节目从某种程度上自觉担当起了地域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播出了许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反映地域风情,展示地方发展成就的节目内容,为维护地域文化安全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
  [2] 程源源.方言:包装纸还是文化牌[J].视听界,2005(4).
  [3] 俞虹.直面方言播报主持[J].现代传播,2005 (1).
  [4] 郝滢.从电视节目方言热看媒介语言的权力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从新闻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虚假新闻和新闻便相伴而生了。无论是横向比较中国和世界各国,还是纵向比较历史和现在的新闻界,都可以看到虚假新闻的影子。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还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和受众的不安。本文将以2016年虚假新闻为例,分析其类型特点、出现原因,并力求给出具有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虚假新闻的策略。  关键词:虚假新闻;特点;原因分析;防范策略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与信息的迅速传递相伴随,用户的“在场”、参与、互动,使情绪也沿着信息流不断蔓延和扩散。本文主要采用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法,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有关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典型网络文本进行解读,试图弄清网络舆论产生和传播的情绪机制,剖析影响公众情绪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此类危机事件中,首发的网络新闻能有效地影响公众认知,成为激发公众舆论的起点;网络存在强大的情感动员力量,能
期刊
主持人语:舆论风险的管控一直以来是各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自媒体的活跃度越来越高,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愈发地成为很多新闻事件发生的重要传播途径及手段,自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事件的时效性,使人们可以更快地关注到身边发生的事件。但自媒体的活跃性越高,传播中存在的风险也就会越大,自媒体在提高了传播速率的同时也给某些恶意的传播者提供可乘之机,给社会的稳定及团结带来不利影响。所
期刊
摘 要: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后,作为地方党报媒体的《陕西日报》在多媒体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优势,以完善的采编体系,弘扬着社会主旋律。本文通过论述《陕西日报》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报道发生的质和量上的变化,指出报道的深化节点,并进一步分析地方党报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促进当地党报媒体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对世界杯的报道模式和方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探索符合新传播环境的世界杯报道策略对提高世界杯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有着较大的作用。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了解世界杯赛事情况的重要平台之一,做好报道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对陕西广播电视台各档电视新闻栏目对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中国队与叙利亚队比赛的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几点经验:把握舆论导向、出像富有激情、报道专业
期刊
摘 要:中国新媒体出现了四个显著的变化:其一,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其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加速融合;其三,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增强;其四,新媒体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陕西20家较有影响的传统媒体已开启了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本文通过统计这20家微信公众号传播度和传播内容,试图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度上的相互影响与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信公众
期刊
摘 要:选题是节目创作的基础,在谈话节目中,“讨论什么内容”即话题是节目的三要素之一。话题内容直接决定着节目走向和风格,也决定着主持人和嘉宾的表现。作为娱乐谈话节目在话题选择和设计中有一些共通之处。本文以热播栏目《奇葩说》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其辩论题目进行梳理、分类和归纳,总结话题类型。《奇葩说》在选题方面的年轻化、具体化、娱乐化、思辨性等特征,具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娱乐谈话节目;《奇
期刊
摘 要:平台可以是现实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空间。社会化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体平台。文章从社会化媒体平台服务差异化、多属现象和非对称性的竞争模式入手,用平台经济理论的视角分析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认为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化媒体平台讲求社会效益时,还需要赢利,其商业模式的构建包括盈利的目的。然而,曾经免费的单一信息流商业模式不能支撑社会化媒体平台的长久发展。所以,为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社会化
期刊
摘 要:当前网络电台音乐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其主要问题是一些创作人员因过分注重渲染节目的情绪而忽略了更具听觉延伸意义的音画效果。对视觉和听觉特征的了解和把握,是构筑良好音画效果的前提。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的创作者们应始终以情感为核心,通过对节目大胆创新,拓展听觉空间,使听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电台音乐节目;音画效果;节目策划;主持人语言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观众对综艺娱乐类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韩国各种电视节目在我国各大网站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韩国的户外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Running Man》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发掘其闪光之处,从而为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导向作用。  关键词:韩国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性;《Running Man》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