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刚雅 雄浑大气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nk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呈千钧势,墨腾蛟龙姿。当今时代,文艺复兴,书法如林,但真正的书法大家却寥苦晨星。
  焦宏泽先生是陇东颇有名气和声望的书法大家,他因书法艺术而得名。他在其故居中国书法之乡镇原县临泾镇祁焦村创办了“于右任书法研究所”,修建了“焦宏泽书法馆”,为弘扬乡贤文化、书法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和赞扬。2018年7月,庆阳市乡贤文化研究会会授予“于右任书法研究所”“焦宏泽书法馆”庆阳市乡贤文化基地铭牌。
  年过花甲的焦宏泽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庆阳书协理事、副秘书长,出生于镇原县临泾镇祁焦村。早在民国时期,本村陇东名儒焦国理、焦澍生先生擅长草书,起笔如蛟龙腾蛇,力透纸背。建国初期的焦德州、焦登州两兄弟从教从政,写得一手好字,为人低调,成为当地文人之楷模。焦宏泽受前辈书法传统熏陶,自幼研习继承书法,其书法师承于右任行书得其风骨,自成面目,形成了遒劲古拙、雄宏自然、大气磅礴、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半个世纪以来,他苦练于体、狂草,笔耕不息,落笔古雅,气韵生动,法度谨严。他不仅在书艺方面追随于右任先生,而且崇尚于右任先生道德人品、学识阅历和禀赋修养,综合兼修,相辅相成,共同精进。
  艺术终究是人的艺术,研习书法,尤其讲求学养和内心的修为。这种追求是无限的,它的魅力也在这里。焦宏泽形成了自己成熟书法艺术理论,可谓人书俱老,行草方面造诣颇深,走出了一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功之路。他的书法作品曾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字典》《全国第二届西部书法展》,入选《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第八回中韩书法联展》和甘肃书法进京展。毛笔书法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五十余次,论文和书法作品曾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发表,著有《我拜于右任》《于右任行书之我见》《汉陶器浅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国民间刺绣百图》《焦宏泽书于右任诗词联》等文著。
  现在很多人慕名向焦宏泽先生请教书法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焦宏泽认为历代书家讲的书法理论较多,而对练字方法少有论述,因而在书法中着重谈到四点方法(简称“四多”):
  一为“多读”
  写字本来就是读书人的事,与读书是分不开的。书读得好,而字写不好的人很多,但决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人。这一点跟我们现在强调的书法要有字外功夫、要有丰厚的学养是如出一辙。看来不能光傻傻练字!
  二为“多临”
  要写好字确实不容易,幼童开始学书,到年老白头还写不好的大有人在,这里要找方法——前代书家毕生精力所获成果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那些法帖不独可以充实我们的内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时更可以加速我们学习的进程。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临帖理解不够,认为可要可不要,其实不然,焦先生说得很透彻——可以加快学习进程。
  三为“多写”
  多临是临他人的帖,多写是写自己的字;临是收集材料,写是吸收消化。光写别人的,生吞活剥,自己不消化,不转化成手头的功夫,即使苦写一生,也不过是徒为他人做奴役而已。这个观点,实际上跟我们现在说的“先要入帖”与“后要出帖”是一个道理。
  四为“多看”
  看是研究,开阔视野,学而不思则日久弊生。只临只写而不研究,则不是盲从古人就是盲从自己。所谓看,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而且这两种看法对古人是重在发掘他们的优点,对自己是重在多发现自己的缺点。这一点学书法的人深有体会:书法必定是眼高手低的,眼界不高,手也高不了哪里去!
  2016年,焦宏泽先生从庆阳文化馆退休后,把全部精力用在于右任书法研究、个人书法创作、镇原文化宣传上,先生功名既就无负担当,事业有成不忘桑梓,以文化人的自觉和责任心,为于体和焦氏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奔波于上海、甘肃两地,展示作品,传道授业。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书画墨宝低价出售,自筹资金200万元在其家乡建起以传统四合院风格为主的书法馆,门前有树立牌坊以迎宾客,左右对称建有于右任正气碑和焦进士纪念亭。庭院中心主体建筑为七间仿古厅堂,蓝瓦粉墙,古朴典雅,围绕围墙建起百米书法长廊,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有于右任、焦氏及焦宏泽本人书法石碑116块,一展厅和二展厅全部挂满了焦宏泽先生不同时期、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典雅古樸,墨香醉人。展览厅有案机,文房四宝齐备,投影仪、音响设备齐全,随时可以开展书法交流培训。书法馆不仅成为当地标准化文化建筑,还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去处,为家乡子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于右任书体、弘扬于右任精神、传承焦氏家族优秀文化遗脉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及本地书法爱好者五千余人。
  焦宏泽先生说:“作为一个书法家,我热爱家乡文化,建馆主要是为弘扬书法艺术、繁荣镇原文化搭建一个载体”。焦宏泽表示,他要在有生之年,以“于右任书法研究所”和书法馆为契机,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书画艺术宣传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造新经验,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具有陇原独特风格的书法品牌,让镇原书法走向全国,让文化大县走出国门。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恰逢狗年,我竟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曾经养过的狗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着小笨狗,颜色以黄色、灰色和黑色居多,黑白相间的很少。我家养的第一条狗是阿黄,听母亲讲是二哥从姥姥家抱来的。这条狗从小到大,看家本领不小,特点就是光瞎汪汪,从不咬人,深受左邻右舍的喜爱。阿黄最好的狗友就是堂哥那家的大黑狗,两条狗天天粘在一起,关系特别的好,并且结为同盟同仇敌忾,所以大多数的狗都不敢欺负它俩。但
期刊
寻访山间,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幽静,也是对自我心灵的一种放逐。阳光很刺眼,空气很闷热,是炎炎夏日惯有的标志。然而,在溪野山林,可并非如此。  似乎是一种常态,又或者说叫做惯性,我总爱到山中寻幽问水。听灵雀在枝头轻唱,看山石草木的荣枯有定。偶尔携带一壶野茶、一卷书册,端坐于岩石上,细品宁静致远的真谛。一俯一仰之间,皆是世相百态。林间风穿竹而过,石边花尽情地盛放。碧潭清澈,入眼处尽是水中云;杯中
期刊
28年前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可我心里却是暖融融的,因为我参加了邹县(现为邹城市)公开招干考试,并顺利考入了税务系统,被分配去了邹县西南部山区的古路口税务所,从一位农村小学民办教师成为了一名国家税务干部。  元旦过后,自己一个人去税务所报到,我是第一次去那里,也是第一次出远门,算是我一生远征的开始吧,更是我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踏踏实实干税务的起点了。铁棱大门内,青石的院墙里东西向坐落着四间石墙青瓦屋,
期刊
秋日,天际高远,柔风淡淡。  大地之上,萎蔫的蜀葵之上依然有花在鲜艳地绽放。  你瞧,心里美的叶子日渐变黄,萝卜却依然藏匿在厚实的土地里。可爱的葫芦爬满陡直的院墙,那摇曳在边边角角的枸杞结出一对对红彤彤的硕果,随风飘荡。  田地之中,饱满的玉米在风里偷偷地笑着,还有葵花晒足了阳光谦虚地低头注视着疲惫的土壤。  远处,蓝汪汪的海子闪耀着星星点点的光芒。  一匹匹骏马水足草饱后,悠闲地在操场上漫步,骏
期刊
惊闻冯公驾鹤去,  八十有七获圆寂。  传奇一生善始终,  成仙飞入天堂里。  吾兄诗斌勿悲戚,  家父寿寝得安息。  节哀顺变皆平安,  福荫惠及冯后裔。  这是我的好朋友《广西军事志》主编、军旅作家钟锋于2018年7月15日为父亲仙逝而写的《悼冯公》。父亲离开已有一个多月了,我时常想起他,甚至希望梦里也能见到他,他却一次也没有走进我梦中。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便开始了写作,时有豆腐片在杂志或报
期刊
这次青海之行,有很多方面的收获,不仅仅是荣誉、知识、视野和心情,更值得珍惜的是此行以文会友,结交了一些有思想,有见地,甚至有很深悟道的朋友。虽然参会几天没有过多交流,但是,一些文友彼此凭借良好的印象加了微信。这在我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结伴同行,不再孤独,沟通交流是一种快乐,也会给彼此带来力量。  尽管我在许多个作家群里,但是,都没有去做多少交流。因为陌生,也不适应过多的恭维和寒暄客
期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从多年前误打误撞地走进那个园子,心便再也没有走出来。每每梦里游走于江南时,总能看到一支红梅在那个园子的水钵池边怒放,热烈,独秀,雅致,  而当年黄昏的夜里,董小宛应该也是在款款作细步的妩媚中,吟诵着“孤山回首已无家,不做人间解语花。处士美女同一哭,梅将水雪误生涯”的诗句来这个园子里踏雪寻梅的。从浆声欸乃、月笼寒烟的秦淮河畔到这荷花夹岸,桃柳交荫的水绘园里,她走
期刊
六合街住百余户人家,有南头街和北头街之称呼,但是无明显地理界限。南头的供销社院子里有一口水井,北头的管理所也有一口水井,今天我要纪念的是北头街水井,我是喝它汁液长大的。  管理所有两进坐北朝南的砖瓦房,很是排场,南面一排房子把院子分成南院和北院,它的前后各有一排高大的梧桐树,北面房子前面也有一排高大的梧桐树。我们的水井位于南面房子最西边那间作厨房的后窗边,一棵梧桐树下。管理所的大门朝东,位于两排房
期刊
梦想中的大漠,一定是沙丘连绵,热浪滚滚,走几千公里总也看不到边。这种景象对人既是一个吸引,更是一种挑战。  今年七月,沿着古丝绸之路,我们姊妹几个携带侄女一行五人驱车自驾,并尝试了这一种挑战。见识了大漠风光,亲身体验了在大漠深处的生命奇迹,留给了我们很多惊奇和刺激。  从甘肃平凉越往西走,地形地貌的变化就越来越大,路边的大山也随着距离的迁移,在不停地幻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一会陡峭如峰,一会蜿蜒如丘
期刊
时光是什么?是一秒,一分,一刻,一天,一年,一生……  光阴如梭,弹指一挥间。岁月在变迁,时光在流逝。蓦然回首,感觉人的一生何其短暂?短暂到未细品就已告别繁华。时光太不经用,它让芳华逝去,一觉醒来,两鬓青丝已染雪霜。时光的季风吹皱了一脸的春梦。到了此时,才清醒的理出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和万语,明白了世事的沧桑和无奈。  时光是不会老的,它的生命也是无止境的,它永远是年轻的。它无止境的延续
期刊